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82024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980000228.8
申请日:2009-02-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661 , H01M4/664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有集电体(1)和多个活性物质复合体(10),所述多个活性物质复合体(10)配置于集电体(1)上,并在从集电体(1)突出的方向延伸,各活性物质复合体(10)具有由吸藏和释放锂的物质构成的活性物质体(2)、和导电体(4),所述导电体(4)以与活性物质体(2)接触的方式配置,并由不吸藏或不释放锂的物质构成,导电体(4)从集电体(1)的表面或表面附近沿相对于集电体(1)的表面不平行的方向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498436A
公开(公告)日:2004-05-19
申请号:CN02804532.7
申请日:2002-09-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6/188 , C23C14/0021 , C23C14/22 , C23C14/24 , C23C14/30 , C23C14/32 , H01M4/0423 , H01M4/139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2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提供无损于材料特性的层结构的电化学元件,包含叠层的第1集电体、第1电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第2电极活性物质层及第2集电体的电化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一边根据第1电极活性物质层、第2电极活性物质层或固体电解质层的组成,照射具有预定能量的电子或电磁波,一边向上述基板上供给构成第1电极活性物质层、第2电极活性物质层或固体电解质层的原子、离子或群集,以此形成第1电极活性物质层、第2电极活性物质层或固体电解质层。
-
公开(公告)号:CN10924425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595012.1
申请日:2018-06-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樋口洋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具有基板、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包含单元电池的元件部、用于封装所述元件部的封装体以及第1材料;其中,所述元件部以及所述第1材料位于被所述封装体所封装的空间内;所述单元电池包含具有导电性的一对电极、以及位于所述一对电极之间且将光转换为电荷的光吸收层;所述光吸收层含有用组成式AMX3表示的钙钛矿型化合物,A为1价阳离子,M为2价阳离子,X为1价阴离子;所述第1材料为用组成式(Q1Q2Q3-N-H)Y表示的胺衍生物,Q1、Q2以及Q3分别为含有选自碳、氢、氮以及氧之中的至少1个元素的官能团,Y为卤素。
-
公开(公告)号:CN1293664C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02804532.7
申请日:2002-09-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6/188 , C23C14/0021 , C23C14/22 , C23C14/24 , C23C14/30 , C23C14/32 , H01M4/0423 , H01M4/139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2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提供无损于材料特性的层结构的电化学元件,包含叠层的第1集电体、第1电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第2电极活性物质层及第2集电体的电化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一边根据第1电极活性物质层、第2电极活性物质层或固体电解质层的组成,照射具有预定能量的电子或电磁波,一边向上述基板上供给构成第1电极活性物质层、第2电极活性物质层或固体电解质层的原子、离子或群集,以此形成第1电极活性物质层、第2电极活性物质层或固体电解质层。
-
公开(公告)号:CN101346835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680049158.1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C23C14/3464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58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循环特性优异的锂二次电池和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本发明为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和具备该电极的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是具备集电体和设置在所述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结构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所述活性物质结构包含含有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第1材料的至少1个第1层、和含有化学上不与锂反应的导电性的第2材料的至少1个第2层,所述第1层和所述第2层交替地层叠,所述第2层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第1层的杨氏模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346835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680049158.1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C23C14/3464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58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循环特性优异的锂二次电池和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本发明为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和具备该电极的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是具备集电体和设置在所述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结构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所述活性物质结构包含含有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第1材料的至少1个第1层、和含有化学上不与锂反应的导电性的第2材料的至少1个第2层,所述第1层和所述第2层交替地层叠,所述第2层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第1层的杨氏模量。
-
公开(公告)号:CN1306643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02817051.2
申请日:2002-08-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2 , H01M4/0483 , H01M6/40 , H01M10/0404 , H01M10/0436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H01M2300/0068 , Y10T29/49115 , Y10T29/53135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向从正电极板(20)和负电极板(30)中选出的至少一个电极板上喷射固体电解质的熔体(61),以将熔体(61)淀积到至少一个电极板上;以及挤压正电极板(20)和负电极板(30)并使熔体(61)保持在其间,由此形成包括正电极板(20)、包括固体电解质的电解质层(62)和负电极板(30)的层状体,这样可以以高效生产率制造出具有优异特性的薄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462488A
公开(公告)日:2003-12-17
申请号:CN02801365.4
申请日:2002-04-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21 , H01M4/0426 , H01M10/0436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2300/0068 , Y10T29/49115
Abstract: 二次电池,所述电池由基板、第1集电体、第1电极、固体电解质、第2电极和第2集电体所构成,上述基板上设有作为上述第1电极之集电体的上述第1集电体,上述第1集电体上设有上述第1电极,上述第1电极上设有上述固体电解质,上述固体电解质上设有上述第2电极,上述第2电极上设有作为上述第2电极之集电体的上述第2集电体,选自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的至少1个电极中包含选自离子传导性材料和电子传导性材料的至少1种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689402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710541346.6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太阳能电池模块所具有的第1单元电池和第2单元电池各自依次包括:第1电极层、包含第1金属原子的氧化物的第1半导体层、第2半导体层、以及第2电极层;第1单元电池的第2电极层的一部分位于将第1单元电池的第2半导体层和第2单元电池的第2半导体层分隔的沟槽内;第1单元电池的第2电极层经由第2单元电池的第1半导体层中俯视看来与沟槽重叠的第1部分而与第2单元电池的第1电极层电连接;第1部分包含与第1金属原子不同的第2金属原子,第1部分中的第2金属原子的原子数相对于所有金属原子的原子数的合计之比A比第1半导体层中除第1部分以外的第2部分的第2金属原子的原子数相对于所有金属原子的原子数的合计之比B更大。
-
公开(公告)号:CN107689402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541346.6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0465 , H01L31/046 , H01L31/0463 , Y02E10/549 , Y02P70/521 , H01L31/0508 , H01L31/1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降低电阻损耗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基板、以及配置于基板上且相互串联连接的第1单元电池和第2单元电池;其中,第1单元电池和第2单元电池各自包括:配置于基板上的第1电极层、位于第1电极层上且包含第1金属原子的氧化物的第1半导体层、位于第1半导体层上的第2半导体层、以及位于第2半导体层上的第2电极层;第1单元电池的第2电极层的一部分位于将第1单元电池的第2半导体层和第2单元电池的第2半导体层分隔的沟槽内;第1单元电池的第2电极层经由第2单元电池的第1半导体层中俯视看来与沟槽重叠的第1部分而与第2单元电池的第1电极层电连接;第1部分包含与第1金属原子不同的第2金属原子,第1部分中的第2金属原子的原子数相对于所有金属原子的原子数的合计之比A比第1半导体层中除第1部分以外的第2部分的第2金属原子的原子数相对于所有金属原子的原子数的合计之比B更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