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晶高纯镍靶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4976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88785.0

    申请日:2022-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晶高纯镍靶材的制备方法,属于镍靶材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高纯镍板进行真空熔炼,真空度达1×100Pa时,通入高纯氢气,氢气氛围下熔融成镍熔体并恒温感应熔炼10min以上使氢气充分溶入镍熔体,浇铸得到镍锭;镍锭经表面铣削后冷轧得到冷轧镍板,其中轧制总变形量为50~60%;冷轧镍板匀速升温至温度450~650℃下退火处理0.5~2h,空冷至室温得到细晶高纯镍靶材。本发明氢气氛下的熔炼能够去除镍中的氧、碳等杂质元素,同时固溶在镍中的氢能够促进轧制过程的再结晶过程,从而获得细晶高纯镍靶材,本发明的金属镍靶材组织成分均匀,晶粒尺寸细小,非金属杂质含量显著降低。

    一种耐高温磨蚀氢化炉及其涂层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5107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0494001.5

    申请日:2023-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磨蚀氢化炉及其涂层制备方法,属于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所述氢化炉的内腔表面和内部部件表面上依次喷涂粘接层、微米陶瓷层和纳米陶瓷层;所述微米陶瓷层由WC、Cr2C3、Zr2O、Al2O3、TiO2、Y2O3、Cr2O3组成的复合粉末喷涂形成;所述纳米陶瓷层由Al2O3、TiO2、Y2O3、Cr2O3组成的复合粉末喷涂形成。所述耐高温磨蚀氢化炉克服传统氢化炉内件和内壁易被腐蚀、磨损的缺点,所述氢化炉具有耐高温、耐磨损的优点。由于氢化炉内件及内壁与涂层的结合力较强,且耐磨损和耐腐蚀,导致在氢化炉高温运作时降低产物被污染的风险,并且增加氢化炉的使用寿命。

    一种绝缘耐高温磨蚀还原炉底盘及其涂层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4604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28261.2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缘耐高温磨蚀还原炉底盘及其涂层制备方法,属于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所述还原炉底盘的表面和电极表面上依次喷涂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和第三涂层;所述第一涂层由Al2O3、Y2O3和Na2O组成的复合粉末喷涂形成;所述第二涂层由二甲基甲酰胺、聚四氟乙烯和硅溶胶热融覆形成;所述第三涂层由Y2O3、Al2O3、Na2O、ZrO2和钇稳定氧化锆纤维组成的复合粉末喷涂形成;所述第一涂层包括微米级粉末和纳米级粉末。本发明所述绝缘耐高温磨蚀还原炉底盘涂层间结合力强,致密度高,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绝缘性好的性能。所述第一涂层具有纳米级颗粒和微米级颗粒的双峰涂层,使得涂层结构更加紧密、开裂韧性和硬度高。

    一种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初生硅的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65120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299779.0

    申请日:2019-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初生硅的分离方法,其采用感应加热区域熔炼工艺,对铝硅合金进行熔化和凝固,实现初生硅在试样底部的富集,达到高效分离的目的;具体为采用工业硅和工业铝为原料,制备铝硅合金铸锭,采用区域熔炼工艺对铸锭进行感应加热区域熔炼。区熔结束后取出试样,截取试样底部的初生硅富集部分进行酸洗便可回收高纯硅。本方法解决了合金凝固精炼过程中初生硅从熔体中分离难、分离效率不高的问题,能实现铝硅合金中初生硅的高效分离,试样的直径和长度可随实际情况扩大或延长,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一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12290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710136455.X

    申请日:2017-03-09

    Inventor: 金青林 曹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是:将试样装夹在高压/真空感应区域熔炼炉中,试样从感应线圈中间穿过,炉内抽真空至真空度不高于100Pa,之后充入氮气,氮气压力为1.0×105Pa~1.0×106Pa,高压/真空感应区域熔炼炉内的感应线圈加热试样温度到1450℃~1650℃使试样熔化为钢液,钢液在感应线圈的电磁力作用下悬浮于感应线圈上方,钢液的悬浮高度距离熔断截面1mm~20mm,试样以10~100mm/min的速度穿过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上方凝固得到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适用于提高钢中氮含量,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中含氮量,为高氮钢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种高氮钢的制备方法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62447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510215609.5

    申请日:2015-04-30

    Inventor: 金青林 阳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氮钢的制备方法,属于高氮钢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清理熔炼坩埚,配制实验用钢,封闭感应炉并进行抽空处理,抽完真空后启动加热熔炼装置,使实验钢熔化并控制温度过热度;打开氮气进气阀,充入氮气作为氮的来源。待金属液中氮饱和以后,通过调整铸型坩埚外感应线圈的功率控制冷却速率,使金属液在液相线温度以下、固相线温度以上保温,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适用于提高钢中氮含量,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中含氮量,为高氮钢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种大长径比规则多孔铜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03769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910094262.8

    申请日:2009-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长径比的直孔规则多孔铜的制备方法。此方法利用氢气在液态金属铜和固态金属铜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控制金属铜凝固过程中的气泡析出和生长,获得气孔沿轴向排列的大长径比规则多孔铜。此方法具有1)纯铜炉料装入真空感应炉熔炼坩埚中,抽真空脱气的工序;2)锁紧真空感应炉炉盖,充入设定压力的氩气的工序;3)融化保温并充氢使氢溶解进入铜液的工序;4)将溶解的铜液浇入径向加热而轴向底部强制冷却的结晶器,控制真空感应炉内压力,并将结晶器逐步移出电阻加热圈以控制铜液沿轴向凝固和氢气泡析出长大,获得气孔沿轴向分布的大长径比规则多孔铜的工序。使用该方法制备的规则多孔铜具有长径比大、气孔分布均匀的特点,可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散热等领域。

    通过织构弱化来改善镁合金塑性变形能力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250631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58278.9

    申请日:2008-04-11

    Inventor: 李再久 金青林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通过弱化变形织构的方式来提高变形镁合金塑性变形能力的工艺,以我国丰富的稀土元素蕴藏量为依托,在不改变轧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在熔炼过程中加入稀土元素的方法来使在热轧过程中形成的变形织构得以弱化(变形织构沿轧向RD偏移),从而使镁合金塑性变形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由于稀土元素加入后,形成的第二相粒子使得镁合金铸态性能显著提高以及在轧制过程中对动态再结晶形核产生有益影响。本工艺区别于其他对轧制工艺(如交叉轧制、等径角轧制等)进行改进的变形织构弱化方式,其只对镁合金浇铸工艺进行微调(加入稀土元素),避免了复杂、繁琐的轧制工艺,便于在生产实践中熟练掌握,同时还可大规模的轧制生产变形镁合金板,带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