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3015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24431.2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东南大学
Inventor: 潘江涌 , 陆佳 , 沈润杰 , 丁文浩 , 高正浩 , 魏宇炀 , 陈名湛 , 汪丽茜 , 吕俊鹏 , 苏志成 , 张宇宁 , 苏玉民 , 沈忠文 , 苏中方 , 周玮琦 , 梅泽 , 何乃龙
IPC: H10H29/30 , H10H29/851 , H10K59/90 , H10K59/80 , H10K50/115 , H10K7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界面修饰的钙钛矿量子点Micro‑LED及其制备方法。Micro‑LED的结构包括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量子点色转换单元、GaN蓝光LED和CMOS集成电路基板。GaN蓝光发光单元由多个蓝光LED像素点组成,并集成在CMOS集成电路基板上。量子点色转换单元从下至上依次包含玻璃基底、金属电极、电极修饰层、电子传输层、钙钛矿量子点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透明电极和封装膜,用于将蓝光转换为所需颜色,实现更广泛的色域。其中,在电子传输层上添加了双官能团醚进行优化。本研究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技术中存在的多个问题,还可显著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环境稳定性,为下一代高性能Micro‑LED的开发提供了新颖而有前景的技术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3172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06461.9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东南大学
IPC: H10H29/851 , H10H20/84 , H10H29/01 , H01L25/16 , H01L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双配体策略的钙钛矿量子点Micro‑LED及其制备方法,Micro‑LED的结构包括: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量子点色转换单元、GaN蓝光LED和CMOS集成电路基板。GaN蓝光发光单元由多个蓝光LED像素点组成,并集成在CMOS集成电路基板上。量子点色转换单元从下至上依次包含:玻璃基底、金属电极、电极修饰层、电子传输层、钙钛矿量子点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透明电极和封装膜,用于将蓝光转换为所需的颜色,实现更广泛的色域。钙钛矿量子点层的发光材料为CsPbX3+PEABr+含氟取代苯基酮,其中X为卤素元素Br、I、Cl。本发明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诸多问题,还能够显著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环境稳定性,为下一代高性Micro‑LED的开发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80085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72779.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卤键诱导的钙钛矿基Micro‑LED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色转换层的发光材料为ABX3和C6H2BrF4N/C6H2IF4N。A为有机官能团MA+、FA+或无机Cs+,B为Pb2+、Ge2+、Sn2+或Cu2+;X为卤素离子Br‑、Cl‑或I‑。色转换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分别称取制备红光钙钛矿色转换单元、蓝光钙钛矿色转换单元、绿光钙钛矿色转换单元所需的发光材料加入到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得到三种溶液;对三种溶液分别进行加热搅拌4~12小时,温度20℃~100℃,得到三种前驱体溶液;将三种前驱体溶液分别旋涂在清洗后的玻璃衬底之上;对玻璃衬底进行退火操作,退火时间为10~30min,退火温度为60℃~140℃。本发明利用卤键构建的钙钛矿结构相比于传统钙钛矿材料,可以抑制离子在钙钛矿卤素空位的迁移,提高器件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589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951284.6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非铅钙钛矿的Micro‑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所采用的发光材料的化学式结构为AB2X3、A2BX4、A3B2X5、A4BX6中的一种,A位为一价金属阳离子或有机官能团,B位为过渡金属中的二价阳离子或Cu+,X位为卤族离子。不同于传统的Micro‑LED芯片,本发明采用非铅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器件可以提高发光效率和色纯度,同时避免了传统Micro‑LED中铅基钙钛矿材料的污染性,并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主动发光的蓝光非铅钙钛矿激发红色和绿色发光,进一步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本发明还利用冠醚类化合物的环状结构使其能够与金属或有机阳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配位复合物,通过钝化缺陷和优化薄膜形貌,有效降低钙钛矿薄膜的非辐射复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34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50180.X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路易斯酸钝化法实现叠层式Micro‑LED光学引擎的制备方法,包括Micro‑LED芯片阵列、投影镜头和屏幕。