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2559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280000772.4
申请日:2012-07-25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8 , B60R25/021 , B60R25/023 , B62D1/184 , B62D1/187 , B62D1/195
Abstract: 使车身侧托架(23a)的下表面与柱侧托架(22a)的上表面不会强烈地互相摩擦,将脱离载荷的绝对值和偏差抑制为较小,并且不会使转向装置的设计上的自由度下降地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充分地保护驾驶者。将用于调节转向盘的位置的调节棒(27)设置在转向柱(6b)的上侧。将二次碰撞时施加于柱侧托架(22a)的力矩抑制为较小,减轻该柱侧托架(22a)与车身侧托架(23a)的互相摩擦部的摩擦,将脱离载荷抑制为较低。另外,消除突出在比转向柱(6b)靠下方的位置的部分,保护驾驶者的膝部。
-
公开(公告)号:CN102762433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280000037.3
申请日:2012-01-19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6 , B62D1/184 , B62D5/0403 , B62D5/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确保轻量化和刚性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收纳电动辅助机构的齿轮壳体(45)、用于将齿轮壳体(45)固定在车身上的下部支承托架(54)、收纳转矩传感器(57)的传感器壳体(56)、构成转向柱(6c)的外柱(30)、和用于将外柱(30)的中间部固定在车身上的上部支承托架(59a)都由含有玻璃纤维的合成树脂一体成形,这些部件的接合部的强度提高,实现轻量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249958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280000794.0
申请日:2012-07-23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26 , F16D3/387 , F16D2300/12 , Y10S29/047 , Y10S72/713 , Y10T46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十字轴式万向节及其制造方法,根据该十字轴式万向节的构造,事后也能够容易地判定因碰撞事故或驾驶操作的失误而向万向节施加了过大的转矩这一事实。在构成万向节叉(12c)的结合腕部(15c)的外侧面,形成从这些结合腕部(15c)的外侧面侧观察时的形状为直线状的突条(20)。若作用过大的转矩,导致结合腕部(15c)塑性变形,则突条(20)从直线状变成非直线状。根据该变化,能够容易地确认包含万向节叉(12c)在内的十字轴式万向节被施加了过大的转矩这一事实。另外,将结合腕部(15c)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设为D、将这些结合腕部(15c)的轴向长度设为L的情况下,以满足3<L/D≤4的方式限制万向节叉(12c)的各部分的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02574539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80001601.9
申请日:2011-09-07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IPC: B62D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5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用于在二次碰撞时使转向盘稳定地向前方位移的调整容易、且能防止将柱侧托架(12b)支承于车体侧托架(11)的部分的构成构件的损伤的汽车用转向装置的构造。在车体侧托架(11)和柱侧托架(12b)仅在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1处利用卡定构件(57)卡合的构造中,使向柱侧托架(12b)的左右两侧突出的1对伸出部(63)的上端缘与车体侧托架(11)的弯折部(56)的下端缘相接近地相对。即使在使转向锁上装置工作的状态下欲使转向盘旋转而对柱侧托架(12b)施加有较大的力,也能阻止该柱侧托架(12b)过度地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03025597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80000772.4
申请日:2012-07-25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8 , B60R25/021 , B60R25/023 , B62D1/184 , B62D1/187 , B62D1/195
Abstract: 使车身侧托架(23a)的下表面与柱侧托架(22a)的上表面不会强烈地互相摩擦,将脱离载荷的绝对值和偏差抑制为较小,并且不会使转向装置的设计上的自由度下降地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充分地保护驾驶者。将用于调节转向盘的位置的调节棒(27)设置在转向柱(6b)的上侧。将二次碰撞时施加于柱侧托架(22a)的力矩抑制为较小,减轻该柱侧托架(22a)与车身侧托架(23a)的互相摩擦部的摩擦,将脱离载荷抑制为较低。另外,消除突出在比转向柱(6b)靠下方的位置的部分,保护驾驶者的膝部。
-
公开(公告)号:CN102656078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80002481.4
