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44179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180018993.X
申请日:2011-02-08
Applicant: 日本帕卡濑精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32B15/082 , C22C21/00 , C23C22/40 , C23C2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28/00 , C09D5/08 , C09D5/14 , C23C22/44 , F28F13/182 , F28F19/02 , Y10T428/12556 , Y10T428/12569 , Y10T428/12618 , Y10T428/1266 , Y10T428/12736 , Y10T428/12743 , Y10T428/12806 , Y10T428/316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铝或铝合金集体材料的表面设置能够长期保持亲水性、高耐腐蚀性、抗菌性及防臭性的表面处理被膜而形成的铝或铝合金材料、及其表面处理方法。通过采用在铝或铝合金集体材料的表面依次具有第1保护层和第2保护层的构成,可获得能够长期保持亲水性、高耐腐蚀性、抗菌性及防臭性的铝或铝合金材料,其中所述第1保护层是含有钒、以及选自钛、锆和铪中的至少一种以上金属的化学转化处理被膜;所述第1保护层是如下的有机被膜:其由含有(1)壳聚糖衍生物及增溶剂、(2)在聚乙烯醇的侧链接枝聚合亲水性聚合物而形成的改性聚乙烯醇、和(3)水溶性交联剂的组合物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844179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180018993.X
申请日:2011-02-08
Applicant: 日本帕卡濑精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32B15/082 , C22C21/00 , C23C22/40 , C23C2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28/00 , C09D5/08 , C09D5/14 , C23C22/44 , F28F13/182 , F28F19/02 , Y10T428/12556 , Y10T428/12569 , Y10T428/12618 , Y10T428/1266 , Y10T428/12736 , Y10T428/12743 , Y10T428/12806 , Y10T428/316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铝或铝合金集体材料的表面设置能够长期保持亲水性、高耐腐蚀性、抗菌性及防臭性的表面处理被膜而形成的铝或铝合金材料、及其表面处理方法。通过采用在铝或铝合金集体材料的表面依次具有第1保护层和第2保护层的构成,可获得能够长期保持亲水性、高耐腐蚀性、抗菌性及防臭性的铝或铝合金材料,其中所述第1保护层是含有钒、以及选自钛、锆和铪中的至少一种以上金属的化学转化处理被膜;所述第1保护层是如下的有机被膜:其由含有(1)壳聚糖衍生物及增溶剂、(2)在聚乙烯醇的侧链接枝聚合亲水性聚合物而形成的改性聚乙烯醇、和(3)水溶性交联剂的组合物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8028616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80053445.3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电发电装置具备:管道(7),第一流体在该管道的内部流动;第一发电组件(1)及第二发电组件(2),与管道的彼此相对的外表面分别接触,在该第一发电组件及第二发电组件的内部设有热发电元件;第一外板(3)及第二外板(4),与各发电组件的外表面接触,并且该第一外板及第二外板彼此的两端部被焊接,该发电组件的外表面是与管道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以及外侧翅片(5、6),分别设置于第一外板及第二外板的外表面,温度比第一流体高的第二流体与该外侧翅片接触流动,该第一外板及第二外板的外表面是与发电组件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各发电组件与管道之间的部位及各发电组件与第一外板及第二外板之间的部位相互施加压力并接触,管道由热膨胀系数比第一外板及第二外板大的材料形成。另外,发电组件不一定必需是两个。也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发电组件(1、2)。
-
公开(公告)号:CN1851372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75134.5
申请日:2006-04-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D1/03
Abstract: 空气通道(18)形成在放在一起的多个热传递板(12)的表面之间。正交于空气流动方向延伸的多个肋部分(14)形成在热传递板(12)的表面上,并且凸进空气通道(18)中。通过在气流方向上使肋部分(14)彼此移动位置,在多个肋部分(14)内形成冷却剂通道(15、16)。在多个肋部分(14)之间,散热片部分(17)与热传递板(12)一体形成,并且从板表面凸出。散热片部分(17)具有通过压制形成的且具有部分切割热传递板(2)的板厚度的切割部分的凸出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1004301A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610165935.0
