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88414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280061289.7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6 , F01L2810/02 , H01L41/09 , H02N2/0025 , H02N2/0065 , H02N2/103 , H02N2/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促动器,该振动促动器利用在定子产生的超声波振动使转子旋转,预压部件使30MPa的接触压作用在转子与定子之间。另外,定子的凹部内设有含浸有油的供给体,通过从供给体供给的油,转子与定子的接触部被润滑。作为被含浸在供给体的油,选择40℃下的运动粘度按照ISO的粘度分类为VG400的氟类油。
-
公开(公告)号:CN1873068A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610092348.3
申请日:2006-06-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纤维束引导装置(30)配置在中下罗拉(13)与后下罗拉(14)之间。引导装置(30)以将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的纤维束(F)的宽度收窄的方式进行引导。引导装置(30)具有引导部件(31)和励振部(32),引导部件(31)具有顺沿于所要引导的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的引导面,励振部(32)使引导部件(31)振动以产生阻止纤维束(F)接触引导面的声压。引导部件(31)由平行配置的一对平板构成,引导面由平板的对置面构成。因此,可不接触纤维束地对纤维束进行引导,可防止由于磨损或附着异物而使引导面的摩擦状态随着时间经过而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361258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0780001573.4
申请日:2007-0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08 , H01L41/092 , H02N2/0035 , H02N2/10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1个振动部件驱动多个转子的振动致动器。如果驱动复合振动器(2)产生多个振动组合而成的复合振动,则第1定子(3)和第2定子(4)就会振动,在这些第1定子(3)和第2定子(4)的角部(8和9)分别形成椭圆运动。由此,被加压并与第1定子(3)的角部(8)接触的第1转子A和被加压并与第2定子(4)的角部(9)接触的第2转子B分别同时受到旋转驱动。另外,这时,通过选择构成复合振动的多个振动的振动模式,从而可以对2个转子A和B沿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进行旋转驱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351954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780001052.9
申请日:2007-0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06 , H02N2/0035 , H02N2/0055 , H02N2/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1个振动装置驱动多个转子的振动致动器。2个转子(A)和(B)利用线部件(8)的张力牵引到分别所对应的定子(3)和(4),形成加压式接触。利用复合振动器(2)产生由多个振动组合而成的复合振动,在各定子(3)和(4)的角部形成椭圆运动,由此对分别与这2个定子(3)和(4)以加压式接触在一起的2个转子(A)和(B)绕着各自的旋转中心(C1)和(C2)同时进行旋转驱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470530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28555.7
申请日:2010-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42 , B25J3/04 , B25J9/1689 , G05B2219/37567 , G05B2219/4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进行包括机器人手臂的机器人的教导的、生成机器人的教导数据的方法以及机器人教导系统。单反照相机(30)以及立体照相机(40)取得包括教导者(10)的手腕(22)以及手(21)的教导图像(教导图像取得步骤,步骤S1)。控制装置(200)基于教导图像,决定表示手腕(22)的位置以及朝向的手腕坐标(手腕坐标决定步骤,步骤S2),且基于手腕坐标,生成对机器人手臂(110)的动作进行教导的机器人手臂教导数据(机器人手臂教导数据生成步骤,步骤S11)。
-
公开(公告)号:CN101351954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0780001052.9
申请日:2007-0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06 , H02N2/0035 , H02N2/0055 , H02N2/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1个振动装置驱动多个转子的振动致动器。2个转子(A)和(B)利用线部件(8)的张力牵引到分别所对应的定子(3)和(4),形成加压式接触。利用复合振动器(2)产生由多个振动组合而成的复合振动,在各定子(3)和(4)的角部形成椭圆运动,由此对分别与这2个定子(3)和(4)以加压式接触在一起的2个转子(A)和(B)绕着各自的旋转中心(C1)和(C2)同时进行旋转驱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315790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110185605.9
申请日:2011-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N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08 , H02N2/0065 , H02N2/103
Abstract: 一种振动致动器,包括辊子、具有与辊子接触的接触部的振动元件、用于使振动元件振动的振动器、用于使辊子压靠于振动元件的按压装置以及布置为靠近接触部并与辊子接触的润滑器。
-
公开(公告)号:CN100567603C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610092348.3
申请日:2006-06-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纤维束引导装置(30)配置在中下罗拉(13)与后下罗拉(14)之间。引导装置(30)以将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的纤维束(F)的宽度收窄的方式进行引导。引导装置(30)具有引导部件(31)和励振部(32),引导部件(31)具有顺沿于所要引导的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的引导面,励振部(32)使引导部件(31)振动以产生阻止纤维束(F)接触引导面的声压。引导部件(31)由平行配置的一对平板构成,引导面由平板的对置面构成。因此,可不接触纤维束地对纤维束进行引导,可防止由于磨损或附着异物而使引导面的摩擦状态随着时间经过而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310433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680042573.4
申请日:2006-07-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06 , H02N2/0055 , H02N2/108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转矩的超声波马达。如果选择振子(3)的第1端子(31t)、第2端子(32t)及第3端子(33t)中的两个端子、从这两个端子的两者分别施加使相位改变90度的交流电压,则在定子振动体(S)上产生振动,在与转子(6)接触的第1定子(2)的阶差(9)及第2定子(10)的角部(11)上分别产生椭圆振动。由于第1定子(2)与第2定子(10)形成单一的定子振动体(S),所以第1定子(2)的阶差(9)与第2定子(10)的角部(11)以相互相同的振动模式振动,转子(6)被从第1定子(2)的阶差(9)和第2定子(10)的角部(11)两者传递旋转力,以较高的转矩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3931095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280054504.0
申请日:2012-07-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0065 , H02N2/0025 , H02N2/103 , H02N2/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声波马达。超声波马达(1)的转子(2)与定子(3)的一对支承部(11)、(12)加压接触。在支承部(11)、(12)的上部,沿着转子(2)的外周面(2b)的形状分别形成有接触面(21)、(22)。通过在接触面(21)上形成台阶部(23)、(25),并且在接触面(22)上形成台阶部(24)、(25),来限制转子(2)与定子(3)的接触距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