申请日:2011-11-09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IPC: B62D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5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一种如下转向柱用支承装置的构造:在二次碰撞时用于使方向盘向前方稳定地位移的调整容易,并且,能够降低脱离负荷并使其稳定,而且,根据需要能够防止在二次碰撞后方向盘过度下降。在车身侧支架(11a)上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壁部去除卡定部(27),且以夹持该壁部去除卡定部(27)的两侧部分的状态配置有在构成滑动构件(28)的外侧及内侧的滑动原料板(51、52)上设置的上下的滑板部(31a、31b)。利用自上方插通上述的滑板部(31a、31b)的螺栓(29)和螺母(30)将柱侧支架(12b)的上板部(23)结合于车身侧支架(11a)。在二次碰撞时,外侧滑动原料板(51)相对于内侧滑动原料板(52)向前方滑动,柱侧支架(12b)以较小的力自车身侧支架(11a)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05257722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510387446.9
申请日:2012-07-23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26 , F16D3/387 , F16D2300/12 , Y10S29/047 , Y10S72/713 , Y10T46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十字轴式万向节及其制造方法,根据该十字轴式万向节的构造,事后也能够容易地判定因碰撞事故或驾驶操作的失误而向万向节施加了过大的转矩这一事实。在构成万向节叉(12c)的结合腕部(15c)的外侧面,形成从这些结合腕部(15c)的外侧面侧观察时的形状为直线状的突条(20)。若作用过大的转矩,导致结合腕部(15c)塑性变形,则突条(20)从直线状变成非直线状。根据该变化,能够容易地确认包含万向节叉(12c)在内的十字轴式万向节被施加了过大的转矩这一事实。另外,将结合腕部(15c)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设为D、将这些结合腕部(15c)的轴向长度设为L的情况下,以满足3<L/D≤4的方式限制万向节叉(12c)的各部分的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05128926B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510581611.4
申请日:2012-01-19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6 , B62D1/184 , B62D5/0403 , B62D5/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确保轻量化和刚性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收纳电动辅助机构的齿轮壳体(45)、用于将齿轮壳体(45)固定在车身上的下部支承托架(54)、收纳转矩传感器(57)的传感器壳体(56)、构成转向柱(6c)的外柱(30)、和用于将外柱(30)的中间部固定在车身上的上部支承托架(59a)都由含有玻璃纤维的合成树脂一体成形,这些部件的接合部的强度提高,实现轻量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04189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87448.8
申请日:2012-07-23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26 , F16D3/387 , F16D2300/12 , Y10S29/047 , Y10S72/713 , Y10T46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十字轴式万向节,根据该十字轴式万向节的构造,事后也能够容易地判定因碰撞事故或驾驶操作的失误而向万向节施加了过大的转矩这一事实。在构成万向节叉(12c)的结合腕部(15c)的外侧面,形成从这些结合腕部(15c)的外侧面侧观察时的形状为直线状的突条(20)。若作用过大的转矩,导致结合腕部(15c)塑性变形,则突条(20)从直线状变成非直线状。根据该变化,能够容易地确认包含万向节叉(12c)在内的十字轴式万向节被施加了过大的转矩这一事实。另外,将结合腕部(15c)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设为D、将这些结合腕部(15c)的轴向长度设为L的情况下,以满足3<L/D≤4的方式限制万向节叉(12c)的各部分的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02596689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80002110.6
申请日:2011-10-13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5
Abstract: 实现一种在二次碰撞时容易地进行用于使转向盘向前方稳定地位移的调整,且能量吸收构件(53)的材料费、加工费和组装费也均能抑制得较低,依据需要在二次碰撞后防止转向盘过度下降的构造。将固定于柱侧托架(33)的卡定构件(47)保持在固定于车体的车体侧托架(11b)的卡定孔(45)的内侧,利用由随着二次碰撞而断裂的材料制成的多个结合构件进行结合。在该卡定构件(47)与车体侧托架(11b)之间设有能量吸收构件(53)。该能量吸收构件(53)是通过将能够塑性变形的线材弯曲成形而形成,在二次碰撞时进行塑性变形,从而将施加于卡定构件(47)的冲击能量吸收,并且容许该卡定构件(47)向前方位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