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8903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94839.0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肖伟 , 王贺华 , 石大局 , 韩炜 , 刘冠峰 , 臧克一 , 杨勇 , 曹淑慧 , 戴树辉 , 解宏伟 , 梁春雨 , 贾振 , 白海丰 , 赵星 , 肖勇 , 符奇 , 岑玉达 , 吴晗 , 曹献平 , 张艺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固体防腐防蜡振荡采油一体化装置,涉及油田采油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油管和连接在油管上的抽油泵,抽油泵一侧还设置有牺牲阳极装置和固体缓蚀器,牺牲阳极装置由活泼金属或活泼金属合金材料制成,固体缓蚀器包括铁/铜金属或铁铜合金材料制成的外壳和防腐防垢块,防腐防垢块套设在外壳内,防腐防垢块内套装有缓蚀剂。通过采用牺牲阳极装置和固体缓蚀器复合结构设置,不仅可以防止抽油泵被腐蚀,也可以防止油管被腐蚀,同时还能起到防蜡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69906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133628.8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弱非均质性储层酸化的复合式酸液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胶凝剂0.8%~1.2%,稠化剂0.3~0.5%,缓蚀剂4%~6%,助排剂1%~2%,铁离子稳定剂0.5~2%,发泡剂3%~5%,稳泡剂0.2%~0.3%,碳酸钙1%~1.5%,盐酸10%~25%,余量为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弱非均质性储层酸化的复合式酸液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胶凝酸体系用于非均质性较弱的储层酸化时,容易对地层造成较为明显伤害的问题,实现提高非均质性较弱的储层使用胶凝体系时对地层伤害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658125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106072.3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泥浆动态污染实验的岩心夹持器,包括套筒、可拆卸连接在套筒两端的第一堵头、第二堵头,所述套筒内设置膜片,所述膜片围绕成与套筒同轴的筒状结构,膜片围绕形成的中空区域为岩心夹持区,膜片外壁与套筒内壁之间为围压区,套筒表面设置与所述围压区连通的加压口。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泥浆动态污染实验的岩心夹持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泥浆动态污染实验的模拟存在误差较大、准确性有限的问题,实现为泥浆动态污染实验提供专用的岩心夹持器,提高模拟实验过程中客观参数的准确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996282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0427662.0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气顶圈闭的复合型完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进行N开钻井作业,钻进至气顶上部地层,下技术套管、固井、侯凝、试压;N≥1;(b)试压合格后,进行(N+1)开钻井作业,直至井眼穿过气顶、储层,进入储层下部地层中完钻;(c)在(N+1)开的井眼中下入尾管,使尾管挂位于上层技术套管内,尾管管鞋位于储层内部;(d)对尾管段进行水泥固井封固,封固段从管鞋处不间断延伸至尾管挂处;(e)侯凝,下钻钻开尾管管鞋处的水泥塞,通井至井底、起钻;(f)下射孔枪至储层内的尾管段,射孔作业。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气顶圈闭的完井方式容易导致产能较低的问题,实现增大渗流面积、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863585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610359004.8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IPC: E21B43/20 , C02F9/06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油藏注水装置,包括水源井、过滤罐、杀菌罐、电泵、罐体,电泵的出水口通过进水管线与罐体一端连通,罐体另一端连接有注水管,在罐体一侧内壁上间隔设置有隔板和封堵板,在罐体另一侧内壁上安装有多个第二牺牲阳极,套筒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隔板和封堵板,多个第一牺牲阳极固定在环空内,在隔板上开有多个与环空连通的透水孔,在套筒靠近封堵板的一端外壁上开有多个与环空连通的流通孔。