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91966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024118.2

    申请日:20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后框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压溃而增大冲击吸收能量的车身后部结构。车身后部结构(10)具备后框架(12)和梁构件(13)。后框架具有第一内侧筋条(38)及第一外侧筋条(39)、以及第二内侧筋条(41)及第二外侧筋条(42)。第一内侧筋条(38)及第一外侧筋条(39)在接近梁构件的部位处分别形成于内侧壁(31)及外侧壁(32)。第二内侧筋条(41)及第二外侧筋条(42)在相对于各第一筋条(38、39)向车身前方离开的部位处分别形成于内侧壁及外侧壁。第一外侧筋条形成为比第一内侧筋条增加脆弱性。

    车身侧部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70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66580.6

    申请日:2022-0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侧部结构。该车身侧部结构具备:边梁,其设置于地板部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而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柱,其从所述边梁向上方延伸,具有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柱外部;压溃构件,其相对于所述柱外部而设置在车宽方向内侧,将下部接合于所述边梁而向上方延伸;冲击器,其设置于所述压溃构件的上侧而接合于所述柱外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在上下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压溃构件重叠;座椅安全带的卷收装置,其相对于所述压溃构件而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配置于在所述冲击器形成的收容凹部的内侧。

    车辆侧部结构
    3.
    发明公开
    车辆侧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618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0208083.2

    申请日:2023-0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侧部结构,能够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更有效地吸收碰撞负载,从而提高车体刚性并抑制支柱往车内侧入侵。车辆侧部结构包括:侧梁,设置在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两侧,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支柱,从所述侧梁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往上方延伸,且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的支柱外部件;内部部件,接合在所述侧梁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柱外部件的车内侧面;以及托架,设置在所述侧梁的车内侧面的上部且连接所述内部部件,其中所述支柱外部件的下部形成有脆弱部,且所述内部部件的上端连接在所述脆弱部的上端的下方。

    车身上部构造
    4.
    发明公开
    车身上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2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91239.0

    申请日:2023-0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由坯料下料机抓住车顶面板容易从周围的部件剥离的车身上部构造。车身上部构造(100)具有:设于车身上部(1a)的车宽方向端部的车顶侧梁(2);将车顶侧梁的车外侧面覆盖的侧外面板(3);和由与车顶侧梁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且设于车身上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车顶面板(4),左右一对的侧外面板以及车顶面板通过硬焊接合相互固定,在车顶面板的车辆前后方向的端部具有:将车顶侧梁、车顶面板和侧外面板结合的第1结合部(61);设于第1结合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切缺部(4a);和从切缺部的顶端部朝向侧外面板与车顶面板之间的硬焊接合部(7)延伸的脆弱部(4b)。

    车身后部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1966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024118.2

    申请日:20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后框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压溃而增大冲击吸收能量的车身后部结构。车身后部结构(10)具备后框架(12)和梁构件(13)。后框架具有第一内侧筋条(38)及第一外侧筋条(39)、以及第二内侧筋条(41)及第二外侧筋条(42)。第一内侧筋条(38)及第一外侧筋条(39)在接近梁构件的部位处分别形成于内侧壁(31)及外侧壁(32)。第二内侧筋条(41)及第二外侧筋条(42)在相对于各第一筋条(38、39)向车身前方离开的部位处分别形成于内侧壁及外侧壁。第一外侧筋条形成为比第一内侧筋条增加脆弱性。

    车辆侧部结构
    6.
    发明公开
    车辆侧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0588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623742.9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侧部结构,能够以较简单的结构承受来自前后方向以及侧边方向的撞击。车辆侧部结构包括:立柱,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且形成为中空结构;车门面板,设置于车辆的门开口;以及车门横梁,设置于所述车门面板内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形成为中空结构,其中在车宽方向的视角下,所述立柱与所述车门横梁重叠,所述立柱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内部、且对应于所述立柱与所述车门横梁在车宽方向的视角下重叠的位置,所述第一隔板分隔所述立柱内部在所述车辆上下方向上的空间。

    车身侧部结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7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166580.6

    申请日:2022-0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侧部结构。该车身侧部结构具备:边梁,其设置于地板部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而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柱,其从所述边梁向上方延伸,具有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柱外部;压溃构件,其相对于所述柱外部而设置在车宽方向内侧,将下部接合于所述边梁而向上方延伸;冲击器,其设置于所述压溃构件的上侧而接合于所述柱外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在上下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压溃构件重叠;座椅安全带的卷收装置,其相对于所述压溃构件而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配置于在所述冲击器形成的收容凹部的内侧。

    车辆的侧梁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3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58165.0

    申请日:2023-0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侧梁结构,通过抑制侧面碰撞载荷输入时的侧梁的剥离以及剖面形状的变形,从而能够提高载荷朝车身侧的传递效率。侧梁(3)包括内板(12)及外板(13)、以及配设在通过将内板(12)与外板(13)予以接合而形成的闭合剖面内的加强构件(11)。加强构件(11)包括配置在侧梁(3)的上部的第一加强构件(26)、以及配置在第一加强构件(26)的下方的第二加强构件(27)。

    车辆的侧梁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3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55506.9

    申请日:2023-0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侧梁结构,通过抑制侧面碰撞载荷输入时的侧梁的剥离以及剖面形状的变形,从而能够提高载荷朝车身侧的传递效率。侧梁(3)包括内板(12)及外板(13)、与配设在通过将内板(12)与外板(13)予以接合而形成的闭合剖面内的加强构件(11)。加强构件(11)包括接合于外板(13)的第一加强构件(26)以及接合于内板(12)的第二加强构件(27)。第一加强构件(26)包括凹部(28),第二加强构件(27)配置成,至少一部分进入凹部(28)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