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21775C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410087081.X
申请日:2004-10-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百濑保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0884 , B23K26/0619 , B23K26/0643 , B23K26/067 , B23K26/123 , B23K26/142 , B23K26/147 , B23K26/1476 , B23K26/16 , B23K26/364 , B23K2101/006 , F16C9/045 , F16C33/108
Abstract: 外壳(11)容纳有用以射出激光束(12)的激光振荡器(14),管状头部(16)和上述激光振荡器(14)同轴设置,并连接到上述外壳(11)上。从激光振荡器(14)射出的激光束(12)由安装在上述头部(16)上的聚光透镜(18)所会聚,随后在基本和头部(16)的轴线(29)相垂直的方向上被反射镜(24)所反射。该反射镜设置在上述头部(16)上。该反射的激光束(12)被基本垂直的施加在工件(20)的内周面(22)上,从而利用该激光束(12)的热量,形成槽(40a,40b)。
-
公开(公告)号:CN1575911A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200410071275.0
申请日:2004-07-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D31/003 , F16C9/045 , Y10T225/10 , Y10T225/30 , Y10T225/371
Abstract: 通过预负载机构(56)而将预负载施加给压入一对分离器(74、76)之间的楔块(78)上,以便使分离器(74、76)压靠在限定于连杆的较大端(38)中的接头孔(36)的内表面上。当分离器(74、76)压靠接头孔(36)的内表面时,使得上面布置有重物(57)的活动板(88)落下而与连接着轴(81)端部的凸缘(81a)相撞。轴(81)被向下拉动,以便沿压入楔块(78)的方向向与轴(81)连接的楔块(78)施加冲击负载,从而使较大端(38)断开成帽体(32)和杆(34)。
-
公开(公告)号:CN1575896A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200410069639.1
申请日:2004-07-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C5/207 , B23C3/30 , B23C5/08 , B23C2200/0433 , B23C2200/201 , B23C2200/361 , B23C2215/245 , B23C2226/18 , F16C9/045 , Y10T29/49288 , Y10T225/10 , Y10T225/371 , Y10T409/309576
Abstract: 当在本体(16)上的旋转驱动源(58)通电时,驱动皮带轮(62)旋转,且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皮带(68)而从驱动皮带轮(62)传递给从动皮带轮(64)。与从动皮带轮(64)连接成一体的开槽机构(26)旋转并插入确定于连杆(20)的较大端部孔(22)中。开槽机构(26)的切刀(40)在较大端部孔(22)的内周表面中形成具有基本V形截面的第一狭槽(90),然后在较大端部孔(22)的内周表面中在穿过连杆(20)的轴线(D)的、对着第一狭槽(90)的位置处形成具有基本V形截面的第二狭槽(92)。该第一和第二狭槽(90、92)具有对称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0425848C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580013038.1
申请日:2005-04-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C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9/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杆及其制造方法,在该连杆的制造方法中,用激光或者等离子体等对凹口(N)的底部附近进行照射,上述凹口(N)预定开设在连杆(10)的预成形体(PR)上,当被照射过的底部在空气中冷却时,奥氏体组织相变为马氏体组织,结果,在凹口(N)的底部附近形成了马氏体部位(20)。
-
公开(公告)号:CN1608788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410087081.X
申请日:2004-10-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百濑保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0884 , B23K26/0619 , B23K26/0643 , B23K26/067 , B23K26/123 , B23K26/142 , B23K26/147 , B23K26/1476 , B23K26/16 , B23K26/364 , B23K2101/006 , F16C9/045 , F16C33/108
Abstract: 外壳(11)容纳有用以射出激光束(12)的激光振荡器(14),管状头部(16)和上述激光振荡器(14)同轴设置,并连接到上述外壳(11)上。从激光振荡器(14)射出的激光束(12)由安装在上述头部(16)上的聚光透镜(18)所会聚,随后在基本和头部(16)的轴线(29)相垂直的方向上被反射镜(24)所反射。该反射镜设置在上述头部(16)上。该反射的激光束(12)被基本垂直的施加在工件(20)的内周面(22)上,从而利用该激光束(12)的热量,形成槽(40a,40b)。
-
公开(公告)号:CN1946943A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200580013038.1
申请日:2005-04-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C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9/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杆及其制造方法,在该连杆的制造方法中,用激光或者等离子体等对凹口(N)的底部附近进行照射,上述凹口(N)预定开设在连杆(10)的预成形体(PR)上,当被照射过的底部在空气中冷却时,奥氏体组织相变为马氏体组织,结果,在凹口(N)的底部附近形成了马氏体部位(20)。
-
公开(公告)号:CN1302892C
公开(公告)日:2007-03-07
申请号:CN200410069639.1
申请日:2004-07-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C5/207 , B23C3/30 , B23C5/08 , B23C2200/0433 , B23C2200/201 , B23C2200/361 , B23C2215/245 , B23C2226/18 , F16C9/045 , Y10T29/49288 , Y10T225/10 , Y10T225/371 , Y10T409/309576
Abstract: 当在本体(16)上的旋转驱动源(58)通电时,驱动皮带轮(62)旋转,且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皮带(68)而从驱动皮带轮(62)传递给从动皮带轮(64)。与从动皮带轮(64)连接成一体的开槽机构(26)旋转并插入确定于连杆(20)的较大端部孔(22)中。开槽机构(26)的切刀(40)在较大端部孔(22)的内周表面中形成具有基本V形截面的第一狭槽(90),然后在较大端部孔(22)的内周表面中在穿过连杆(20)的轴线(D)的、对着第一狭槽(90)的位置处形成具有基本V形截面的第二狭槽(92)。该第一和第二狭槽(90、92)具有对称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575925A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200410069638.7
申请日:2004-07-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4B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9/045 , B23P15/00 , B23P2700/04 , B24B19/02 , B24B41/04 , Y10T29/49288 , Y10T83/0304
Abstract: 当在本体(16)上的旋转驱动源(58)被激励时,驱动皮带轮(62)旋转,且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皮带(68)而从驱动皮带轮(62)传递给从动皮带轮(64)。与从动皮带轮(64)连接成一体的开槽机构(26)旋转并插入确定于连杆(20)的较大端部孔(22)中。开槽机构(26)的切削板(40)在较大端部孔(22)的内周表面中形成具有基本矩形的凹入截面的第一狭槽(90),然后在较大端部孔(22)的内周表面中在穿过连杆(20)的轴线(D)并对着第一狭槽(90)的位置处形成具有基本矩形的凹入截面的第二狭槽(92)。该第一和第二狭槽(90、92)具有对称形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