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80707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65727.9
申请日:2011-09-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0846 , B23K26/702 , B23K37/0408 , B23K2103/04 , B26D7/018 , B26D7/0625 , B26F3/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搬运装置,其包括:相互离开地向上方竖立设置的多个支承部件(5);保持多个支承部件(5)的多个保持机构(4);和使保持机构(4)在工件搬运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3),多个支承部件(5)由各自的顶端部形成工件的支承面。多个支承部件(5)能够分别相对于支承面平行地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575213A
公开(公告)日:2005-02-02
申请号:CN02821160.X
申请日:2002-10-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6/033 , C22F1/04 , Y10T29/49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状元件的成形方法,其包括:使用第一和第二模具(M1,M2)对管状坯料(Pa)进行扩管(胀形)成形及弯曲成形的预备成形方法,和使用第三模具(M3)将预备成形管(Pc)成形为具有所期望的断面形状的最终成形方法。在被加热到管状坯料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第一和第二模具(M1,M2)中进行所述预备成形,在被加热到管状坯料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第三模具(M3)中进行所述最终成形。从而可以利用铝合金制管状坯料,高精度、高品质地成形具有扩管部分和弯曲部分的异型断面的管状元件,并且可以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530876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910128173.0
申请日:2009-03-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1D2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挤胀成形方法和挤胀成形装置。通过沿着从杆(130)朝向坯管(2)的方向对成形方向侧的密封部(140)施加压力液体(L)的液压,从而使密封部(140)能够追随着坯管(2)的膨胀。由此能够使密封部(140)的至少一部分始终与坯管(2)紧密接触。将密封部(140、150)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相当于模具(10)的波纹形状(11)的至少两个山部的量的距离。将成形方向相反侧的密封部(150)的轴向长度设为相当于模具(10)的波纹形状(11)的至少一个山部的量的距离。由此,密封部(150)能够始终与坯管(2)的平坦部和坯管的成形后的谷部(2B)中的任一个紧密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275714C
公开(公告)日:2006-09-20
申请号:CN02821160.X
申请日:2002-10-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6/033 , C22F1/04 , Y10T29/49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状元件的成形方法,其包括:使用第一和第二模具(M1,M2)对管状坯料(Pa)进行扩管(胀形)成形及弯曲成形的预备成形方法,和使用第三模具(M3)将预备成形管(Pc)成形为具有所期望的断面形状的最终成形方法。在被加热到管状坯料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第一和第二模具(M1,M2)中进行所述预备成形,在被加热到管状坯料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第三模具(M3)中进行所述最终成形。从而可以利用铝合金制管状坯料,高精度、高品质地成形具有扩管部分和弯曲部分的异型断面的管状元件,并且可以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558801A
公开(公告)日:2004-12-29
申请号:CN02818883.7
申请日:2002-09-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断面壁厚在长度方向上不同的中空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此中空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对管状坯料(Pa)施加其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差进行加热的加热加工过程,和对在前一加工过程中被加热的管状坯料(Pa)进行轴向拉伸的伸长加工过程,利用此制造方法,可简单制造出长度方向上的断面壁厚可以改变的中空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192183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017219.8
申请日:2013-01-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37/04 , B23K37/04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件支承装置。该工件支承装置(8)在加工位置利用多个支承构件(11)支承利用激光的照射被沿加工轨迹切割加工的板状的工件(W)。为了进行该支承,在支承工件(W)的第一保持位置或者与第一保持位置相距规定距离的第二保持位置保持各支承构件(11)并将其周期性地移动到加工位置。此时,每次向加工位置移动时,在到达加工位置之前,根据加工轨迹而在第一保持位置和第二保持位置之间切换支承构件(11)的保持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842459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580001036.0
申请日:2005-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7/02 , B60G2204/143 , B60G2204/41 , B60G2204/4302 , B60G2206/601 , B60G2206/8103
Abstract: 后副车架(53)的前部横梁(202)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连续凹进的凹部(221)。凹部(221)形成于前部横梁(202)的下方并向上方凹进,在该凹部嵌入弹性套筒(240)。弹性套筒(240)具有内筒(241)、包围该内筒的外筒(242)、以及连接内筒(241)和外筒(242)的弹性体(243),该弹性套筒(240)安装在后副车架(53)的凹部(221)处,由该凹部(221)充当托架。托架(221)具有:托架板部(236a、236b),其具有与内筒的端面接触的平面;折回部(235、235),其从该托架板部折回。托架(221)被配置为夹持内筒(241)的两端,并且,通过将螺栓(224)穿过该内筒(241)而安装弹性套筒(240)。
-
公开(公告)号:CN103192183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017219.8
申请日:2013-01-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37/04 , B23K37/04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件支承装置。该工件支承装置(8)在加工位置利用多个支承构件(11)支承利用激光的照射被沿加工轨迹切割加工的板状的工件(W)。为了进行该支承,在支承工件(W)的第一保持位置或者与第一保持位置相距规定距离的第二保持位置保持各支承构件(11)并将其周期性地移动到加工位置。此时,每次向加工位置移动时,在到达加工位置之前,根据加工轨迹而在第一保持位置和第二保持位置之间切换支承构件(11)的保持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0460263C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580001036.0
申请日:2005-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7/02 , B60G2204/143 , B60G2204/41 , B60G2204/4302 , B60G2206/601 , B60G2206/8103
Abstract: 后副车架(53)的前部横梁(202)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连续凹进的凹部(221)。凹部(221)形成于前部横梁(202)的下方并向上方凹进,在该凹部嵌入弹性套筒(240)。弹性套筒(240)具有内筒(241)、包围该内筒的外筒(242)、以及连接内筒(241)和外筒(242)的弹性体(243),该弹性套筒(240)安装在后副车架(53)的凹部(221)处,由该凹部(221)充当托架。托架(221)具有:托架板部(236a、236b),其具有与内筒的端面接触的平面;折回部(235、235),其从该托架板部折回。托架(221)被配置为夹持内筒(241)的两端,并且,通过将螺栓(224)穿过该内筒(241)而安装弹性套筒(240)。
-
公开(公告)号:CN103056528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210397469.4
申请日:2012-10-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0838 , B23K26/123 , B23K26/14 , B23K26/38 , B23K37/0235 , B23K2101/16 , B23K2101/18 , B23K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加工装置。该激光加工装置具有工件支承机构、加工头、加工头移动机构。工件支承机构具有:对工件的宽度方向端部进行支承的端部支承机构;对工件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内侧进行支承的内侧支承机构。端部支承机构伴随加工头的移动,与内侧支承机构独立地在工件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