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09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104696.6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东南大学
IPC: G01M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ni‑LED显示屏动态光晕自动捕捉方法及系统,包括用于控制高速相机和光晕捕捉的客户端主机和用于控制创建测试白盒动画的服务器端主机,客户端主机与服务器段主机通过局域网实现同步控制。客户端主机发送自动捕捉命令的同时将测试白盒的属性发送给服务器端并记录时间戳t1,收到服务器端白盒创建完成的回应后记录时间戳t2。基于时间戳进行时间补偿,最终延时时间达到后自动进行光晕捕捉,此时测试白盒刚好点亮预期像素点区域,从而实现被测显示屏的任意像素点点亮及对应动态光晕的自动捕捉。本发明可对被测显示屏指定像素区域进行点亮并实现毫秒级的动态光晕自动捕捉,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捕捉,提高了动态光晕的捕捉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339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66160.1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射式车载抬头显示系统,包括图像生成单元、梯度折射率透镜、反射镜、前挡风玻璃。系统位于驾驶座正前方、前挡风玻璃下方位置。图像生成单元负责产生原始图像,发出光线经过梯度折射率透镜,通过梯度折射率透镜进行方向调制后,经由反射镜投影至汽车前挡风玻璃上,最后光线经由挡风玻璃反射进入人眼,在汽车行驶前方固定距离处成虚像,使驾驶员在不低头的情况下获取车辆的实时驾驶信息,避免了来回切换视野导致的视觉疲劳,保障了行车安全。本发明采用梯度折射率透镜作为中间光学元件设计车载抬头显示系统,相比于传统的基于自由曲面的车载抬头显示系统具有着光学体积小、空间利用率高、成像质量好的特点,可应用于各种车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34770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66224.5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ni‑LED分区背光显示屏幕的动态拖尾的表征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搭建暗室环境和Mini‑LED分区背光显示屏幕动态拖尾测量装置;设计不同对应因素条件的动态显示白盒,对暗室环境下的Mini‑LED分区背光显示屏幕显示不同因素条件的运动白盒时产生的动态拖尾进行测量,获取暗室环境下不同因素条件的动态拖尾亮度分布;根据获取的暗室环境下动态拖尾亮度分布,对动态拖尾进行分析与模拟,分析不同因素条件对动态拖尾的影响;根据动态拖尾的分析模拟和动态拖尾影响因素构建暗室环境下Mini‑LED分区背光显示屏幕动态拖尾的表征公式,完成动态拖尾亮度场分布的表征。本发明实现准确的动态拖尾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09200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33945.9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广东聚华新型显示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ni‑LED分区背光液晶显示的光晕测评方法及系统,首先,采用掩膜遮挡显示图像区域的方式,利用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成像亮度计测量光晕的亮度分布。其次,处理光晕的亮度分布数据分析其满足的函数关系,即可以获取显示器光晕区域的最大亮度和宽度;进一步根据Mini‑LED分区背光液晶显示器的硬件特性,确定了显示图像亮度、面板原生对比度和背光分区的大小及数量是影响光晕亮度和宽度的主要硬件因素。最后,结合光晕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仿真模拟复现出多种光晕实际效果图片,并建立光晕强烈程度评价等级对这些图片进行分级;进一步建立光晕强烈程度和光晕的最大亮度及宽度之间的模型。本发明的光晕测评方法可以帮助建立该类显示器的评测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78264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01976.1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东南大学 , 南京平行视界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渐变周期全息元件衍射效率的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基于全息元件的设计需求确定全息元件的参考光、物光波矢;输入全息元件的折射率、厚度、折射率调制度等参数;将渐变周期的全息元件离散化为光线作用点处的近似周期光栅的叠加;读取到达全息元件光线的位置和方向,判断带入的光栅矢量;用向量化的kogelnik耦合波理论计算全息元件的衍射效率和光线方向。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计算方法中仅能计算周期性光栅的衍射效率的缺点,优化了衍射元件光学设计的可靠性,实现了渐变周期全息元件的光能追迹以及成像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197148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17576.7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东南大学
