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半预制钢纤维混凝土轨顶风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309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459906.5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半预制钢纤维混凝土轨顶风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梁板,所述梁板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缺口;以及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由钢纤维混凝土结构形成的至少两个半预制单元,至少两个半预制单元以装配方式设置在梁板的缺口内,至少两个半预制单元之间以装配方式相互配合拼接成为矩形风道的腔体;至少两个半预制单元间以及至少两个半预制单元与缺口拼接处设置为浇注内腔,至少两个半预制单元与梁板之间通过浇注钢纤维混凝土为一体形成所述轨顶风道。与传统的后浇混凝土轨顶风道或装配式轨顶风道相比,本发明的轨顶风道可以与车站梁板同时施工,施工周期短,避免了安装过程中节点复杂的连接步骤,后期维护简单。

    用于运河船行波全仿真模型试验箱

    公开(公告)号:CN11824333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75981.1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运河船行波全仿真模型试验箱,包括:箱体,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沿着所述箱体纵向的左右内侧相对设有能拆卸的模块化护岸;牵引机构,其包括牵引线,所述牵引线沿着所述航道中部设置,船模与所述牵引线连接,位于所述航道的中部;吹风机构,其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箱体上;以及降雨机构,其包括进水管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喷头,多个所述喷头位于所述箱体的上方,沿着航道均匀分布。本发明的试验箱,模拟了现实环境中的风速和降雨对船行波的影响,提高了船行波试验的真实有效性。通过预制护岸来模拟不同的航道类型,能实现在单一试验装置中研究船行波受不同航道类型、水深、航速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种用于厚堆积填埋场的浅层生态蓄水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22227524U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20904912.0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厚堆积填埋场的浅层生态蓄水构造,属于填埋场技术领域。该用于厚堆积填埋场的浅层生态蓄水构造包括填埋结构和蓄水结构。所述填埋结构包括第一填土层、反滤层组和第二填土层,所述反滤层组置于所述第一填土层的顶面,所述第二填土层置于所述反滤层组的顶面,所述蓄水结构包括蓄水箱和遮挡件,所述蓄水箱和所述保水盖均置于所述第二填土层的内部,所述保水盖的顶面形成有蓄水槽,所述遮挡件固定在所述蓄水槽的内部,所述遮挡件与所述蓄水槽之间固定有过滤件。本实用新型可在正常或干旱天气中保存土体中的水分,保证土体的含水量,有利于上覆固土植被在干旱天气存活,从而减少土体流失的可能。

    一种用于单洞双线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排水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22228617U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21016999.4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单洞双线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排水构造,包括:盲沟,盲沟沿着隧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侧排水沟,隧道底面的设有侧排水沟;第一排水管,盲沟通过第一排水管与侧排水沟连通;中心排水沟,其设置于隧道底面;第二排水管,侧排水沟与中心排水沟之间通过第二排水管连通;第一泄水管,其上端开口位于侧排水沟的中上部;第二泄水管,其上端开口位于中心排水沟的中上部,且第二泄水管的上端设有过滤装置;以及集水井,隧道底部围岩设有集水井,第一泄水管的下端和第二泄水管的下端均与对应的集水井内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构造,在第二泄水管的上端设有过滤装置,能够避免中心排水沟堵塞,提高排水效果和效率。

    一种用于运河结构装配式耗能砌块

    公开(公告)号:CN222206208U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20904914.X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运河结构装配式耗能砌块,属于河道护坡技术领域。该用于运河结构装配式耗能砌块包括基础结构和砌块单元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包括斜坡基础和挡墙,所述挡墙固定于所述斜坡基础的一端顶面,所述砌块单元结构包括砌块和第二榫卯,所述砌块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榫卯固定在所述砌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榫卯固定在所述砌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榫卯和所第二榫卯插接于所述砌块的另外两侧内部,所述砌块与所述斜坡基础的表面贴合。本实用新型受天气场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便于对局部的损坏进行更换,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同时有利于进行消能的作用下减小对斜坡基础的冲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