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605A
公开(公告)日:1994-01-12
申请号:CN92105237.5
申请日:1992-07-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轮车或三轮车的散热装置,特别适用于斯可达(SKODA)型那样在后轮近旁的消声器为后轮翼子板所覆盖的情况,并适用于装有后罩的情况,可以容易散去消声器内装有触媒转化器时所发出的相当大的热量。其特征是,在后轮翼子板的一定部位上设有多个开口,同时,该车上设有后罩,其形状至少能使后轮翼子板的上部被覆盖,在上述后罩的一定部位上设有多个缝状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01460069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780020258.6
申请日:2007-04-27
Applicant: 高田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A41D13/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1D13/018 , A41D2600/102 , A62B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夹克,尤其是在使气囊沿着穿着者身体的外表面膨胀的气囊夹克中,提供一种膨胀后的气囊与身体的合体性良好的气囊夹克。以覆盖穿着者的躯干周围及双肩的方式设置气囊(2)。利用线状缝制部(6)将构成气囊2的处于穿着者一侧的第1面的内片(3)和处于与该穿着者相反一侧的第2面的外片(4)局部缝合,由此将气囊(2)的内部分隔成多个气室(2a)。各气室(2a)形成沿着穿着者的身长方向延伸的形状。由此,气囊(2)整体沿着穿着者的躯干部的外表面膨胀。
-
公开(公告)号:CN100509490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610151661.X
申请日:2006-09-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015 , A41D13/00 , B62J2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15 , A41D13/018 , A41D2600/102 , B60R2021/0088 , B62J27/00
Abstract: 一种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其能够精度良好且迅速地进行检测,不会误检乘坐者从乘车用座位的脱离,并且使外观性良好,在此基础上,不会妨碍乘车用座位上的乘坐者的通常动作。其中,缆索(16)的一端被连结在乘坐者(M)穿着的衣物(10、10’)和车体(B)这两者之一上;上述缠绕机构(17)由被连结在该缆索(16)的另一端上的圆筒(20)构成,此圆筒(20)在收绕上述缆索(16)的方向上受到使其旋转的力,并且被设置在上述衣物(10、10’)和上述车体(B)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上述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检出该缠绕机构(17)的旋转角度;上述脱离判定机构(19)基于该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的检出值来判定乘坐者(M)的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931657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610151661.X
申请日:2006-09-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15 , A41D13/018 , A41D2600/102 , B60R2021/0088 , B62J27/00
Abstract: 一种乘坐者脱离检测装置。其能够精度良好且迅速地进行检测,不会误检乘坐者从乘车用座位的脱离,并且使外观性良好,在此基础上,不会妨碍乘车用座位上的乘坐者的通常动作。其中,缆索(16)的一端被连结在乘坐者(M)穿着的衣物(10、10’)和车体(B)这两者之一上;上述缠绕机构(17)由被连结在该缆索(16)的另一端上的圆筒(20)构成,此圆筒(20)在收绕上述缆索(16)的方向上受到使其旋转的力,并且被设置在上述衣物(10、10’)和上述车体(B)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上述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检出该缠绕机构(17)的旋转角度;上述脱离判定机构(19)基于该旋转角度检出机构(18)的检出值来判定乘坐者(M)的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460069A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780020258.6
申请日:2007-04-27
Applicant: 高田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A41D13/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1D13/018 , A41D2600/102 , A62B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夹克,尤其是在使气囊沿着穿着者身体的外表面膨胀的气囊夹克中,提供一种膨胀后的气囊与身体的合体性良好的气囊夹克。以覆盖穿着者的躯干周围及双肩的方式设置气囊(2)。利用线状缝制部(6)将构成气囊(2)的处于穿着者一侧的第1面的内片(3)和处于与该穿着者相反一侧的第2面的外片(4)局部缝合,由此将气囊(2)的内部分隔成多个气室(2a)。各气室(2a)形成沿着穿着者的身长方向延伸的形状。由此,气囊(2)整体沿着穿着者的躯干部的外表面膨胀。
-
公开(公告)号:CN1123476C
公开(公告)日:2003-10-08
申请号:CN98125785.2
申请日:1998-1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11/10
Abstract: 一种安装了后缓冲组件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左右一对构架构件的下方,通过后缓冲组件支承着与后轮一体可上下摆动的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左右一对构架构件间架设着由板状构件构成的横向构件,该横向构件的一部分向上方突出;在前述横向构件的向上方的突出部的下面设有托架;前述突出部设置在偏向前述横向构件的一侧的部分;在前述托架上安装着前述后缓冲组件的上端部;前述后缓冲组件的轴线沿上下方向配置。从而,压低构架与横向构件整体高度,以及后缓冲组件上端部安装位置高度;并简化包括构架侧的后缓冲组件安装托架在内的安装部构造。
-
公开(公告)号:CN1220957A
公开(公告)日:1999-06-30
申请号:CN98125785.2
申请日:1998-1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11/10
Abstract: 在左右一对构架构件的下方,通过后缓冲组件支承着与后轮一体上下摆动的动力单元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上,在左右一对构架间架设着由板状构件构成的横向构件;该横向构件的一部分向上方突出;在横向构件向上方突出部的下面设有托架;将后缓冲组件上端部安装于托架上,以便形成压低构架与横向构件整体高度,以及后缓冲组件上端部安装位置高度;并简化含有构架侧后缓冲组件的安装托架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后缓冲组件安装构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