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17785B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0780035101.0
申请日:2007-07-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 H01M10/0587 , H01M10/286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该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电极组(4)和集电板(10、11),该电极组(4)是在正极板(1)和负极板(2)的端部从多孔质绝缘层(3)突出的状态下,正极板(1)和负极板(2)隔着多孔质绝缘层(3)配置而成的,集电板(10、11)形成有在内侧具有间隙部(12a)的突出部(12);将从多孔质绝缘层(3)突出的极板端部(2a)与集电板(10、11)的主表面抵接的同时,对突出部(12)进行局部加热,由此将极板端部(2a)和集电板(10、11)接合,极板端部(2a)通过突出部(12)熔融所生成的熔融构件来焊接在集电板(10、11)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52886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880011146.9
申请日:2008-10-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8 , H01M4/661 , H01M4/664 , H01M4/667 , H01M10/052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用集电体,其由金属箔形成,至少担载有正极用的活性物质或负极用的活性物质。在金属箔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被压缩的基底平面,并且按规定的间隔配置有伴随着该基底平面的形成而形成的非压缩的突起。基底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与突起的表面粗糙度不同,优选基底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以算术平均粗糙度计为0.8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027619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80117051.X
申请日:2009-06-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 , H01M2/30 , H01M4/70 , H01M4/742 , H01M10/052 , H01M10/058 , Y10T29/49108
Abstract: 电极(13)在集电体(11)的两个主表面的整个面上形成了活性物质层(12)。电极引线(14)的一部分与电极(13)重叠。电极(1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的端面与电极引线(14)的一个端面平齐。在电极(13)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上形成了接合部(15)。接合部(15)将电极(13)与电极引线(14)接合以使得位于电极(1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的端面上的集电体(11)的露出部与电极引线(14)导通。接合部(15)是通过例如等离子焊接形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889359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0980101268.1
申请日:2009-01-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 H01M10/052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用集电端子板、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集电端子板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导电性材料具有优先熔融的熔融预定部。导电性材料例如具有一个面具有凸部且另一个面具有凹部的弯曲部、和平坦部,熔融预定部包含弯曲部,弯曲部具有从平坦部竖立的一对竖立部、和与一对竖立部相连的弯曲的顶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536223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780041942.2
申请日:2007-11-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1 , H01M4/667 , H01M4/70 , H01M10/052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集电体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使活性物质层高效地且以高的粘附力担载于集电体表面。为了实现该目的,使用如下的一对加工机构:该一对加工机构被设置成表面相互压接而形成可使片材状物通过的压接钳部,并且在至少一个加工机构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使集电体用金属箔通过加工机构的压接钳部以进行压缩加工,从而通过伴随压缩加工而发生的局部塑性变形在集电体用金属箔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多个凸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517785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780035101.0
申请日:2007-07-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 H01M10/0587 , H01M10/286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该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电极组(4)和集电板(10、11),该电极组(4)是在正极板(1)和负极板(2)的端部从多孔质绝缘层(3)突出的状态下,正极板(1)和负极板(2)隔着多孔质绝缘层(3)配置而成的,集电板(10、11)形成有在内侧具有间隙部(12a)的突出部(12);将从多孔质绝缘层(3)突出的极板端部(2a)与集电板(10、11)的主表面抵接的同时,对突出部(12)进行局部加热,由此将极板端部(2a)和集电板(10、11)接合,极板端部(2a)通过突出部(12)熔融所生成的熔融构件来焊接在集电板(10、11)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027619B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0980117051.X
申请日:2009-06-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 , H01M2/30 , H01M4/70 , H01M4/742 , H01M10/052 , H01M10/058 , Y10T29/49108
Abstract: 电极(13)在集电体(11)的两个主表面的整个面上形成了活性物质层(12)。电极引线(14)的一部分与电极(13)重叠。电极(1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的端面与电极引线(14)的一个端面平齐。在电极(13)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上形成了接合部(15)。接合部(15)将电极(13)与电极引线(14)接合以使得位于电极(1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的端面上的集电体(11)的露出部与电极引线(14)导通。接合部(15)是通过例如等离子焊接形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652886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0880011146.9
申请日:2008-10-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8 , H01M4/661 , H01M4/664 , H01M4/667 , H01M10/052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用集电体,其由金属箔形成,至少担载有正极用的活性物质或负极用的活性物质。在金属箔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被压缩的基底平面,并且按规定的间隔配置有伴随着该基底平面的形成而形成的非压缩的突起。基底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与突起的表面粗糙度不同,优选基底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以算术平均粗糙度计为0.8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35662A
公开(公告)日:1996-11-13
申请号:CN95120398.3
申请日:1995-12-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115 , H01M2/204 , H01M6/44 , Y10T29/49114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提高充放电性能,同时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的、串联连接多个单元电池的组式电池的制造方法。先把形成于一个单元电池上部的凸状电极端子焊接于连接导线一端,而后在该连接着连接导线的单元电池的上部放置其他单元电池,并使各单元电池的中心线在相同方向上,在该状态下,形成于另一单元电池下部的平面状电极端子与连接导体的另一端以间接方式焊接在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01536223B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0780041942.2
申请日:2007-11-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1 , H01M4/667 , H01M4/70 , H01M10/052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集电体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使活性物质层高效地且以高的粘附力担载于集电体表面。为了实现该目的,使用如下的一对加工机构:该一对加工机构被设置成表面相互压接而形成可使片材状物通过的压接钳部,并且在至少一个加工机构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使集电体用金属箔通过加工机构的压接钳部以进行压缩加工,从而通过伴随压缩加工而发生的局部塑性变形在集电体用金属箔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多个凸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