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保护器件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33204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0980104317.7

    申请日:2009-0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T1/20 H01T4/10 H01T4/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调整ESD特性且容易使其稳定的ESD保护器件。ESD保护器件(10)具有:(a)陶瓷多层基板(12);(b)形成于陶瓷多层基板(12)、并设有间隔(15)且彼此相对的至少一对放电电极(16、18);及(c)形成在陶瓷多层基板(12)的表面、并与放电电极(16、19)连接的外部电极。ESD保护器件(10)在将一对放电电极(16、18)之间加以连接的区域中,包括辅助电极(14),该辅助电极(14)是分散有利用不具有导电性的无机材料进行涂覆后的导电材料(34)而形成的。

    ESD保护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55312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180047352.7

    申请日:2011-09-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H9/046 H01C7/12 H01T1/20 H01T2/02 H01T4/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重复施加静电、特性也不会变差的、具有稳定特性的ESD保护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该ESD保护器件包括:相对电极(2),该相对电极(2)包括相对地形成在陶瓷基材(1)的表面上的一侧相对电极(2a)和另一侧相对电极(2b);以及放电辅助电极(3),该放电辅助电极(3)以分别与一侧相对电极和另一侧相对电极相接触、并从一侧相对电极横跨到另一侧相对电极的方式设置,放电辅助电极包含金属粒子、半导体粒子以及玻璃质,并且,金属粒子间、半导体粒子间、以及金属粒子与半导体粒子之间经由玻璃质而结合,并且,金属粒子的平均粒径X为1.0μm以上,放电辅助电极的厚度Y与金属粒子的平均粒径X的关系满足0.5≤Y/X≤3的条件。

    ESD保护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24648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0980147998.5

    申请日:2009-10-19

    Inventor: 足立淳 浦川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T4/12 H01T1/20 H01T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容易调整和稳定ESD特性的ESD保护器件及其制造方法。ESD保护器件包括:(a)绝缘性基板(12);(b)在绝缘性基板的内部形成的空洞部(13);(c)具有在空洞部(13)内露出的露出部分的至少一对放电电极(16、18);以及(d)在绝缘性基板(12)的表面上形成、且与放电电极(16、18)相连接的外部电极(22、24)。沿在放电电极(16、18)的露出部分之间形成空洞部(13)的底面(13s)及顶面(13p),形成辅助电极(14s、14p),该辅助电极(14s、14p)是在形成绝缘性基板(12)的绝缘材料中分散导电粉末而形成的。

    ESD保护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24648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0980147998.5

    申请日:2009-10-19

    Inventor: 足立淳 浦川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T4/12 H01T1/20 H01T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容易调整和稳定ESD特性的ESD保护器件及其制造方法。ESD保护器件包括:(a)绝缘性基板(12);(b)在绝缘性基板的内部形成的空洞部(13);(c)具有在空洞部(13)内露出的露出部分的至少一对放电电极(16、18);以及(d)在绝缘性基板(12)的表面上形成、且与放电电极(16、18)相连接的外部电极(22、24)。沿在放电电极(16、18)的露出部分之间形成空洞部(13)的底面(13s)及顶面(13p),形成辅助电极(14s、14p),该辅助电极(14s、14p)是在形成绝缘性基板(12)的绝缘材料中分散导电粉末而形成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