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侧面板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710563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1980095484.3

    申请日:2019-04-15

    Abstract: 车身侧面板(BP)具备:一金属面板(P1);与一金属面板(P1)之间形成空间(A)的另一金属面板(P2);与一金属面板(P1)一体成形的树脂部件(R),树脂部件(R)具有分别沿着中柱部(CP)的前缘和后缘以及门槛部(SL)的上缘和下缘连续的连结肋(11A、11B、12A、12B),具有配置在中柱部(CP)的下端部与门槛部(SL)的交叉区域的下侧交叉肋(14),从各个连结肋(11A、11B、12A、12B)的前端部至另一金属面板(P2)的间隔(S1)比下侧交叉肋(14)的同样的间隔(S2)小,通过以两个阶段释放侧面碰撞的冲击能量,实现冲击吸收功能的提高。

    车身侧面板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0392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880093744.9

    申请日:2018-05-24

    Abstract: 车身侧面板(1)具备:金属面板(3)、和与金属面板(3)一体成形而增强金属面板(3)的树脂(7)。树脂(7)具备:树脂层(11),其形成于金属面板(3)的表面;肋(13),其从树脂层(11)立起。肋(13)具有:多个直线状的肋(17a、17b),其从外周侧的端缘部沿着金属面板(3)的表面形成为放射状;连结肋(19),其相对于多个直线状的肋(17a、17b)以交叉的方式连结。

    车身侧面板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105547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1880093360.7

    申请日:2018-05-24

    Abstract: 车身侧面板具备:金属制的帽型面板部件、金属制的其他面板部件、树脂制的加强部件。所述帽型面板部件具有帽型截面形状部,该帽型截面形状部由顶部、边缘部以及连接所述顶部和所述边缘部的中间部构成。所述帽型截面形状部在所述边缘部与所述其他面板部件接合,与所述其他面板部件一起形成封闭空间。所述加强部件以在所述封闭空间内与所述顶部和所述中间部中的至少一个接合的方式配置。所述帽型面板部件在所述边缘部与所述中间部之间具有角部。与所述角部对应的所述其他面板部件的对应部位的刚性比所述角部的刚性高。

    车身侧面板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0392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80093744.9

    申请日:2018-05-24

    Abstract: 车身侧面板(1)具备:金属面板(3)、和与金属面板(3)一体成形而增强金属面板(3)的树脂(7)。树脂(7)具备:树脂层(11),其形成于金属面板(3)的表面;肋(13),其从树脂层(11)立起。肋(13)具有:多个直线状的肋(17a、17b),其从外周侧的端缘部沿着金属面板(3)的表面形成为放射状;连结肋(19),其相对于多个直线状的肋(17a、17b)以交叉的方式连结。

    车身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0211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980089120.4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车身结构具备由第一复合部件(10)构成的车身侧部(1)和由第二复合部件(20)构成的车身下部(2)。第一及第二复合部件(10、20)分别由金属板(11、21)和含有不连续纤维的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部(12、22)构成。第一复合部件(10)的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部(12)具备在金属板(11)上形成的衬垫层和从该衬垫层竖立设置的加强肋。第二复合部件(20)的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部(22)具有填充在金属板(21)上开口的开口部(23)的板状部(24)。第二复合部件(20)的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部(22)的不连续纤维比第一复合部件(10)的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部(12)的不连续纤维长。

    复合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0807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980093306.7

    申请日:2019-0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结构体,该复合结构体(A)具备:板状的第一金属部件(M1);板状的第二金属部件(M2);将第一及第二金属部件(M1、M2)一体化的树脂部件(R),树脂部件(R)具有跨过第一及第二金属部件(M1、M2)而覆盖各自的一方的主面的第一树脂层(R1);跨过第一及第二金属部件(M1、M2)而覆盖各自的另一方的主面的第二树脂层(R2),该复合结构体(A)成形性良好,并且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适合作为车身等结构物的构成要素。

    车身结构及车身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43420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1880094340.1

    申请日:2018-06-05

    Abstract: 具有:具备在车宽方向端部向上侧或下侧弯曲的凸缘部(55b)的树脂制的底板部件(55)和与底板部件(55)的凸缘部(55b)接合的金属制的侧门槛部件(25)。侧门槛部件(25)具备边缘部(31)、顶部(25a)以及连接边缘部(31)和顶部(25a)的中间部(25b、25c)。顶部(25a)及中间部(25b、25c)形成从边缘部(31)朝向底板部件(55)突出的凸部(33)。底板部件(55)的凸缘部(55b)和凸部(33)的顶部(25a)接合。

    车身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0211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980089120.4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车身结构具备由第一复合部件(10)构成的车身侧部(1)和由第二复合部件(20)构成的车身下部(2)。第一及第二复合部件(10、20)分别由金属板(11、21)和含有不连续纤维的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部(12、22)构成。第一复合部件(10)的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部(12)具备在金属板(11)上形成的衬垫层和从该衬垫层竖立设置的加强肋。第二复合部件(20)的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部(22)具有填充在金属板(21)上开口的开口部(23)的板状部(24)。第二复合部件(20)的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部(22)的不连续纤维比第一复合部件(10)的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部(12)的不连续纤维长。

    车身结构及车身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43420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880094340.1

    申请日:2018-06-05

    Abstract: 具有:具备在车宽方向端部向上侧或下侧弯曲的凸缘部(55b)的树脂制的底板部件(55)和与底板部件(55)的凸缘部(55b)接合的金属制的侧门槛部件(25)。侧门槛部件(25)具备边缘部(31)、顶部(25a)以及连接边缘部(31)和顶部(25a)的中间部(25b、25c)。顶部(25a)及中间部(25b、25c)形成从边缘部(31)朝向底板部件(55)突出的凸部(33)。底板部件(55)的凸缘部(55b)和凸部(33)的顶部(25a)接合。

    复合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08073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1980093306.7

    申请日:2019-0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结构体,该复合结构体(A)具备:板状的第一金属部件(M1);板状的第二金属部件(M2);将第一及第二金属部件(M1、M2)一体化的树脂部件(R),树脂部件(R)具有跨过第一及第二金属部件(M1、M2)而覆盖各自的一方的主面的第一树脂层(R1);跨过第一及第二金属部件(M1、M2)而覆盖各自的另一方的主面的第二树脂层(R2),该复合结构体(A)成形性良好,并且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适合作为车身等结构物的构成要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