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65123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212447.6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M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416 , F01M11/02 , F01M11/065 , F01M2011/023 , F01M2013/04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发动机的通气结构,该机动二轮车用发动机中,发动机主体以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铅垂平面平行地配置气缸筒的轴线的方式支承于车架,使在构成气门机构的一部分的凸轮轴与曲轴之间设置的定时传动装置所具备的环状的动力传递构件行进的动力传递构件室在包含气缸筒的轴线的铅垂平面的左右一侧形成于发动机主体,使从曲轴室引导到气门室中的窜漏气体向发动机主体的外部导出的通气出口设置在气缸盖或气缸盖罩上,从而即使在发动机运转中车身大幅倾斜时,也能够防止油向通气出口的流入。将阀室与曲轴室之间连结的通气通路以相对于包含气缸筒的轴线的铅垂平面而配置在与动力传递构件室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形成在发动机主体内。
-
公开(公告)号:CN110506151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880021986.7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L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内燃机具备减压凸轮(112),其在小于预设定的转速时,使具有与凸轮轴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母线的弯曲突面(129)自与凸轮轴同轴的假想圆筒面(122)突出;凸弯曲面的凸面减压从动面(133),其在假想圆筒面(122)的外侧设置于排气侧摇臂(97b),在距假想圆筒面(122)最近的位置与假想圆筒面(122)对置并与弯曲突面(129)接触;凹面减压从动面(134),其在凸轮轴的正转方向上设置于凸面减压从动面(133)的上游,形成为具有与凸轮轴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母线的凹弯曲面,并与弯曲突面(129)接触。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减压凸轮和排气侧摇臂的碰撞音及排气门的落座音。
-
公开(公告)号:CN110131023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910096908.X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在具有单元式摆动发动机的鞍乘型车辆中,能够紧凑地配置散热器和催化剂装置。鞍乘型车辆具有: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其包括曲轴箱(43)和气缸部(44),气缸部(44)从曲轴箱(43)以气缸轴线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延伸,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体框架(12);排气管(77),其与气缸部(44)连接;催化剂装置(121),其设置于排气管(77)中;以及散热器(60),其配置于曲轴箱(43)的侧方,催化剂装置(121)在侧视观察时至少一部分在曲轴箱(43)的前方配置于气缸部(44)的下方,催化剂装置(121)的最上端(121d)位于比散热器(60)的最下端(60a)靠上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13102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096908.X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在具有单元式摆动发动机的鞍乘型车辆中,能够紧凑地配置散热器和催化剂装置。鞍乘型车辆具有: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其包括曲轴箱(43)和气缸部(44),气缸部(44)从曲轴箱(43)以气缸轴线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延伸,单元式摆动发动机(13)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体框架(12);排气管(77),其与气缸部(44)连接;催化剂装置(121),其设置于排气管(77)中;以及散热器(60),其配置于曲轴箱(43)的侧方,催化剂装置(121)在侧视观察时至少一部分在曲轴箱(43)的前方配置于气缸部(44)的下方,催化剂装置(121)的最上端(121d)位于比散热器(60)的最下端(60a)靠上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989106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780066908.4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排气管(10、10A~10C)的外管(70)的比催化剂(58)靠消声器(56)侧的部位构成为从催化剂(58)排出的净化后的废气流向消声器(56)的出口部(84、90、96)。出口部(84、90、96)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Lpa~Lpc)和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Lha~Lhc)中的一方的长度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另一方的长度比催化剂(58)的直径(D)长。
-
公开(公告)号:CN102979598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247770.7
申请日:2012-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燃料气体处理装置,其将燃料气体排放到发动机油的动态区域,不需要用于运送燃料气体的泵,从而可使燃料气体溶入发动机油。将在燃料箱(25)内产生的燃料气体经燃料气体取入管(161)从燃料气体取入管(161)的开口部(173)导入发动机(E)的曲轴箱(41)内,并积蓄在曲轴箱(41)内的发动机油中,在发动机(E)的运行时,将燃料气体从发动机油中经净化通路(163)导入吸气管(51),燃料气体处理装置(160)具有:形成于曲轴箱(41)的下部,并贮存发动机油的油盘(131);以及一端形成与油盘(131)连通的油吸入口(136a),另一端与油泵(125)连通的油吸入通路(136),燃料气体取入管(161)的开口部(173)被配置成与油吸入口(136a)相对。
-
公开(公告)号:CN109891066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780066908.4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排气管(10、10A~10C)的外管(70)的比催化剂(58)靠消声器(56)侧的部位构成为从催化剂(58)排出的净化后的废气流向消声器(56)的出口部(84、90、96)。出口部(84、90、96)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Lpa~Lpc)和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Lha~Lhc)中的一方的长度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另一方的长度比催化剂(58)的直径(D)长。
-
公开(公告)号:CN102979598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210247770.7
申请日:2012-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燃料气体处理装置,其将燃料气体排放到发动机油的动态区域,不需要用于运送燃料气体的泵,从而可使燃料气体溶入发动机油。将在燃料箱(25)内产生的燃料气体经燃料气体取入管(161)从燃料气体取入管(161)的开口部(173)导入发动机(E)的曲轴箱(41)内,并积蓄在曲轴箱(41)内的发动机油中,在发动机(E)的运行时,将燃料气体从发动机油中经净化通路(163)导入吸气管(51),燃料气体处理装置(160)具有:形成于曲轴箱(41)的下部,并贮存发动机油的油盘(131);以及一端形成与油盘(131)连通的油吸入口(136a),另一端与油泵(125)连通的油吸入通路(136),燃料气体取入管(161)的开口部(173)被配置成与油吸入口(136a)相对。
-
公开(公告)号:CN110506151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80021986.7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L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内燃机具备减压凸轮(112),其在小于预设定的转速时,使具有与凸轮轴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母线的弯曲突面(129)自与凸轮轴同轴的假想圆筒面(122)突出;凸弯曲面的凸面减压从动面(133),其在假想圆筒面(122)的外侧设置于排气侧摇臂(97b),在距假想圆筒面(122)最近的位置与假想圆筒面(122)对置并与弯曲突面(129)接触;凹面减压从动面(134),其在凸轮轴的正转方向上设置于凸面减压从动面(133)的上游,形成为具有与凸轮轴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母线的凹弯曲面,并与弯曲突面(129)接触。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减压凸轮和排气侧摇臂的碰撞音及排气门的落座音。
-
公开(公告)号:CN102865123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210212447.6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M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416 , F01M11/02 , F01M11/065 , F01M2011/023 , F01M2013/04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发动机的通气结构,该机动二轮车用发动机中,发动机主体以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铅垂平面平行地配置气缸筒的轴线的方式支承于车架,使在构成气门机构的一部分的凸轮轴与曲轴之间设置的定时传动装置所具备的环状的动力传递构件行进的动力传递构件室在包含气缸筒的轴线的铅垂平面的左右一侧形成于发动机主体,使从曲轴室引导到气门室中的窜漏气体向发动机主体的外部导出的通气出口设置在气缸盖或气缸盖罩上,从而即使在发动机运转中车身大幅倾斜时,也能够防止油向通气出口的流入。将阀室与曲轴室之间连结的通气通路以相对于包含气缸筒的轴线的铅垂平面而配置在与动力传递构件室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形成在发动机主体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