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439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90837.5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58 , H01M4/136 , H01M10/054 , C01B25/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钒锰钠正极材料,为Mn/V无序混排结构的磷酸钒锰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Na4MnV(PO4)3。其表面具有多个孔道结构。本发明制备的磷酸钒锰钠正极材料组装的钠离子电池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在0.1C倍率下,首圈放电比容量可达93.3mAh g‑1,在0.5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其放电比容量为72.80mAh g‑1,容量保持率为82.06%。在10C的高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仍可达53.70mAh g‑1。该正极材料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365017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1516232.3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固态电解质复合材料及锂电池。所述固态电解质复合材料包括含锂固态电解质材料、稳定剂和活性添加剂;所述含锂固态电解质材料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卤化物电解质材料、NASICON相氧化物电解质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稳定剂为高分子聚合物;所述活性添加剂为非金属卤化物。本发明固态电解质复合材料应用到锂离子电池中,会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低电子导并且具有高离子传导率的、稳定性极高的保护膜,从而对负极材料进行保护,达到提高锂金属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05357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516347.2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金属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固态电解质复合材料及其应用与锂电池。所述固态电解质复合材料包括下式所示的含有多酰胺基团结构的化合物,以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NH2‑R‑NH‑[‑OC‑R‑CO‑NH‑R‑NH‑]n‑OC‑R‑COOH。本发明采用式(1)化合物作为锂负极保护添加剂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进行复合,可获得对锂负极具有保护功能的固态电解质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72547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30520.2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为无Co富锂锰基正极、无Ni富锂锰基正极或无Ni/Co富锂锰基正极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在5‑20wt%的臭氧中放置,反应温度为80‑105℃,即得臭氧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本发明经臭氧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材料表面形成尖晶石相、氧空位于一体的特异性结构,主体结构缺陷富集,阳离子无序程度增加。由表面尖晶石相和氧空位组成的表面,能有效抑制不可逆氧释放和稳定表面结构。主体结构引入缺陷,调控的局部有序结构具有高结构稳定性特点。具有多功能组分的表面/主体结构最终实现材料比容量和循环的双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7423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30361.6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04 , H01M4/62 , H01M10/0525 , C23C16/455 , C23C16/40 , C23C16/44 , C23C16/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原子层积法在富锂正极材料表面,先通入前驱体A反应,再通入前驱体B反应,重复循环前面的通入过程,获得需求厚度的包覆层半成品;S2、梯度加热:以400℃‑500℃‑600℃的梯度、每个梯度温度保温10h的方式加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层半成品,直到包覆层和富锂正极材料之间形成过渡结构的掺杂层,掺杂层为LiγTiaOb,其中0≤a2≤5,0≤b2≤5,0.1≤γ≤5,最终得到表面包覆加微掺杂的富锂正极材料。该方法使得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备极其出色的循环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显著抑制电压衰减,并且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重复性好,能够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82419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49345.5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大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正极材料、电池正极、锂电池及其应用。所述复合正极材料包括:基体以及包覆所述基体的双包覆层;所述双包覆层的第一层包括电子传导材料,第二层包括具有高室温锂离子传导率的含氯化合物;所述基体包括具有电化学储锂活性的非金属元素或其衍生物,所述非金属元素为硒、硫或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基体占整个复合正极材料的质量分数大于40wt%。本发明通过在具有电化学储锂活性的活性材料外包覆两层特定的材料,有效提高正极活性材料在整个电极中的活性含量,可逆容量、首效、倍率性能或长循环性能,这有助于制备具备更高的库伦效应以及循环稳定性的锂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3614971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1980093980.5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大略大学
IPC: H01M10/0562
Abstract: 一种高空气稳定性无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采用Sb元素取代硫化物电解质中部分或者全部的P元素,从而获得具有更高的空气稳定性以及更高离子迁移率的电解质,可以应用于全固态锂二次电池中。所获得的该类型无机硫化物电解质材料有Li10M(P1‑aSba)2S12、Li6(P1‑aSba)S5X和Li3(P1‑aSba)S4,其中M为Ge、Si、Sn中的一种或者多种;X为F、C1、Br、I中的一种或者多种;0.01≤a≤1。
-
公开(公告)号:CN110311169B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1910596739.6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大略大学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硫空位结构的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固体电解质的结构通式如式I或式II所示:式I:Li6PS5‑aX,其中X为F、Cl、Br、I中的一种或者多种,0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567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29896.7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大略大学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5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化学式为Li3MX6,M为稀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X为F、Cl、Br、I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结构微应力大小为0.001~0.01。本发明提供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通过将材料内部应力诱导出来,使其具有明显的结构微应力即达到0.001~0.01,从而离子电导率明显提升,可比传统高温固相方法制备的电解质高出6~10倍;而且,不影响电化学窗口等性能,从而可以广泛应用于固态二次电池中。
-
公开(公告)号:CN112467196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0843347.5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大略大学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固态电解质材料和全固态电池。本发明通过对晶体结构中原子排布的调节而提高了锂离子传导率,从而获得室温离子导>10‑3S/cm的铟基卤化物电解质材料Li3b‑3aInaCl3,其中0.2≤a≤0.8,0.9≤b≤1.15。该材料与商业常用的如LCO,NMC等氧化物正极材料相兼容,从而有望实现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商业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