在对注入水的处理采用分级处理,初级处理腔体内进行预防腐,而二级处理腔体内进行主要的防腐,使得罐体内的牺牲阳极的工作负荷大大降低,避免罐体内的牺牲阳极出现快速消耗而频繁更换,降低石油开采过程中注水工序中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960507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715196.0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非均质互层砂体储层的后期开发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进行地质综合研究,得到储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数据、沉积微相表征数据、储层展布数据;(b)进行增产措施研究,得到储层改造评估数据、增产措施模型、增产效果预测数据;(c)结合地质综合研究和增产措施研究的数据,进行开发技术调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非均质互层砂体储层的后期开发调整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非均质互层砂体储层后期开发调整难度大的问题,实现为非均质互层砂体储层提供成体系的后期开发调整方法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99628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710427662.0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气顶圈闭的复合型完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进行N开钻井作业,钻进至气顶上部地层,下技术套管、固井、侯凝、试压;N≥1;(b)试压合格后,进行(N+1)开钻井作业,直至井眼穿过气顶、储层,进入储层下部地层中完钻;(c)在(N+1)开的井眼中下入尾管,使尾管挂位于上层技术套管内,尾管管鞋位于储层内部;(d)对尾管段进行水泥固井封固,封固段从管鞋处不间断延伸至尾管挂处;(e)侯凝,下钻钻开尾管管鞋处的水泥塞,通井至井底、起钻;(f)下射孔枪至储层内的尾管段,射孔作业。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气顶圈闭的完井方式容易导致产能较低的问题,实现增大渗流面积、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632978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60080.4
申请日:2015-02-05
Applicant: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卢立泽 , 王贺华 , 刘榧 , 康博 , 米中荣 , 何巍 , 周长江 , 付辉 , 张博 , 臧克一 , 邓勇 , 张艺久 , 符奇 , 杜新龙 , 杨鸿 , 袁浩 , 桂碧雯 , 张健 , 马成 , 黄海平 , 李鑫 , 杨滔 , 黄凯 , 孙照磊 , 刘家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06 , F16F9/535 , F16F2224/045 , F16F2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钻机钻进缓冲装置,包括工作缸以及活塞杆,在活塞杆末端螺纹连接有纵截面为“T”型的活塞,活塞的竖直部末端铰接有两个半圆形的挡板,在活塞的水平部上开有多个上泄流孔,在两个挡板上开有多个与上泄流孔对应的下泄流孔,上泄流孔的孔径由中部向两端递增,在活塞的中部设置有线圈。本发明工作时,泄流孔的孔径由中部向两端递增,实现泄流孔的中间缩口,使得磁流变液在缩口上下两端处对活塞的抓紧力增大,同时通过外界电压的快速转化,实现活塞在工作缸内的启停运动,由于在本发明中不安装节流面积可变的节流阀,进而大大提高了装置的抗机械磨损性能,延长了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4405349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26663.7
申请日:2014-10-09
Applicant: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卢立泽 , 蒋利平 , 王贺华 , 臧克一 , 洪余刚 , 李鑫 , 刘榧 , 黄凯 , 黄海平 , 孙照磊 , 李建东 , 张博 , 杨鸿 , 米中荣 , 付辉 , 桂碧雯 , 张艺久 , 符奇 , 何巍 , 杜新龙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0 , E21B7/046 , E21B7/18 , G06F17/5036 , G06F22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多段高压水射流提高底水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方法,步骤一:选取底水油藏射流最佳区域;步骤二:确定射流油井井数,并对筛选的油井进行统计分类;步骤三:对筛选的油井开展底水锥进定量理论分析,采用一种改进的底水锥进模型新算法,获取单个油井进行采用高压水射流处理的最佳临界速度和避射高度参数;步骤四:依据油田油藏地质特点,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步骤五:根据理论计算最佳临界速度和避射高度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确定最佳高压水射流点位、射流方向和射流角度等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994021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94099.4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17/13 , E21B47/0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临界路径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型构建方法、系统及介质;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本方案结合传统黑油模型模拟技术与基于临界路径渗流理论的临界半径技术,在保证油藏模型尺度规模的基础上,提出考虑微观尺度临界路径的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油藏模拟方法,利用临界半径最大程度上还原真实储层岩石内部孔喉结构等微观特征,且从微观的角度出发研究油水两相流体在孔喉内部渗流的优势通道(临界路径)与驱替效率影响的因素等现象,从而获得更高精度的油藏模拟分析结果;本方案直接基于临界半径和临界路径长度进行计算油水各分量的流量与压力,模拟过程中不需要输入静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能更直接的反应油藏各部位受力状态与变化过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