所述Micro‑LED芯片阵列为垂直堆叠的芯片结构,由半导体衬底、第一外延层、第二外延层以及封装膜构成。本发明第一外延层的发光层由两个并列的蓝光和绿光钙钛矿量子点组成,在第一外延层之上的第二外延层由红光钙钛矿量子点和蓝光、绿光增透膜构成。本发明采用钙钛矿量子点作为发光芯片,通过路易斯酸钝化法实现全可见光区域范围发光的叠层式Micro‑LED投影,达到提高发光效率的目的。同时可解决现有技术中RGB三原色芯片并排布置导致单个像素点面积较大问题,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289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63216.0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IPC: H04N13/128 , H04N13/139 , H04N13/156 , H04N13/194 , H04N13/1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硬件兼容性实现高分辨率超宽视角三维显示的视频图像传输格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场景的三维模型或光场信息,并进一步获得场景的多个视点正交RGBD图像;2)对获得的深度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并将RGB图像和包含深度信息的图像进行排序,形成一个图像集合;3)将集合中所有图像的相同行像素信息重新排列,并存储在图像数据的几行中进行传输,确保硬件设备能够在有限存储带宽内高效读取所有视点的相同行像素数据。本发明适配现有主流的视屏压缩编码,大幅提升了视频数据的传输效率,并有效满足了高分辨率、超宽视角三维显示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39376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66225.X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区背光液晶显示器光晕的测量方法及系统,搭建暗室环境和光晕测量装置,测量暗室环境下Mini‑LED区域背光显示器显示图片时显示亮度分布情况,确定亮度分布数据,从一维方向上对Mini‑LED区域背光显示器某一行或某一列像素的光晕亮度变化趋势进行单一提取分析并绘制背光显示器光晕亮度分布情况效果图。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帮助分区背光显示器设计开发人员有效评估显示器的光晕水平,根据光晕的亮度值和宽度来主要作为评价指标,可以帮助设计开发和质量检验检测人员进行光晕指标测量,帮助显示设备制造商优化改善分区背光显示器的光晕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09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104696.6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东南大学
IPC: G01M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ni‑LED显示屏动态光晕自动捕捉方法及系统,包括用于控制高速相机和光晕捕捉的客户端主机和用于控制创建测试白盒动画的服务器端主机,客户端主机与服务器段主机通过局域网实现同步控制。客户端主机发送自动捕捉命令的同时将测试白盒的属性发送给服务器端并记录时间戳t1,收到服务器端白盒创建完成的回应后记录时间戳t2。基于时间戳进行时间补偿,最终延时时间达到后自动进行光晕捕捉,此时测试白盒刚好点亮预期像素点区域,从而实现被测显示屏的任意像素点点亮及对应动态光晕的自动捕捉。本发明可对被测显示屏指定像素区域进行点亮并实现毫秒级的动态光晕自动捕捉,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捕捉,提高了动态光晕的捕捉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1966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40505.6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对迭代FGSM反取证攻击鲁棒的像素级定位取证方法,构建像素级定位取证模型,该模型由特征提取模块、多尺度模块、解码器模块三部分组成;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图像的RGB色彩特征和SRM噪声特征,在提取出的RGB色彩特征后使用多尺度模块,该模块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密集特征设计,让模型在更大的感受野下提取多尺度特征。解码器模块由基于残差块的上采样单元组成,其中每个单元都使用了注意力机制SCSE层。解码器模块与特征提取模块的对应部分使用跳跃连接相连,解码器模块输出预测的取证定位掩码。像素级定位取证模型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取得了较好的取证效果,且在基于迭代FGSM的反取证攻击下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9418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55109.3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 , 东南大学
IPC: H10H20/01 , H10H20/8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Micro‑LED器件中优化p‑GaN与ITO接触的快速退火热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特定气氛下进行快速热处理(RTP),在550℃下分别退火1分钟和5分钟,以提高p‑GaN与ITO之间的接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O2气氛下退火1分钟时,单个Micro‑LED像素的电流密度达到0.4624A/cm2,透光率为80.33%。在优化RTP退火条件下,蓝光Micro‑LED的单个像素具有前向开启电压约为3V,发射波长的峰值为449.87nm,主波长为455.11nm,半宽为17.75nm。单个像素的侧壁在RTP优化后显示良好的外观,未出现ITO碎屑附着,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因ITO刻蚀引起的侧壁损伤和漏电通道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