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及备胎的装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1103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811389490.3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虽然是在后地板的下方搭载有差动装置的车辆,也能够尽量不缩窄后地板的上方空间地使备胎支承于车辆后部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及备胎的装卸方法。差动装置(9)配置在后地板(6)的下方。在后地板(6)的下方配置有搭载差动装置(9)的差速器搭载用横梁(7)。在后地板(6)的下表面与差速器搭载用横梁(7)之间设有收容备胎(50)的轮胎收容部(8)。

    车辆后部构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7690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513050.2

    申请日:2019-06-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后部构造,能够提高针对作用于侧车架的上下方向及扭转方向的载荷的强度。车辆后部构造(1)包括:侧车架(10),其在车辆后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弹簧支承部(20),其固定于侧车架(10)的下侧,支承悬架的弹簧(4);以及加强部件(30),其在弹簧支承部(20)的上方对侧车架(10)进行加强,加强部件(30)包括在侧车架(10)的外壁部(13)上固定的第一固定部和在侧车架(10)的底壁部(11)上固定的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位于第一固定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

    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及备胎的装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1103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811389490.3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虽然是在后地板的下方搭载有差动装置的车辆,也能够尽量不缩窄后地板的上方空间地使备胎支承于车辆后部的车辆的备胎支承结构及备胎的装卸方法。差动装置(9)配置在后地板(6)的下方。在后地板(6)的下方配置有搭载差动装置(9)的差速器搭载用横梁(7)。在后地板(6)的下表面与差速器搭载用横梁(7)之间设有收容备胎(50)的轮胎收容部(8)。

    车辆后部构造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76907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910513050.2

    申请日:2019-06-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后部构造,能够提高针对作用于侧车架的上下方向及扭转方向的载荷的强度。车辆后部构造(1)包括:侧车架(10),其在车辆后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弹簧支承部(20),其固定于侧车架(10)的下侧,支承悬架的弹簧(4);以及加强部件(30),其在弹簧支承部(20)的上方对侧车架(10)进行加强,加强部件(30)包括在侧车架(10)的外壁部(13)上固定的第一固定部和在侧车架(10)的底壁部(11)上固定的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位于第一固定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

    车身的底板构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955904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811523595.3

    申请日:2018-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的底板构造,能够使由于侧面碰撞而输入至下纵梁的载荷可靠地分散并承受该荷载。车身(1)在底面板(2)的侧缘接合下纵梁(3、3)接合。在下纵梁(3、3)间连接的横梁(4)使车辆前后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帽形状。下纵梁(3)与横梁(4)连接的部位的内角部(5)设有角撑板(6)。下纵梁(3)的梁侧接合部(13)与角撑板(6)的车宽方向的右端部(16)接合,角撑板(6)的左端部(15)与横梁(4)的接合部(14)接合。在斜壁部(6a)的下缘侧设有局部切缺为V字状的切缺部(15c)。

    车身的底板构造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955904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811523595.3

    申请日:2018-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的底板构造,能够使由于侧面碰撞而输入至下纵梁的载荷可靠地分散并承受该荷载。车身(1)在底面板(2)的侧缘接合下纵梁(3、3)接合。在下纵梁(3、3)间连接的横梁(4)使车辆前后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帽形状。下纵梁(3)与横梁(4)连接的部位的内角部(5)设有角撑板(6)。下纵梁(3)的梁侧接合部(13)与角撑板(6)的车宽方向的右端部(16)接合,角撑板(6)的左端部(15)与横梁(4)的接合部(14)接合。在斜壁部(6a)的下缘侧设有局部切缺为V字状的切缺部(15c)。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