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4589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12978.0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蓝平 , 马丁·格哈特·班威尔 , 梁敏怡 , 解梦飞 , 马亚茹
IPC: C07C67/08 , B01J19/00 , B01J19/14 , B01J19/10 , B01D3/14 , B01D3/32 , C07C67/54 , C07C69/587 , C07C51/09 , C07C51/41 , C07C5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DHA‑EE和EPA‑EE的制备方法,需要先将鱼油和去离子水进行高温高压热交换反应,使得鱼油可以充分水解,生成EPA、DHA以及其他小分子脂肪酸等,水解得到一级混合物再与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发生反应,得到皂化的二级混合物,二级混合物在全氟磺酸树脂的催化下,可以使得游离的EPA、DHA与无水乙醇充分反应得到三级混合物,三级混合物在进行二级分子蒸馏和三级分子蒸馏后可以分离出高纯度的EPA‑EE、DHA‑EE。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中,水解反应所用的水以及催化剂所用的全氟磺酸树脂,可以实现回收利用,大大降低制备DHA‑EE和EPA‑EE的工业成本,可持续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81360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153635.4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D413/06 , C07D413/14 , A61P35/00 , A61P1/16 , A61P15/14 , A61P1/00 , A61K31/4709 , A61K31/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氢异噁唑分子、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该化合物的制药用途。本发明的二氢异噁唑分子喹啉基团,在喹啉类药物合成的后期阶段,对分子进行修饰,以及加快临床候选药物的筛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二氢异噁唑分子中含有配位功能的氮原子和氧原子,作为配体,所合成的含氮双杂环化合物可用于设计金属催化剂;作为分子探针,该二氢异噁唑分子可用于候选药物的发掘;作为支架,该二氢异噁唑分子可用于材料科学。
-
公开(公告)号:CN11794589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0112978.0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蓝平 , 马丁·格哈特·班威尔 , 梁敏怡 , 解梦飞 , 马亚茹
IPC: C07C67/08 , B01J19/00 , B01J19/14 , B01J19/10 , B01D3/14 , B01D3/32 , C07C67/54 , C07C69/587 , C07C51/09 , C07C51/41 , C07C5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DHA‑EE和EPA‑EE的制备方法,需要先将鱼油和去离子水进行高温高压热交换反应,使得鱼油可以充分水解,生成EPA、DHA以及其他小分子脂肪酸等,水解得到一级混合物再与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发生反应,得到皂化的二级混合物,二级混合物在全氟磺酸树脂的催化下,可以使得游离的EPA、DHA与无水乙醇充分反应得到三级混合物,三级混合物在进行二级分子蒸馏和三级分子蒸馏后可以分离出高纯度的EPA‑EE、DHA‑EE。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中,水解反应所用的水以及催化剂所用的全氟磺酸树脂,可以实现回收利用,大大降低制备DHA‑EE和EPA‑EE的工业成本,可持续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87142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80093045.0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洛伦佐·瓦伦蒂诺·怀特 , 马丁·格哈特·班威尔 , 蓝平 , 何玉涛 , 胡南
IPC: C07C271/08 , C07C269/06 , C07D307/77 , C07D489/02 , C07D22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待因、其衍生物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简单、便宜易得的市售化合物作为起始原料,通过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Mitsunobu反应和Heck反应等多种反应依次合成了制备可待因及其衍生物所需的多种中间体,即式(I)‑式(VI)所示的中间体,然后利用这些中间体分别制备了可待因及脱氧可待因、去甲可待因等多种衍生物。本发明提供的可待因、其衍生物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的合成路线短、产率高,合成过程中涉及的各种中间体化合物均可以在克级规模下进行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858116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0628502.2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P7/62 , C12P7/6436 , C07C67/48 , C07C67/54 , C07C67/56 , C07C69/587 , A61K31/232 , A61P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十碳五烯酸茴香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二十碳五烯酸茴香酯的制备方法是采用4‑甲氧基苄醇作为中间体,使用一步反应法将二十碳五烯酸与4‑甲氧基苄醇设计合成了新型二十碳五烯酸茴香酯化合物。本发明新合成的二十碳五烯酸茴香酯化合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此外,本发明提供的二十碳五烯酸茴香酯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功效,尤其是对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为高脂血症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58116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28502.2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P7/62 , C12P7/6436 , C07C67/48 , C07C67/54 , C07C67/56 , C07C69/587 , A61K31/232 , A61P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十碳五烯酸茴香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二十碳五烯酸茴香酯的制备方法是采用4‑甲氧基苄醇作为中间体,使用一步反应法将二十碳五烯酸与4‑甲氧基苄醇设计合成了新型二十碳五烯酸茴香酯化合物。本发明新合成的二十碳五烯酸茴香酯化合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此外,本发明提供的二十碳五烯酸茴香酯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功效,尤其是对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为高脂血症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