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后方侧部构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8364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291286.2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方侧部构造。所述车体后方侧部构造设置在车辆中。车体后方侧部构造包括:后侧架,设置于车辆的后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轮罩,设置于后侧架的上方;以及后面板,设置在轮罩的后方且位于后侧架的外侧;其中,轮罩的下部是由从后侧架的外壁向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延伸构件所构成,后面板朝向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而向下方倾斜,并且连接到延伸构件的下部。在本发明的车体后方侧部构造中,相对于朝向后侧架输入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载荷,能够确保后侧架的刚性,而防止后侧架的倒塌。另外,输入到后侧架的载荷,可以经由延伸构件而有效地传递到后面板和轮罩上,而确保后侧架的刚性。

    车体后部构造
    2.
    发明公开
    车体后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6836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291255.7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部构造。车体后部构造设置在车辆中。车体后部构造包括:地板面板;侧梁,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地板面板的外侧,且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后侧架,连接到侧梁的后部,且在车辆的后部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后侧架包括:位于车辆的上方的后侧架上部;以及位于车辆的下方的后侧架下部。侧梁包括:第一接合部,连接到后侧架下部;以及,第二接合部,连接到后侧架上部。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并列,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本发明的车体后部构造中,通过并列的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来分散侧梁和后侧架之间的载荷,能够提高结合刚性,且抑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因碰撞载荷产生的破损。

    车体下部构造
    3.
    发明公开
    车体下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68363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291253.8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下部构造。所述车体下部构造设置在车辆中。车体下部构造包括:地板面板;侧梁,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地板面板的外侧,且沿着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后侧架,连接到侧梁的后侧与侧梁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内侧,且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其中,侧梁的内壁具有:倾斜面,朝向车辆的后方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而倾斜。后侧架的前端缘接合到倾斜面。在本发明的车体下部构造中,通过使后侧架的前端缘以与侧梁的倾斜面对向的方式而接合,能够提高后侧架与侧梁之间的载荷传递效率,而确保足够的连接强度。

    车体后部构造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668350U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20577518.6

    申请日:2023-03-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后部构造。所述车体后部构造设置在车辆中,车体后部构造包括:地板面板;后侧架,设置在地板面板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且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地板横梁,连结后侧架;以及隔框,设置在后侧架的剖面内,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与地板横梁对齐,其中,地板横梁设置有:延伸部,延伸至隔框与后侧架的上壁之间的接合部;接合部通过用粘合剂将隔框和后侧架的上壁接合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后部构造中,从地板横梁延伸出的延伸部,在隔框和后侧架的上壁之间的接合部进行接合,而能够提高后侧架的刚性、以及后侧架与地板横梁的接合强度。

    车辆后部结构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749947U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20536497.3

    申请日:2023-0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能够避免后挡板的开口尺寸缩小。车辆后部结构包括:后侧车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凸条,设置在所述后侧车架的外表面上,所述凸条沿着与所述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且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并列地设置有多个,其中设置于所述后侧车架的上方表面的所述凸条,相较于设置在所述后侧车架的侧表面的所述凸条更靠近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