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73260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480009624.8
申请日:2014-02-21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1/18 , B01J23/42 , B01J23/50 , B01J35/0033 , B01J35/006 , B01J35/1019 , B01J35/1023 , B01J35/1028 , B01J35/1038 , B01J35/1042 , B01J35/1047 , B01J35/1057 , B01J35/1061 , B01J37/343 , C01B32/20 , H01M4/90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剂载体用碳材料,其在用作催化剂载体时,保持高气孔性,而且化学性质稳定,并具有导电性,同时耐久性优良,且反应原料以及反应产物的扩散性也优良。所述催化剂载体用碳材料的特征在于:由具有含碳的棒状体或者环状体分枝而成的三维结构的树状碳中孔结构体构成;所述碳材料具有采用Dollimore‑Heal法对氮吸附等温线进行解析而求出的1~20nm的细孔径以及0.2~1.5cc/g的累积细孔容积;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在衍射角(2θ:度)20~30度之间,具有与石墨的002衍射线相当的峰,且在25.5~26.5度具有半峰宽为0.1度~1.0度的峰。
-
公开(公告)号:CN106030877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80010091.X
申请日:2015-03-19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07 , C01B32/05 , C01P2002/82 , C01P2004/36 , C01P2006/12 , C01P2006/14 , C01P2006/16 , C01P2006/19 , H01M4/9083 , H01M4/926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制造由在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运转时不可避免地发生的电池的负载变动的反复所引起的发电性能的下降少这样的高性能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载体碳材料以及担载有催化剂金属粒子的碳材料。本发明涉及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载体碳材料以及担载有催化剂金属粒子的碳材料,所述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载体碳材料为多孔质碳材料,通过氮吸附测定而得到的细孔直径为2~50nm的介孔的比表面积为600~1600m2/g,并且,拉曼光谱中的G’带2650~2700cm‑1的范围中的峰强度(IG’)与G带1550~1650cm‑1的范围中的峰强度(IG)的相对强度比(IG’/IG)为0.8~2.2,并且,G’带的峰位置处于2660~2670cm‑1。
-
公开(公告)号:CN106030877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580010091.X
申请日:2015-03-19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07 , C01B32/05 , C01P2002/82 , C01P2004/36 , C01P2006/12 , C01P2006/14 , C01P2006/16 , C01P2006/19 , H01M4/9083 , H01M4/926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制造由在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运转时不可避免地发生的电池的负载变动的反复所引起的发电性能的下降少这样的高性能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载体碳材料以及担载有催化剂金属粒子的碳材料。本发明涉及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载体碳材料以及担载有催化剂金属粒子的碳材料,所述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载体碳材料为多孔质碳材料,通过氮吸附测定而得到的细孔直径为2~50nm的介孔的比表面积为600~1600m2/g,并且,拉曼光谱中的G’带2650~2700cm‑1的范围中的峰强度(IG’)与G带1550~1650cm‑1的范围中的峰强度(IG)的相对强度比(IG’/IG)为0.8~2.2,并且,G’带的峰位置处于2660~2670cm‑1。
-
公开(公告)号:CN10581472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480067436.0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26 , B01J31/28 , H01M4/8605 , H01M4/90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用作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催化剂的载体时在作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运行条件的高加湿条件下的发电性能优异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载体碳材料和担载有金属催化剂粒子的碳材料。本发明涉及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载体碳材料和担载有金属催化剂粒子的碳材料,所述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载体碳材料,是多孔质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氢含量在0.004质量%以上、0.010质量%以下的范围,氮吸附BET比表面积为600m2/g以上、1500m2/g以下,并且,由拉曼光谱得到的被称为D带的1200~1400cm?1的范围的峰强度(ID)与被称为G带的1500~1700cm?1的范围的峰强度(IG)的相对强度比(ID/IG)为1.0以上、2.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5814723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480067436.0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26 , B01J31/28 , H01M4/8605 , H01M4/908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用作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催化剂的载体时在作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运行条件的高加湿条件下的发电性能优异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载体碳材料和担载有金属催化剂粒子的碳材料。