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28357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1980086314.9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产品管理方法利用计算机来管理经过接合工序(S8)而制造的膜电极结构体(21)或燃料电池堆,所述接合工序(S8)是在以碳纸为基材的气体扩散层(25b,26b)上接合电极催化剂层(25a,26a)。此产品管理方法包括:工序(S2,S5),拍摄多个气体扩散层各自的特定部位的图像来获取一次特征向量数据,并将获取的各一次特征向量数据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及,工序(S9,S11,S12),将拍摄经过这些工序(S2,S5)后的气体扩散层的特定部位的图像而获取的特征向量数据与存储于存储介质中的管理数据库进行对照。
-
公开(公告)号:CN115121093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183418.5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1D5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需要大容量的贮存罐且能抑制电力消耗的气体浓缩方法及气体浓缩装置。气体浓缩装置(100)对目标气体进行浓缩,其具备:气体分离膜组件(3),其包括气体分离膜(1)及收纳容器(2);气体供给管线(L1),其将包含目标气体的第一混合气体(G1)向气体分离膜组件(3)供给;气体回收管线(L2),其将包含目标气体的第二混合气体(G2)从气体分离膜组件(3)取出;气体排出管线(L3),其将废气(G3)从气体分离膜组件(3)排出;以及原料气体管线(L0),其向气体供给管线(L1)供给原料气体(G0),向气体供给管线(L1)供给来自原料气体管线(L0)的原料气体(G0)和来自气体回收管线(L2)的第二混合气体(G2)。
-
公开(公告)号:CN116785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143289.1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1D5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分离装置(10),具备:第一分离模块(1a)和第二分离模块(1b),它们分别具有选择性地使特定气体成分透过的分离膜(M),所述第一分离模块(1a)以第一回收率回收特定气体成分,所述第二分离模块(1b)以比第一回收率低的第二回收率回收特定气体成分;第一供给管线(L1a),将含有规定浓度以上的特定气体成分的原料气体供给到第一分离模块(1a);第二供给管线(L2a、L1b),其从第一分离模块(1a)回收透过了分离膜(M)的透过气体,供给到第二分离模块(1b);以及第三供给管线(L3b、L1a),从第二分离模块(1b)回收透过了分离膜(M)的透过气体,供给至第一分离模块(1a)。
-
公开(公告)号:CN115121093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183418.5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1D5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需要大容量的贮存罐且能抑制电力消耗的气体浓缩方法及气体浓缩装置。气体浓缩装置(100)对目标气体进行浓缩,其具备:气体分离膜组件(3),其包括气体分离膜(1)及收纳容器(2);气体供给管线(L1),其将包含目标气体的第一混合气体(G1)向气体分离膜组件(3)供给;气体回收管线(L2),其将包含目标气体的第二混合气体(G2)从气体分离膜组件(3)取出;气体排出管线(L3),其将废气(G3)从气体分离膜组件(3)排出;以及原料气体管线(L0),其向气体供给管线(L1)供给原料气体(G0),向气体供给管线(L1)供给来自原料气体管线(L0)的原料气体(G0)和来自气体回收管线(L2)的第二混合气体(G2)。
-
公开(公告)号:CN10911966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671001.7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8/1016 , H01M8/10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该制造方法具有:使阳极电极(14)接合于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2)的一方的表面(12a)而作为接合体(60)的第1接合工序;和将阴极电极(16)接合于另一方的表面(12b)的第2接合工序。在第1接合工序中,经由配置于吸引加热板(26)的吸引加热表面(26a)的阳极电极(14)对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2)进行吸引和加热。在第2接合工序中,将接合体(60)和阴极电极(16)的层叠体(10a)在吸引加热表面(26a)与加热板(30)之间沿层叠方向进行加压的同时进行加热。通过上述膜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能够容易地抑制位置偏移、因热量而导致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678589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183328.0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1D5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分离装置(10),具备:分离模块(1),其具有选择性地使混合气体中的特定成分透过的分离膜(M),内部空间被分离膜(M)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供给管线(L1),其向第一空间供给第一规定压力的混合气体;真空泵(3);以及回收管线(L2),其一端与第二空间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真空泵(3)连接,由此回收管线(L2)被减压至第二规定压力,回收透过了分离膜(M)的透过气体。第二规定压力以透过气体中的特定成分的浓度与真空泵(3)的泵效率之积为最大的方式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22835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980086314.9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产品管理方法利用计算机来管理经过接合工序(S8)而制造的膜电极结构体(21)或燃料电池堆,所述接合工序(S8)是在以碳纸为基材的气体扩散层(25b,26b)上接合电极催化剂层(25a,26a)。此产品管理方法包括:工序(S2,S5),拍摄多个气体扩散层各自的特定部位的图像来获取一次特征向量数据,并将获取的各一次特征向量数据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及,工序(S9,S11,S12),将拍摄经过这些工序(S2,S5)后的气体扩散层的特定部位的图像而获取的特征向量数据与存储于存储介质中的管理数据库进行对照。
-
公开(公告)号:CN109119661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810671001.7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8/1016 , H01M8/10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该制造方法具有:使阳极电极(14)接合于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2)的一方的表面(12a)而作为接合体(60)的第1接合工序;和将阴极电极(16)接合于另一方的表面(12b)的第2接合工序。在第1接合工序中,经由配置于吸引加热板(26)的吸引加热表面(26a)的阳极电极(14)对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2)进行吸引和加热。在第2接合工序中,将接合体(60)和阴极电极(16)的层叠体(10a)在吸引加热表面(26a)与加热板(30)之间沿层叠方向进行加压的同时进行加热。通过上述膜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能够容易地抑制位置偏移、因热量而导致的变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