IPC: G01M11/02 , G01J1/00 , H04N13/332 , H04N13/133 , G02B2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R眼镜及其显示的感知亮度表征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利用市场主流AR眼镜作为显示器件,通过基于人眼的视觉结构、视觉特性以及对亮度的感知过程,提出了AR显示在不同环境光下显示亮度感知表征方法。利用客观测量和评价来量化显示器件显示的感知亮度与显示器件的物理亮度、显示器件所处环境光的亮度分布、人眼瞳孔直径以及显示器件与观察者的空间位置的关系。首先,通过亮度计和照度计等仪器设备,对空间中客观参量进行采集;其次,通过各类测试图像给观察者观察,在不同环境光下利用眼动仪采集观察者瞳孔直径大小并请观察者评价显示器件的感知亮度级别;本发明可以应用到AR显示技术中去,给用户提供相对舒适的显示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63015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24431.2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东南大学
Inventor: 潘江涌 , 陆佳 , 沈润杰 , 丁文浩 , 高正浩 , 魏宇炀 , 陈名湛 , 汪丽茜 , 吕俊鹏 , 苏志成 , 张宇宁 , 苏玉民 , 沈忠文 , 苏中方 , 周玮琦 , 梅泽 , 何乃龙
IPC: H10H29/30 , H10H29/851 , H10K59/90 , H10K59/80 , H10K50/115 , H10K7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界面修饰的钙钛矿量子点Micro‑LED及其制备方法。Micro‑LED的结构包括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量子点色转换单元、GaN蓝光LED和CMOS集成电路基板。GaN蓝光发光单元由多个蓝光LED像素点组成,并集成在CMOS集成电路基板上。量子点色转换单元从下至上依次包含玻璃基底、金属电极、电极修饰层、电子传输层、钙钛矿量子点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透明电极和封装膜,用于将蓝光转换为所需颜色,实现更广泛的色域。其中,在电子传输层上添加了双官能团醚进行优化。本研究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技术中存在的多个问题,还可显著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环境稳定性,为下一代高性能Micro‑LED的开发提供了新颖而有前景的技术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3172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06461.9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东南大学
IPC: H10H29/851 , H10H20/84 , H10H29/01 , H01L25/16 , H01L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双配体策略的钙钛矿量子点Micro‑LED及其制备方法,Micro‑LED的结构包括: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量子点色转换单元、GaN蓝光LED和CMOS集成电路基板。GaN蓝光发光单元由多个蓝光LED像素点组成,并集成在CMOS集成电路基板上。量子点色转换单元从下至上依次包含:玻璃基底、金属电极、电极修饰层、电子传输层、钙钛矿量子点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透明电极和封装膜,用于将蓝光转换为所需的颜色,实现更广泛的色域。钙钛矿量子点层的发光材料为CsPbX3+PEABr+含氟取代苯基酮,其中X为卤素元素Br、I、Cl。本发明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诸多问题,还能够显著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环境稳定性,为下一代高性Micro‑LED的开发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1943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40430.8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Micro‑LED表面介质薄膜的制备方法,针对未经处理的Micro‑LED玻璃盖板表面反射率高和影响对比度的问题,利用光学薄膜模拟分析,对Micro‑LED表面膜层的结构进行优化,并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结构相同的多层膜,使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力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实验制备的膜层进行表征。本发明方法进一步对多层减反射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并对其进行验证,制备出硬度较高的多层减反射膜,从而实现提高Micro‑LED的发光亮度和对比度的同时还具备保护其表面的效果,该方法在Micro‑LED显示和投影应用上提供巨大的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837994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45814.X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ni‑LED分区背光显示屏幕的最大光晕测量的方法与系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搭建暗环境下光晕测量装置,其次采用最优显示白盒尺寸寻优方法找到显示白盒获得最大亮度时对应的显示白盒尺寸,然后采用最优显示白盒位置寻优模块找到显示白盒获得最大光晕宽度时对应的显示白盒位置,再对找到的最大光晕效应情况在暗环境下进行测量,最后模拟复现二维光晕场分布得到光晕效应对应的最大光晕亮度和最大光晕宽度。采用本发明方法后,可对任一款Mini‑LED显示屏找寻到最大光晕情况并进行测量,同时对静态光晕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有效提高Mini‑LED显示屏光晕效应测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