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22987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210456930.9

    申请日:2012-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气装置,能够抑制水分浸入到搭载于车辆的分动器壳体内。在用于进行分动器壳体(70)内的通气的分置型的通气盒(1)中,设有将进气通过的收纳部(11)内在上下方向上分离成二段而成的分隔壁部(51)。并且在分隔壁部(51)的下侧的下段层(45)内形成有利用间隔壁(17)划分成迷宫状的迷宫结构的通道(47),使该通道(47)的底部(15)形成为朝向排水口(29)逐渐下降的倾斜状。由此,即使在从呼吸口(35)吸入的空气为含有较多水分的雾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空气通过迷宫结构的通道(47)时促进水分的分离,并且,能够将分离出的水分高效地排出至外部。因此,能够使水分更少的空气吸入到分动器壳体(70)内。

    通气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22987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210456930.9

    申请日:2012-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气装置,能够抑制水分浸入到搭载于车辆的分动器壳体内。在用于进行分动器壳体(70)内的通气的分置型的通气盒(1)中,设有将进气通过的收纳部(11)内在上下方向上分离成二段而成的分隔壁部(51)。并且在分隔壁部(51)的下侧的下段层(45)内形成有利用间隔壁(17)划分成迷宫状的迷宫结构的通道(47),使该通道(47)的底部(15)形成为朝向排水口(29)逐渐下降的倾斜状。由此,即使在从呼吸口(35)吸入的空气为含有较多水分的雾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空气通过迷宫结构的通道(47)时促进水分的分离,并且,能够将分离出的水分高效地排出至外部。因此,能够使水分更少的空气吸入到分动器壳体(70)内。

    差速装置的润滑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68409B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580011652.8

    申请日:2015-02-20

    Abstract: 差速装置的润滑结构构成为,利用固定于变速器壳体(10)的一对挡板(28、29),将变速器壳体(10)与差速器壳体(16)及末端从动齿轮(18)之间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差速器壳体(16)及末端从动齿轮(18)侧的第1空间和变速器壳体(10)侧的第2空间。一对挡板(28、29)分别在第1空间侧具有与由如下的轨迹形成的旋转体的外表面形状相似地扩大的内表面形状,所述轨迹是使差速器壳体(16)和末端从动齿轮(18)绕内侧轴(21、22)的旋转轴旋转的轨迹。一对挡板(28、29)构成为使存留在第1空间中的润滑油量比存留在第2空间中的润滑油量少。在差速器壳体(16)中,在能够确保润滑油的油面(L3)的位置处设置有贯通孔(16P)。

    差速装置的润滑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6840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580011652.8

    申请日:2015-02-20

    Abstract: 差速装置的润滑结构构成为,利用固定于变速器壳体(10)的一对挡板(28、29),将变速器壳体(10)与差速器壳体(16)及末端从动齿轮(18)之间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差速器壳体(16)及末端从动齿轮(18)侧的第1空间和变速器壳体(16)侧的第2空间。一对挡板(28、29)分别在第1空间侧具有与由如下的轨迹形成的旋转体的外表面形状相似地扩大的内表面形状,所述轨迹是使差速器壳体(16)和末端从动齿轮(18)绕内侧轴(21、22)的旋转轴旋转的轨迹。一对挡板(28、29)构成为使存留在第1空间中的润滑油量比存留在第2空间中的润滑油量少。在差速器壳体(16)中,在能够确保润滑油的油面(L3)的位置处设置有贯通孔(16P)。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