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冷却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72040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536665.6

    申请日:2010-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166 F01P3/02 F01P7/14 F01P2003/021 F02F1/14

    Abstract: 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冷却结构,水套(13)以包围内燃机的气缸体(11)的缸膛(12a)的周围的方式形成,配置在该水套(13)内部的隔套(14)具有从将水套(13)分隔为上部冷却水通道和下部冷却水通道的隔套主体部(14a)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脚(14e、14f、14g、14h),所述支撑脚(14e、14f、14g、14h)配置于缸膛(12a)的温度比较容易变成低温的气缸排列线(L1)方向两端部,因此即使因支撑脚(14e、14f、14g、14h)对冷却水的流动有所阻碍而使冷却效果降低,也能够将该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防止各缸膛(12a)的温度变得不均匀。

    内燃机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72040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010536665.6

    申请日:2010-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166 F01P3/02 F01P7/14 F01P2003/021 F02F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冷却结构,水套(13)以包围内燃机的气缸体(11)的缸膛(12a)的周围的方式形成,配置在该水套(13)内部的隔套(14)具有从将水套(13)分隔为上部冷却水通道和下部冷却水通道的隔套主体部(14a)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脚(14e、14f、14g、14h),所述支撑脚(14e、14f、14g、14h)配置于缸膛(12a)的温度比较容易变成低温的气缸排列线(L1)方向两端部,因此即使因支撑脚(14e、14f、14g、14h)对冷却水的流动有所阻碍而使冷却效果降低,也能够将该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防止各缸膛(12a)的温度变得不均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