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平板线型元件、电路板

    公开(公告)号:CN100397702C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03826725.X

    申请日:2003-0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7/02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工作在较高的速度和较高的频率下的平行平板线型元件。该元件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构件(1),其包括平板部件(11)和凸出部件(12),其中多个凸起被形成为在基本垂直于第一平板部件(11)的一个表面的方向上竖立在该表面上,且其间具有间隔;第二金属构件(2),其包括第二平板部件(21)和凸出部件(22),其中多个凸起被形成为在基本垂直于第二平板部件(21)的一个表面的方向上竖立在该表面上,且其间具有间隔;以及介电膜(31),其形成在平行平板线型元件的凸起与间隔之间,该平行平板线型元件是通过将第一金属构件(1)的凸起插入到第二金属构件(2)的间隔中并且将第二金属构件(2)的凸起插入到第一金属构件(1)的间隔中而形成的,其中沿着介电膜在第一和第二金属构件之间形成传输线路,该传输线路被形成为对于从一端提供的、范围从100kHz到10GHz的高频电磁波,具有至多-20dB的透射率。

    螺旋电容器制造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24295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04591.0

    申请日:2007-10-16

    Inventor: 增田幸一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5 H01G4/005 H01G4/26 Y10T29/4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螺旋电容器制造方法。带形电容线(1001)被设置有要被螺旋地缠绕的带状内部导体;覆盖该内部金属体的介电膜;和覆盖该介电膜的导电层。通过螺旋地缠绕带形电容线(1001)提供螺旋电容元件。带形电容线(1001)能够被缠绕在支撑体(1200)上。在该内部金属体的两端处分别形成内部金属体引线端子(1311,1321),并且能够在导电层的两端处分别地形成导电层引线端子(1312,1322)。

    螺旋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29540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0780038611.3

    申请日:2007-10-16

    Inventor: 增田幸一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5 H01G4/005 H01G4/26 Y10T29/435

    Abstract: [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提供一种抑制在供电线中流动的高频电力的螺旋电容元件,和制造这样的螺旋电容元件的方法。[方案]带形电容线(1001)被设置有要被螺旋地缠绕的带状内部导体;覆盖该内部金属体的介电膜;和覆盖该介电膜的导电层。通过螺旋地缠绕带形电容线(1001)提供螺旋电容元件。带形电容线(1001)能够被缠绕在支撑体(1200)上。在该内部金属体的两端处分别形成内部金属体引线端子(1311,1321),并且能够在导电层的两端处分别地形成导电层引线端子(1312,1322)。

    平行平板线型元件、电路板

    公开(公告)号:CN1799164A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03826725.X

    申请日:2003-0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7/02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工作在较高的速度和较高的频率下的平行平板线型元件。该元件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构件(1),其包括平板部件(11)和凸出部件(12),其中多个凸起被形成为在基本垂直于第一平板部件(11)的一个表面的方向上竖立在该表面上,且其间具有间隔;第二金属构件(2),其包括第二平板部件(21)和凸出部件(22),其中多个凸起被形成为在基本垂直于第二平板部件(21)的一个表面的方向上竖立在该表面上,且其间具有间隔;以及介电膜(31),其形成在平行平板线型元件的凸起与间隔之间,该平行平板线型元件是通过将第一金属构件(1)的凸起插入到第二金属构件(2)的间隔中并且将第二金属构件(2)的凸起插入到第一金属构件(1)的间隔中而形成的,其中沿着介电膜在第一和第二金属构件之间形成传输线路,该传输线路被形成为对于从一端提供的、范围从100kHz到10GHz的高频电磁波,具有至多-20dB的透射率。

    螺旋电容器制造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24295B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204591.0

    申请日:2007-10-16

    Inventor: 增田幸一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5 H01G4/005 H01G4/26 Y10T29/4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螺旋电容器制造方法。带形电容线(1001)被设置有要被螺旋地缠绕的带状内部导体;覆盖该内部金属体的介电膜;和覆盖该介电膜的导电层。通过螺旋地缠绕带形电容线(1001)提供螺旋电容元件。带形电容线(1001)能够被缠绕在支撑体(1200)上。在该内部金属体的两端处分别形成内部金属体引线端子(1311,1321),并且能够在导电层的两端处分别地形成导电层引线端子(1312,1322)。

    螺旋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29540A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780038611.3

    申请日:2007-10-16

    Inventor: 增田幸一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5 H01G4/005 H01G4/26 Y10T29/435

    Abstract: [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提供一种抑制在供电线中流动的高频电力的螺旋电容元件,和制造这样的螺旋电容元件的方法。[方案]带形电容线(1001)被设置有要被螺旋地缠绕的带状内部导体;覆盖该内部金属体的介电膜;和覆盖该介电膜的导电层。通过螺旋地缠绕带形电容线(1001)提供螺旋电容元件。带形电容线(1001)能够被缠绕在支撑体(1200)上。在该内部金属体的两端处分别形成内部金属体引线端子(1311,1321),并且能够在导电层的两端处分别地形成导电层引线端子(1312,1322)。

    屏蔽带状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92897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02149540.8

    申请日:2002-09-20

    Abstract: 把一层电介质氧化薄膜形成在由铝组成的一个电子管金属板表面上,并且提供一导电聚合体层,以便覆盖电子管金属板和电介质氧化薄膜。导电聚合体层是由具有对一甲基苯磺酸作为掺杂剂的聚苯胺形成。在导电聚合体层的外侧处,提供导电碳粘贴层和银粘贴层,并且把由铜薄片组成的金属板重叠到银粘贴层上。阳极引导端被连接到电子管金属板的端部上,并且金属板的各个端部被安排作为阴极引导端。因此就获得了一种屏蔽带状线装置,此装置特别是在100MHz或者更高的高频范围内具有低阻抗,并且很适合于高速度和高频率,主要用作一个用于噪声过滤的旁路装置或者用作一个去偶装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