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17748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80076626.4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0/023 , B23K20/00 , B23K20/02 , B23K20/227 , B23K35/308 , B23K35/3086 , B23K2103/05 , C21D6/002 , C21D9/50 , C22C38/00 , C22C38/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锈钢扩散接合制品的制造方法,目的在于提供通过“直接法”获得的接合部具有优异的可靠性的不锈钢扩散接合制品,能够承受与现有的采用插入材料插入法同等的工作负荷。该方法包括使不锈钢材料相互直接接触并通过扩散接合使之一体化,其中至少一种彼此相互接触的不锈钢材料是两相体系钢,加热时其奥氏体起始温度Ac1点为650~950℃,且奥氏体+铁素体两相转变温度区域在880℃以上的范围,在接触面压力1.0MPa以下、加热温度880~1080℃的条件范围进行扩散接合,同时在两相体系钢的铁素体相向奥氏体相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晶界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517748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380076626.4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锈钢扩散接合制品的制造方法,目的在于提供通过“直接法”获得的接合部具有优异的可靠性的不锈钢扩散接合制品,能够承受与现有的采用插入材料插入法同等的工作负荷。该方法包括使不锈钢材料相互直接接触并通过扩散接合使之一体化,其中至少一种彼此相互接触的不锈钢材料是两相体系钢,加热时其奥氏体起始温度Ac1点为650~950℃,且奥氏体+铁素体两相转变温度区域在880℃以上的范围,在接触面压力1.0MPa以下、加热温度880~1080℃的条件范围进行扩散接合,同时在两相体系钢的铁素体相向奥氏体相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晶界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787495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911000033.1
申请日:2009-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2 , C21D6/002 , C21D8/0226 , C21D8/0236 , C21D8/0273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8/50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高温废热回收系统的热管的铁素体不锈钢,其按质量%计包含,16-32%的Cr,最多0.03%的C,最多0.03%的N,最多3%的Si,最多2%的Mn,最多0.008%的S,0-0.3%的Al,以及选自最多0.7%的Nb、最多0.3%的Ti、最多0.5%的Zr和最多1%的V中的至少一种,并可选地包含选自最多3%的Mo、最多3%的W、最多3%的Cu、最多0.1%的Y、最多0.1%的REM(稀土金属)和最多0.01%的Ca中的至少一种,余量的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它至少满足下面式(1)、式(2)和式(5):Cr+3(Mo+Cu)≥20...(1);Cr+3(Si+Mn+Al-Ti)≥20...(2);0.037{(C+N)/(V+Ti+0.5Nb+0.5Zr)}+0.001≤0.0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