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钢的冷却方法和棒钢的制造方法、以及冷却雾的喷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44974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224913.7

    申请日:2020-0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通过简单装置高效且不发生翘曲、弯曲地冷却棒钢的冷却方法,还提供应用该冷却方法的棒钢的制造方法及适合于棒钢的冷却方法的冷却雾的喷吹装置。在冷却方法中将棒钢(3)捆扎而形成棒钢束(4),将两束以上的棒钢束(彼此隔开间隔且大致平行地平铺而形成第一层,作为第二层通过将两束以上的棒钢束彼此隔开间隔且相对于第一层的棒钢束大致成直角地平铺而以井字状堆叠,根据需要而将第三层以后的棒钢束以井字状堆叠,由此形成两层以上的层叠体(2)以冷却,其中从第一层的下方向层叠体的内部的棒钢束交叉而形成的纵间隙中的由第一层及第二层的棒钢束形成的纵间隙喷射由平均粒径为300μm以下的水滴构成的冷却雾(5)而冷却棒钢。

    热钢板的冷却设备以及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99130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0980127773.3

    申请日:2009-07-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45/0233 B21B45/02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向热钢板的上表面供给冷却水时以高冷却速度均一地进行冷却的技术。具体而言,是设置在钢板的热轧线上的热钢板的冷却设备及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向热钢板的上表面供给冷却水的水箱、从该水箱悬垂的喷射棒状冷却水的冷却水喷射喷嘴、设置在上述热钢板和上述水箱之间的分隔壁,并且在上述分隔壁上设置有多个内插上述冷却水喷射喷嘴的下端部的供水口、和将供给到上述热钢板的上表面的冷却水向上述分隔壁上排水的排水口。

    热钢板的冷却设备以及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99130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80127773.3

    申请日:2009-07-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45/0233 B21B45/02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向热钢板的上表面供给冷却水时以高冷却速度均一地进行冷却的技术。具体而言,是设置在钢板的热轧线上的热钢板的冷却设备及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向热钢板的上表面供给冷却水的水箱、从该水箱悬垂的喷射棒状冷却水的冷却水喷射喷嘴、设置在上述热钢板和上述水箱之间的分隔壁,并且在上述分隔壁上设置有多个内插上述冷却水喷射喷嘴的下端部的供水口、和将供给到上述热钢板的上表面的冷却水向上述分隔壁上排水的排水口。

    棒钢的冷却方法和棒钢的制造方法、以及冷却雾的喷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44974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010224913.7

    申请日:2020-0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通过简单装置高效且不发生翘曲、弯曲地冷却棒钢的冷却方法,还提供应用该冷却方法的棒钢的制造方法及适合于棒钢的冷却方法的冷却雾的喷吹装置。在冷却方法中将棒钢(3)捆扎而形成棒钢束(4),将两束以上的棒钢束(彼此隔开间隔且大致平行地平铺而形成第一层,作为第二层通过将两束以上的棒钢束彼此隔开间隔且相对于第一层的棒钢束大致成直角地平铺而以井字状堆叠,根据需要而将第三层以后的棒钢束以井字状堆叠,由此形成两层以上的层叠体(2)以冷却,其中从第一层的下方向层叠体的内部的棒钢束交叉而形成的纵间隙中的由第一层及第二层的棒钢束形成的纵间隙喷射由平均粒径为300μm以下的水滴构成的冷却雾(5)而冷却棒钢。

    厚钢板的制造设备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94500B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580045928.4

    申请日:2015-08-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在除鳞工序中使在厚钢板表面产生的氧化皮变得均匀,从而提供在冷却工序中进行均匀的冷却,厚钢板形状及机械特性优异的厚钢板的制造设备及制造方法。厚钢板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搬送方向上游侧依次配置热轧机、形状矫直装置、除鳞装置及加速冷却装置,所述除鳞装置的喷射喷嘴相对于厚钢板的长度方向配置2列,并将从所述2列的喷射喷嘴向厚钢板的表面喷射的除鳞水所携带的能量密度E设成合计为0.08J/mm2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