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4149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80044852.4
申请日:2013-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05 , H01M4/133 , H01M2004/027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来源于植物的炭为原料、钾元素被充分脱灰、平均粒径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所述课题可通过平均粒径为3-30μm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解决,该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1)将平均粒径100-10000μm的来源于植物的炭在含有卤素化合物的非活性气体气氛中在500℃-1250℃下进行热处理的气相脱灰工序;(2)将气相脱灰得到的碳质前体进行粉碎的工序;以及(3)将经粉碎的碳质前体在非氧化性气体气氛下在1000℃-1600℃下进行焙烧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4620428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380044836.5
申请日:2013-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05 , C01B32/366 , C01P2002/72 , C01P2006/10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C01P2006/80 , H01M4/583 , H01M10/0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来源于植物的炭得到的比表面积降低的碳质材料。此外,提供使用前述碳质材料而得的、脱掺杂容量(放电容量)、非脱掺杂容量(不可逆容量)和效率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课题可通过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碳质材料来解决,所述材料的特征在于:将经气相脱灰的来源于植物的炭和碳前体(难石墨化性碳质前体、易石墨化性碳质前体或其混合物)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非氧化性气体气氛中焙烧,通过经气相脱灰的来源于植物的炭与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化合物的热处理而得到,且BET比表面积为10m2/g以下或15m2/g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4641435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380044862.8
申请日:2013-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50 , C01B31/00 , C01B31/02 , C01B32/00 , C01B32/05 , C01P2004/61 , C01P2006/80 , H01G11/24 , H01G11/34 , H01G11/42 , H01G11/44 , H01M4/587 , H01M10/0525 , Y02E60/13 , Y02T10/7022 , Y10T428/298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来源于植物的炭作为原料,钾元素和铁元素被充分脱灰、平均粒径小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用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用碳质材料。前述课题可通过平均粒径3‑30μm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用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解决,该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1)将平均粒径100‑10000μm的来源于植物的炭在含有卤素化合物的非活性气体气氛中在500℃‑1250℃下进行热处理的气相脱灰工序;(2)将经气相脱灰的碳质前体进行粉碎的工序;以及(3)将经粉碎的碳质前体在非氧化性气体气氛下在低于1100℃下进行焙烧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464143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80044862.8
申请日:2013-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50 , C01B31/00 , C01B31/02 , C01B32/00 , C01B32/05 , C01P2004/61 , C01P2006/80 , H01G11/24 , H01G11/34 , H01G11/42 , H01G11/44 , H01M4/587 , H01M10/0525 , Y02E60/13 , Y02T10/7022 , Y10T428/2982 , C01B32/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来源于植物的炭作为原料,钾元素和铁元素被充分脱灰、平均粒径小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用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用碳质材料。前述课题可通过平均粒径3-30μm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用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解决,该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1)将平均粒径100-10000μm的来源于植物的炭在含有卤素化合物的非活性气体气氛中在500℃-1250℃下进行热处理的气相脱灰工序;(2)将经气相脱灰的碳质前体进行粉碎的工序;以及(3)将经粉碎的碳质前体在非氧化性气体气氛下在低于1100℃下进行焙烧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265435B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0980152317.4
申请日:2009-1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05 , H01M4/0404 , H01M4/1393 , H01M10/052 , H01M2010/4292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最适合于特别是混合动力型电动汽车(HEV)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代表的大电流输入输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途、不可逆容量降低、充放电效率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得到的负极材料。由石油系沥青材料制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下述脱焦油工序:一边以0~120(/分钟)的空间速度流通惰性气体,一边将氧含量5~20重量%的不熔化处理后的沥青加热至480℃~700℃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641499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380044852.4
申请日:2013-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05 , H01M4/133 , H01M2004/027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来源于植物的炭为原料、钾元素被充分脱灰、平均粒径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所述课题可通过平均粒径为3‑30μm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的制造方法解决,该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1)将平均粒径100‑10000μm的来源于植物的炭在含有卤素化合物的非活性气体气氛中在500℃‑1250℃下进行热处理的气相脱灰工序;(2)将气相脱灰得到的碳质前体进行粉碎的工序;以及(3)将经粉碎的碳质前体在非氧化性气体气氛下在1000℃‑1600℃下进行焙烧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4620428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80044836.5
申请日:2013-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05 , C01B32/366 , C01P2002/72 , C01P2006/10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C01P2006/80 , H01M4/583 , H01M10/0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来源于植物的炭得到的比表面积降低的碳质材料。此外,提供使用前述碳质材料而得的、脱掺杂容量(放电容量)、非脱掺杂容量(不可逆容量)和效率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课题可通过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碳质材料来解决,所述材料的特征在于:将经气相脱灰的来源于植物的炭和碳前体(难石墨化性碳质前体、易石墨化性碳质前体或其混合物)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非氧化性气体气氛中焙烧,通过经气相脱灰的来源于植物的炭与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化合物的热处理而得到,且BET比表面积为10m2/g以下或15m2/g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282703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080004631.0
申请日:2010-01-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IPC: H01M4/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C04B35/528 , C04B35/6269 , C04B2235/5427 , C04B2235/5436 , C04B2235/602 , C04B2235/663 , C04B2235/723 , C04B2235/95 , H01M4/58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比现有方法简易的制造工序来制造与现有品具有同等的电池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的方法。将由热重质化处理后的石油系或煤系沥青冷却到软化点以下使其固化而得到固化体,将该固化体粉碎成平均粒径(中值粒径)为60μm以下而形成微粉状沥青,接着将该微粉状沥青以20~100MPa或0.1~6MN/m的压力压缩成型而形成多孔性压缩成型体,将该多孔性压缩成型体进行不熔化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265435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0980152317.4
申请日:2009-1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05 , H01M4/0404 , H01M4/1393 , H01M10/052 , H01M2010/4292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最适合于特别是混合动力型电动汽车(HEV)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代表的大电流输入输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途、不可逆容量降低、充放电效率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得到的负极材料。由石油系沥青材料制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下述脱焦油工序:一边以0~120(/分钟)的空间速度流通惰性气体,一边将氧含量5~20重量%的不熔化处理后的沥青加热至480℃~700℃的温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