本发明涉及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载体碳材料和担载有金属催化剂粒子的碳材料,所述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载体碳材料,是多孔质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氢含量在0.004质量%以上、0.010质量%以下的范围,氮吸附BET比表面积为600m2/g以上、1500m2/g以下,并且,由拉曼光谱得到的被称为D带的1200~1400cm‑1的范围的峰强度(ID)与被称为G带的1500~1700cm‑1的范围的峰强度(IG)的相对强度比(ID/IG)为1.0以上、2.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507326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80009624.8
申请日:2014-02-21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1/18 , B01J23/42 , B01J23/50 , B01J35/0033 , B01J35/006 , B01J35/1019 , B01J35/1023 , B01J35/1028 , B01J35/1038 , B01J35/1042 , B01J35/1047 , B01J35/1057 , B01J35/1061 , B01J37/343 , C01B32/20 , H01M4/90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剂载体用碳材料,其在用作催化剂载体时,保持高气孔性,而且化学性质稳定,并具有导电性,同时耐久性优良,且反应原料以及反应产物的扩散性也优良。所述催化剂载体用碳材料的特征在于:由具有含碳的棒状体或者环状体分枝而成的三维结构的树状碳中孔结构体构成;所述碳材料具有采用Dollimore-Heal法对氮吸附等温线进行解析而求出的1~20nm的细孔径以及0.2~1.5cc/g的累积细孔容积;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在衍射角(2θ:度)20~30度之间,具有与石墨的002衍射线相当的峰,且在25.5~26.5度具有半峰宽为0.1度~1.0度的峰。
-
公开(公告)号:CN107728358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817136.5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3 , H01L51/5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预先与支撑体一体化的树脂基材上形成规定的显示部后,能够容易地从支撑体分离树脂基材,能够简便地得到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树脂层(7)和第二树脂层(8)层叠于支撑体(1)上的状态下,在第二树脂层上形成规定的显示部(4),其后,在第一树脂层与第二树脂层的边界面进行分离,得到在由第二树脂层构成的树脂基材上具备显示部的显示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685553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80049620.8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预先与支撑体一体化的树脂基材上形成规定的显示部后,能够容易地从支撑体分离树脂基材,能够简便地得到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树脂层(7)和第二树脂层(8)层叠于支撑体(1)上的状态下,在第二树脂层上形成规定的显示部(4),其后,在第一树脂层与第二树脂层的边界面进行分离,得到在由第二树脂层构成的树脂基材上具备显示部的显示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685553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380049620.8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预先与支撑体一体化的树脂基材上形成规定的显示部后,能够容易地从支撑体分离树脂基材,能够简便地得到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树脂层(7)和第二树脂层(8)层叠于支撑体(1)上的状态下,在第二树脂层上形成规定的显示部(4),其后,在第一树脂层与第二树脂层的边界面进行分离,得到在由第二树脂层构成的树脂基材上具备显示部的显示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380366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80032435.8
申请日:2013-06-18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73/1067 , B32B7/02 , B32B27/08 , B32B27/281 , B32B2307/42 , B32B2307/51 , B32B2307/7242 , B32B2457/20 , C08G73/1039 , C08G73/1042 , C08J5/18 , C08J2379/08 , C09D179/08 , G02B5/20 , G02F1/167 , H01L27/322 , H01L51/003 , H01L51/0035 , H01L51/0043 , H01L51/0097 , H01L51/5253 , H01L51/56 , H01L2251/301 , H01L2251/303 , H01L2251/5307 , H01L2251/5315 , H01L2251/533 , H01L2251/5338 , H01L2251/558 , H05B33/04 , Y02E10/549 , Y02P70/521 , Y10T428/24355 , Y10T428/317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进行薄型、轻量、挠性化,没有热应力导致的裂缝、剥离的问题,尺寸稳定性等优异的显示装置。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包含聚酰亚胺膜的支撑基材上具备阻气层,聚酰亚胺膜的440nm~780nm的波长区域的透过率为80%以上,及热膨胀系数为15ppm/K以下,且与阻气层的热膨胀系数之差为10ppm/K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