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19969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131825.X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木一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动装置,能够通过利用差速器箱的旋转的自然供油方式,而简单且低成本地使差速器箱内润滑。差动装置是在围绕着第一轴心而旋转驱动的差速器箱上,沿与第一轴心正交的第二轴心方向插通固接小齿轮轴,并且在差速器箱内,收容可旋转地支撑于小齿轮轴上的一对小齿轮、以及与各小齿轮分别咬合而围绕着所述第一轴心可旋转地受到支撑的一对侧齿轮而构成,将从驱动源(发动机)输入至差速器箱的旋转动力,经由与一对侧齿轮分别连结的左右一对车轴而分配至左右的后轮(驱动轮),在差速器箱上形成开口部,并且在所述差速器箱上安装油上搅板。
-
公开(公告)号:CN108691919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810233795.9
申请日:2018-03-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木一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能够抑制离合器间隙伴随着使用而增大。具备:摩擦接合部(23),其由多个压力板(23a)和多个摩擦板(23b)沿着第1旋转轴(51)的轴向交替地层叠而成,多个压力板(23a)相对于离合器壳体(21)被安装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多个摩擦板(23b)相对于离合器毂(22)被安装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气缸活塞(33),其按压摩擦接合部(23),从而使离合器壳体(21)与离合器毂(22)接合;以及施力部件(35),其对压力板(23a)向沿着所述轴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摩擦接合部(23)在所述轴向上在施力部件(35)与压力板(23a)之间具有间隔调整部件(36)。
-
公开(公告)号:CN110067836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11638566.1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木一茂
IPC: F16H3/44 , F16H3/70 , F16H57/023 , F16H57/037 , H02K7/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用变速装置,在使用差速器作为差动机构的情况下,能够缩短轴线方向长度,实现整个装置的小型化。本发明的电动机用变速装置(1)对电动机(2)的动力进行变速并传递给差速器(4)。双小齿轮式的第1行星齿轮机构(PG1)具有:被输入电动机的动力的太阳轮(S1);支承多个第1和第2小齿轮(P1、P2)的齿轮架(C1);以及齿圈(R1),齿轮架(C1)和齿圈(R1)分别被第1和第2制动器(B2)制动。各第2小齿轮(P2)具有:与第1小齿轮(P1)和齿圈啮合的基部(P2B);以及从基部向电动机的相反侧延伸的延出部(P2E),差速器(4)具有与延出部啮合的第2太阳轮(S2),并且被配置在由多个延出部划分出的内侧空间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219969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10131825.X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木一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动装置,能够通过利用差速器箱的旋转的自然供油方式,而简单且低成本地使差速器箱内润滑。差动装置是在围绕着第一轴心而旋转驱动的差速器箱上,沿与第一轴心正交的第二轴心方向插通固接小齿轮轴,并且在差速器箱内,收容可旋转地支撑于小齿轮轴上的一对小齿轮、以及与各小齿轮分别咬合而围绕着所述第一轴心可旋转地受到支撑的一对侧齿轮而构成,将从驱动源(发动机)输入至差速器箱的旋转动力,经由与一对侧齿轮分别连结的左右一对车轴而分配至左右的后轮(驱动轮),在差速器箱上形成开口部,并且在所述差速器箱上安装油上搅板。
-
公开(公告)号:CN108691919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233795.9
申请日:2018-03-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木一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能够抑制离合器间隙伴随着使用而增大。具备:摩擦接合部(23),其由多个压力板(23a)和多个摩擦板(23b)沿着第1旋转轴(51)的轴向交替地层叠而成,多个压力板(23a)相对于离合器壳体(21)被安装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多个摩擦板(23b)相对于离合器毂(22)被安装成能够沿所述轴向移动;气缸活塞(33),其按压摩擦接合部(23),从而使离合器壳体(21)与离合器毂(22)接合;以及施力部件(35),其对压力板(23a)向沿着所述轴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摩擦接合部(23)在所述轴向上在施力部件(35)与压力板(23a)之间具有间隔调整部件(36)。
-
公开(公告)号:CN210416204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0914587.5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6/36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驱动装置,可实现车辆驱动装置的轴向的小型化。车辆驱动装置构成为:在将彼此可一体旋转地连接的第一环齿轮、第二太阳齿轮设为第一旋转元件,将第一齿轮架设为第二旋转元件,将彼此可一体旋转地连接的第一太阳齿轮、第二齿轮架设为第三旋转元件,将第二环齿轮设为第四旋转元件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旋转元件满足各自的转速在共线图中依次排列的共线关系,第一旋转元件连接于第一电机,第二旋转元件连接于向驱动轮传递动力的输出构件,第三旋转元件连接于内燃机,第四旋转元件连接于第二电机,第一行星齿轮机构配置于第一电机的转子的内侧,第二行星齿轮机构配置于第二电机的转子的内侧。
-
公开(公告)号:CN210623541U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21519088.2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木一茂
IPC: F16H63/3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使车辆以稳定的姿势准确地驻车在规定位置的车辆的停车机构。车辆的停车机构使左右的停车齿轮(13L、13R)分别花键嵌合在左右的输出轴(4L、4R)的内端部,左右的停车齿轮(13L、13R)包括左右一对的螺旋齿轮,左右一对的螺旋齿轮包含相互朝反向倾斜的齿,且车辆的停车机构设置如下的部件来构成停车机构(P):左右的施力部件(18L、18R),对左右的停车齿轮(13L、13R)朝在轴方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力;卡合部件(14),包括左右的卡合爪(14L1、14R1),左右的卡合爪(14L1、14R1)在停车时分别卡合在左右的停车齿轮(13L、13R)的齿;以及左右的保持部件,在非停车时,将左右的停车齿轮(13L、13R)分别保持于在轴方向上分离的初始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219295163U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20145331.9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单元的周边结构,在后轮驱动型的电动车辆中,能够保护对后轮进行驱动的马达单元及连接于马达单元的电缆免遭来自车辆后方侧的碰撞,且电缆的连接作业时的作业性优异。一种马达单元的周边结构(1)包括:马达单元(4),配置在电动车辆的地板面板的下侧,驱动后轮;副框架(5),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支承马达单元(4);及,电缆(6),连接于马达单元(4)。马达单元(4)具有连接部(42),所述连接部(42)朝向车辆后方侧设置在车辆后方侧的外表面部,并连接电缆(6)。在俯视中,马达单元(4)的车辆后方侧端部及电缆(6)的车辆后方侧端部位于比副框架(5)的车辆后方侧端部更靠车辆前方侧的位置。从车辆后方侧观察,连接部(42)未被副框架(5)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210363357U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20922606.9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6/36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驱动装置,其电机与行星齿轮机构的连接为简单结构而容易实现小型化。车辆驱动装置构成为:在将第二太阳齿轮设为第一旋转元件,将第一太阳齿轮设为第二旋转元件,将彼此可一体旋转地连接的第一齿轮架及第二齿轮架设为第三旋转元件,将彼此可一体旋转地连接的第一环齿轮及第二环齿轮设为第四旋转元件时,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第三旋转元件及第四旋转元件满足各自的转速在共线图中依次排列的共线关系,第一旋转元件连接于第一电机,第二旋转元件连接于内燃机,第三旋转元件连接于向驱动轮传递动力的输出构件,第四旋转元件连接于第二电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