申请日:2006-12-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0 , B60H2001/3298 , F25B39/02 , F25B2341/0011 , F25B2341/0012 , F25B2500/18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冷剂循环设备的集成单元,包括具有用于减压制冷剂的喷嘴部分(14a)的喷射器(14)和蒸发器(15、18),所述蒸发器(15、18)被定位以蒸发将被吸入喷射器的制冷剂吸入口(14b)的制冷剂或从喷射器的出口(14e)排放的制冷剂。所述蒸发器包括限定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通道的多个管(21)、容器(15b、15c、18b、18c),所述容器被设置在所述管的一个端侧用于将制冷剂分配到所述管中及用于从所述管收集制冷剂。所述容器在平行于管布置方向的容器纵向上延伸,并且设置有沿容器纵向方向的端部。另外,所述端部具有用于插入喷射器的孔部(25、45),所述喷射器从所述孔部被插入容器的内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670460A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200510054797.4
申请日:2005-03-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D15/02 , H01L23/427 ,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27 , F25B23/006 , F25B2500/01 , F28D15/0266 , F28D15/046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沸腾冷却装置,冷媒槽(110),其内部贮存冷媒并在相对置的2个壁部(111、112)中的一方壁部(111)的外表面安装发热体(10);和散热部(120),其设在2个壁部(111、112)中的另一方壁部(112)的外表面并在内部流入由发热体(10)沸腾汽化的冷媒且冷凝液化后、将该冷媒返回到冷媒槽(110)中。其中:在一方壁部(111)的内侧面设有从以2个壁部(111、112)朝向上下方向姿势使用时的下侧区域至配置发热体的区域的第1油绳(131)。因此,不管发热体相对于冷媒槽的位置如何,并且即使以除了水平方向姿势之外还以上下方向姿势使用冷媒槽时,也能高性能地冷却发热体。
-
公开(公告)号:CN107429955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680021357.5
申请日:2016-04-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17/08
Abstract: 在吸附式制冷机中,切换供给至第一、第二吸附部(12、22、103、104)的热介质的流路的流路切换部(70~73)能够切换如下状态:第一动作状态,该第一动作状态为从外部向第一吸附部(12、103)供给用于促进被吸附介质的吸附的热介质,且从外部向第二吸附部(22、104)供给用于促进被吸附介质的脱离的热介质的动作状态;第二动作状态,该第二动作状态为在切断来自外部的热介质的供给的状态下,形成使热介质在第一吸附部和第二吸附部之间循环的热介质循环回路的动作状态;以及第三动作状态,该第三动作状态为从外部向第一吸附部供给用于促进被吸附介质的脱离的热介质,且从外部向第二吸附部供给用于促进被吸附介质的吸附的热介质的动作状态,从第一动作状态经由第二动作状态切换为第三动作状态,从第三动作状态经由第二动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动作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8369987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680071298.2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电发电装置具备供第一流体在内部流动的管(7)和在内部具有热电转换元件(2)的发电组件(1)。热电发电装置具备保持部件(3、4),该保持部件与发电组件的一方侧部接触,以使温度比第一流体高的第二流体的热向发电组件的一方侧部进行热移动。保持部件以使管与发电组件的另一方侧部接触的方式将发电组件与管保持为能够进行热移动。热电发电装置具备热传导部件(6),该热传导部件夹于保持部件与管之间,从而构成使热从第二流体向第一流体移动的热移动路径,并且在第二流体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热电转换元件的上游。
-
公开(公告)号:CN105829811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480069385.5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7/00 , F25B17/083 , F25B41/046 , F25B49/046 , F25B2500/01 , F25B2500/23 , F25B2600/01 , F28D7/1676 , F28D20/003 , F28F1/24 , F28F13/003 , F28F2255/18 , Y02A30/277 , Y02A30/278 , Y02B30/62 , Y02B30/64 , Y02E60/142
Abstract: 吸附器包括:热介质管(121),热介质在该热介质管的内部流通;吸附层(122),其具有吸附剂(124),该吸附剂(124)通过被热介质冷却而吸附热介质管(121)外部的气相状态的制冷剂,进一步,通过被加热而使所吸附的制冷剂脱离;以及传热部件(123),其在热介质管(121)与吸附剂(124)之间进行热传递。在传热部件(123)与吸附剂(124)形成为一体的吸附器中,在将填充到吸附层(122)内的吸附剂(124)的填充密度ρ除以吸附剂(123)的粒子的真密度ρabs而得到的值设为吸附剂填充比例Φ时,吸附剂填充比例Φ是7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487671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03730.6
申请日:2006-04-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D9/00
Abstract: 空气通道(18)形成在放在一起的多个热传递板(12)的表面之间。正交于空气流动方向延伸的多个肋部分(14)形成在热传递板(12)的表面上,并且凸进空气通道(18)中。通过在气流方向上使肋部分(14)彼此移动位置,在多个肋部分(14)内形成冷却剂通道(15、16)。在多个肋部分(14)之间,散热片部分(17)与热传递板(12)一体形成,并且从板表面凸出。散热片部分(17)具有通过压制形成的且具有部分切割热传递板(2)的板厚度的切割部分的凸出形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