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及成型品

    公开(公告)号:CN10409354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380007159.X

    申请日:2013-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5/1418 B29C45/14827

    Abstract: 本发明的注塑成型方法包括:使设有第一型腔形成面(15a)的第一模具(11)和设有第二型腔形成面(15b)的第二模具(12)靠近,来使用所述第一模具(11)和所述第二模具(12)对转印膜(14)进行夹持,并对所述转印膜(14)进行约束的工序;以及将所述第一模具(11)、所述第二模具(12)与设有第三型腔形成面(15a)的第三模具(13)合模,来利用所述第一型腔形成面(15a)、所述第二型腔形成面(15b)及所述第三型腔形成面(15c)来形成成型空间的工序。

    模内膜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40844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017783.X

    申请日:2013-0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5/14262

    Abstract: 在模内膜树脂注塑成型中,由于膜抽吸时的装饰膜(6)的延展基点为模具边缘(A),因此膜表面会出现伤痕或破裂。此外,会出现因局部的膜延展而产生着色层变薄及微细裂缝的情况。一种模内膜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包括:非装饰面侧套匣(1),其具有对成型材料进行注塑的注塑口;以及装饰面侧套匣(2),其与非装饰面侧套匣(1)相对,并具有对成型时所供给的装饰膜(6)进行抽吸的第一抽吸机构(15),装饰面侧套匣(2)具有倾斜可动单元(5),在对装饰膜(6)进行所述抽吸时,在装饰膜(6)与根据成型品形状形成于装饰面侧套匣(2)的凹部的模具边缘(A)接触之前,所述倾斜可动单元与装饰膜(6)接触,以在模具边缘(A)与装饰膜(6)之间临时确保间隙。

    模内膜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40844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017783.X

    申请日:2013-0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5/14262

    Abstract: 在模内膜树脂注塑成型中,由于膜抽吸时的装饰膜(6)的延展基点为模具边缘(A),因此膜表面会出现伤痕或破裂。此外,会出现因局部的膜延展而产生着色层变薄及微细裂缝的情况。一种模内膜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包括:非装饰面侧套匣(1),其具有对成型材料进行注塑的注塑口;以及装饰面侧套匣(2),其与非装饰面侧套匣(1)相对,并具有对成型时所供给的装饰膜(6)进行抽吸的第一抽吸机构(15),装饰面侧套匣(2)具有倾斜可动单元(5),在对装饰膜(6)进行所述抽吸时,在装饰膜(6)与根据成型品形状形成于装饰面侧套匣(2)的凹部的模具边缘(A)接触之前,所述倾斜可动单元与装饰膜(6)接触,以在模具边缘(A)与装饰膜(6)之间临时确保间隙。

    注塑成型方法及注塑成型模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080588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380007124.6

    申请日:2013-01-16

    Inventor: 峯英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5/14221 B29C45/14827

    Abstract: 将预制模具(16、17)合模,来将转印膜(13)预制成规定的形状,将预制后的转印膜(13)配置于注塑成型模具(18、19)的型腔。对转印膜(13)进行预制,以使预制后的转印膜(13)具有侧面部,该侧面部和预制模具(16、17)的合模方向所成的角度比与成型品的侧面相对应的型腔形成面(22)的侧面(22b)和注塑成型模具(18、19)的合模方向所成的角度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