一种汽车机舱框架结构、汽车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52864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111499766.5

    申请日:2021-12-09

    Inventor: 邓荣添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机舱框架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总成、机舱纵梁总成、A柱总成、机舱上边梁总成以及前围加强横梁总成,机舱框架与壁障在碰撞工况中产生碰撞能量,该碰撞能量在机舱纵梁前段通过纵梁立柱和机舱上边梁总成分散至A柱总成,由机舱纵梁前段传递至机舱纵梁后段的碰撞能量分别通过前围加强中横梁和前围加强底横梁向A柱总成及车身的另一侧分散传递,以使机舱纵梁后段区域框架的稳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汽车机舱框架结构的汽车。实施本发明汽车机舱框架结构、汽车,优化碰撞传力结构,提升小偏置碰性能;结构精简,轻量化,降低制造成本。

    机身框架和具有其的飞行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631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1291573.5

    申请日:2022-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身框架和具有其的飞行器,机身框架包括:底部框架;侧部支撑结构,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侧部支撑结构,侧部支撑结构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前立柱和后立柱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且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下端均与底部框架连接。根据本发明的机身框架,通过设置底部框架,并在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侧部支撑结构,提高了机身框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侧部支撑结构包括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的前立柱和后立柱,通过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下端与底部框架连接,使机身框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能够对传力路径进行有效的分解,为传力需求提供有效支撑,增强机身框架的稳定性。

    机身框架和具有其的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218368264U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22777084.2

    申请日:2022-10-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身框架和具有其的飞行器,机身框架包括:底部框架;侧部支撑结构,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侧部支撑结构,侧部支撑结构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前立柱和后立柱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且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下端均与底部框架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身框架,通过设置底部框架,并在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侧部支撑结构,提高了机身框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侧部支撑结构包括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的前立柱和后立柱,通过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下端与底部框架连接,使机身框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能够对传力路径进行有效的分解,为传力需求提供有效支撑,增强机身框架的稳定性。

    一种B柱结构及汽车车身框架

    公开(公告)号:CN213799904U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22336039.4

    申请日:2020-10-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B柱结构及汽车车身框架,包括依次层叠并通过各自的两侧部相连接的B柱加强板、B柱内板加强板和B柱内板;B柱加强板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背向B柱内板突出的第一凸部,B柱内板对应设有背向B柱加强板突出的第三凸部;第三凸部上的第三加强部包括第三加强一部和第三加强二部;B柱内板加强板与第三加强部对应处设置的第二加强部包括第二加强一部和第二加强二部;第二加强二部与第三加强二部抵接形成加强面。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层叠连接的B柱加强板、B柱内板加强板和B柱内板,上述部件上不同方向及尺寸的凸部互相配合共同形成仿生蜂窝状多腔体结构,大大加强了B柱上端受力关键区的强度。

    一种车身背门框架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267780U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23145619.1

    申请日:2020-12-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身背门框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形成闭合的口字形框架的左侧D柱总成、顶盖后横梁总成、右侧D柱总成及后围总成,以及加强件和后围板支撑板;加强件分别设于左侧D柱总成以及右侧D柱总成的上拐角内腔,后围板支撑板设于后围总成两端的下拐角内腔。本实用新型的车身背门框架在两侧D柱总成的上拐角内腔处设置加强件,并在后围总成两端的下拐角内腔处设置后围板支撑板,改进了上拐角以及下拐角处的腔体结构,有效提升该区域承受弯扭载荷能力,进而有助于提升整个车身背门框架的车身扭转刚度及模态性能。

    一种顶盖框架结构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604435U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21230365.0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盖框架结构,所述顶盖框架结构包括顶盖前横梁、前横梁连接件、天窗框架加强板、天窗加强横梁、加强横梁连接件、多根顶盖小横梁和顶盖后横梁总成,其中顶盖前横梁横向在顶盖总成前端,通过前横梁连接件与侧围总成固定;天窗框架加强板在顶盖外板下方,其两侧与侧围总成固定;天窗加强横梁横向布置,在B柱处天窗加强板上方,其两侧分别与加强横梁连接件固定;多根顶盖小横梁布置在位于所述天窗加强横梁后方,均与顶盖外板以及两侧的侧围总成固定;顶盖后横梁总成横向设置在顶盖外板后部,顶盖后横梁总成分别与顶盖外板以及两侧的侧围总成固定。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顶盖框架缺乏传力路径和不满足刚度要求的问题。

    中通道结构、前地板结构以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8112793U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20799764.1

    申请日:2022-04-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通道结构,包括中通道本体、前中地板连接板、底部加强板以及一对中通道侧梁,中通道本体由汽车的前围板延伸至前中地板连接板;一对中通道侧梁沿中通道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别安装在中通道本体底部两侧,每个中通道侧梁的一端与中通道本体的前端连接,每个中通道侧梁的另一端与前中地板连接板连接;底部加强板沿中通道本体的宽度方向安装在中通道本体的底部,底部加强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中通道侧梁相连,底部加强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中通道侧梁相连,底部加强板的中部与中通道本体的底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中通道结构、前地板结构以及汽车,能够提高中通道后部结构的刚度性能。

    一种应对25%小偏置碰的车身框架

    公开(公告)号:CN214493089U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23165528.4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对25%小偏置碰的车身框架,包括前防撞梁总成、机舱纵梁总成、机舱上边梁总成、A柱总成以及门槛总成;所述机舱纵梁总成的前端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连接,后端连接前围板横梁和地板纵梁;所述机舱上边梁总成通过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与所述机舱纵梁总成连接;所述机舱上边梁总成后部形成有斜向上设置的第一传力通道和斜向下设置的第二传力通道。通过上述结构,当车辆发生类似25%小偏置碰撞的情况时,碰撞物与前防撞梁总成接触,经过前围板横梁、地板纵梁、第一传力通道和第二传力通道将碰撞能量分散至整体车架,防止由于扭力过大产生车架形变,有效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一种汽车A柱总成及汽车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799905U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22406129.6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总成,其包括A柱外板、A柱内板、A柱加强板、门槛前封板以及门槛加强板;A柱内板设于A柱外板的内侧并与之固定;A柱加强板设于A柱外板与A柱内板之间并与A柱外板贴合固定;门槛前封板其设于门槛的前端并同时与门槛、A柱外板、A柱内板以及A柱加强板固定;门槛加强板包括前加强段和后加强段,前加强段与A柱内板固定,后加强段与门槛的中段或中后段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汽车A柱总成不易被压溃,抗碰撞性能优异,可提高车身整体刚度模态并使其满足新版CIASI中小偏置碰撞规程要求。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A柱总成的汽车,其具有车身整体刚度模态高、抗碰撞性能优异等优点。

    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3109531U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21463392.2

    申请日:2020-07-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和车辆,前地板框架结构包括中央通道、左前排座椅前横梁、右前排座椅前横梁、中央通道加强梁架以及前排座椅后横梁,中央通道加强梁架覆盖在中央通道下方且纵向贯穿中央通道,左前排座椅前横梁和右前排座椅前横梁分别对称放置于中央通道两侧,前排座椅后横梁放置于中央通道上方,并贯穿前地板左右两侧,形成车辆侧面碰撞两条重要的传力路径,车辆在发生侧向碰撞时,碰撞的冲击力通过左前排座椅前横梁或者右前排座椅前横梁以及前排座椅后横梁传递至中央通道,并且通过整个前地板框架结构分散至前地板,在侧面大壁障碰撞时能防止下车体侵入量过大,增加车辆侧面碰撞的传力路径,提高了车辆侧面碰撞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