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
    1.
    发明公开
    线圈部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954216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414169.7

    申请日:2023-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易产生绕卷芯部以形成多层的状态被卷绕的线材的位置偏移的线圈部件。第一线材(3)以构成第一层的状态从第一端部(7)朝向第二端部(8)被卷绕。第二线材(4)以嵌入到被形成在第一线材(3)的相邻的匝间的凹部并构成第二层的状态从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被卷绕,接着,从第二端部侧的端部向第一端部侧返回并被引导至第二层的外周侧,接着,以嵌入到被形成在构成第二层的第二线材(4)的相邻的匝间的凹部并构成第三层的状态被卷绕,接着,被引导至第一层的外周侧的第二层的位置,接着,以嵌入到被形成在第一层的第一线材(3)的相邻的匝间的凹部并构成第二层的状态从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被卷绕。

    线圈部件
    2.
    发明公开
    线圈部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45790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80072731.5

    申请日:2021-1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线圈部件具备:芯体,具有卷芯部;和线圈,卷绕于上述卷芯部,且包含多个线材,上述线圈具有上述多个线材相互捻合而成的捻线部,上述捻线部卷绕于上述卷芯部而形成一层或多层,在至少一层的同一层内,上述捻线部的所有捻绕间距中的至少一个捻绕间距与其他捻绕间距不同。

    电子部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82420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410309291.2

    申请日:2014-07-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92 H01F17/0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部件,该电子部件能够抑制在层叠体产生裂纹、缺口。该电子部件(10)的特征在于:具备呈长方体状的层叠体(12)以及外部电极(14a、14b),该层叠体(12)由多个绝缘体层(16)层叠而成,具有位于与层叠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的上表面(S1)及底面(S2),该外部电极(14a、14b)由Ni镀膜(50)以及设置在该Ni镀膜(50)上的Sn镀膜(52)构成,不设置在上表面(S1)而设置在底面(S2),Ni镀膜(50)的厚度(T1)与Sn镀膜(52)的厚度(T2)之和为11.6μm以上,Ni镀膜(50)的厚度(T1)为Sn镀膜(52)的厚度(T2)的1.37倍以上。

    电子部件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87408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980141609.8

    申请日:2009-09-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17/0013 H01F27/292 H01F27/34 H01F2017/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谐振频率的下降的电子部件。其中,层叠体(12a)层叠多个绝缘层(16a~16h)而构成。外部电极(14a、14b)沿z轴方向延伸,并且设置在相互相对的该层叠体(12a)的侧面。线圈导体(18a~18g)与绝缘层(16a~16h)一同层叠而形成线圈(L)。与外部电极(14a、14b)分别直接连接的线圈导体(18a、18g)的z轴方向的厚度比未与外部电极(14a、14b)直接连接的线圈导体(18b~18f)的z轴方向的厚度薄。

    线圈部件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078628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110871025.9

    申请日:2021-0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迭绕区域中能够使第1线材与第2线材之间的线间电容变小的线圈部件。线圈部件(10)具备芯体(20)、第1线材(31)和第2线材(41)。芯体具有棱柱形状的卷芯部(21)。在卷芯部上缠绕有第1线材(31)和第2线材(41)。在线圈部件中设置有迭绕区域(50),上述迭绕区域中,在卷芯部上缠绕有第1线材,且从该第1线材之上将第2线材缠绕于卷芯部。迭绕区域具有规定部分(51),上述规定部分为将第1线材和第2线材在卷芯部上缠绕成使在第1线材中缠绕于卷芯部的侧面的部分与第2线材中缠绕于侧面(211)的部分之间夹设有间隙(SP)的部分。

    线圈元件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7603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10536444.X

    申请日:2019-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元件(31),端子电极(50)具有:沿着凸缘部(36)的底面(38)存在的底面电极部(57)、沿着凸缘部(36)的外侧端面(48)存在的端面电极部(58)、以及一起覆盖底面电极部(57)和端面电极部(58)的镀敷膜(59),底面电极部(57)包含Ag和Si,端面电极部(58)由金属膜构成。

    线圈部件
    7.
    发明公开
    线圈部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69195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890213.0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其具备使线材的中心线材的断线不易产生,并且能够减少因绝缘覆膜的劣化而引起的不良状况的构造。在凸缘部(23)的安装面(31)与内侧端面(27)的边界部分设置有斜面(47)。端子电极(41)具有沿着安装面(31)设置的第一电极部分(41a)、和沿着斜面(47)设置为从第一电极部分(41a)延伸至斜面(47)的途中的第二电极部分(41b)。线材(39)在第一电极部分(41a)及第二电极部分(41b)双方被电连接且机械连接。线材(39)在卷芯部(22)上的直径(WD)比第二电极部分(41b)的高度方向尺寸(EH)大,斜面(47)的深度方向尺寸(SD)比线材(39)的直径(WD)大。

    线圈部件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60568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1910387998.8

    申请日:2019-05-10

    Abstract: 一种线圈部件(1),第1线材3的第1引出部(3d)与第2线材(4)的第3引出部(4d)互不接触,在第1引出部(3d)和第3引出部(4d)的至少局部,皮膜为第2部位,从第1凸缘部(6)侧观察,在第1线材(3)与第2线材(4)最初接触的相遇点(29)处,皮膜为第1部位。

    电子部件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36918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410056397.6

    申请日:2014-02-19

    Inventor: 竹泽香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2804 H01F17/0013 H01F2017/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减少直流电阻、并且能够抑制在通孔导体产生连接不良的电子部件。线圈导体(18a~18d)分别具有向逆时针方向回旋且相互重合的并列部(21a~21d)。线圈导体(19a~19d)具有向逆时针方向回旋且相互重合的并列部(26a~26d)。通孔导体(v1~v3)连接并列部(21a~21d)的逆时针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通孔导体(v8~v10)连接并列部(26a~26d)的逆时针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通孔导体(v3)连接线圈导体(18d)和线圈导体(19a)。通孔导体(v1~v3)、通孔导体(v8~v10)以及通孔导体(v3)未连接成一根。

    线圈部件
    10.
    发明公开
    线圈部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69069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149399.5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线圈部件的耐电压特性的降低。线圈部件(10)具备鼓形芯(10C),该鼓形芯具有卷芯部(11)、第一凸缘部(20)以及第二凸缘部(30)。线圈部件具备第一导线(51)和第二导线(52)。在沿着第一导线从第一线端(51A)到第二线端(51B)时,将首次与卷芯部的外周面接触的部位作为第一导线的1.0匝的部位(A1)。在沿着第二导线从第一线端(52A)到第二线端(52B)时,将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角度位置首次与第一导线的1.0匝的部位(A1)的角度位置一致的部位作为第二导线的1.0匝的部位(B1)。第一导线的1.0匝的部位(A1)相对于中心轴(C)位于第二负方向(Y2)侧,并且在沿着中心轴(C)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导线的1.0匝的部位(B1)分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