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3338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621857.0

    申请日:2017-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部件。在作为线圈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共模扼流线圈中,即便为了获得高电感值而增加线材的匝数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模式转换特性。由相互绞合的两根线材构成的线材集合体部分(44)卷绕于卷芯部(45)的周围。线材集合体部分构成如下:内层部分(N),其以卷芯部的第一端部(46)侧为始端而在与卷芯部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卷绕;外层部分(G),其卷绕于内层部分的外周侧;向外过渡部分,其从内层部分向外层部分过渡;以及向内过渡部分,其从外层部分向内层部分过渡。线材集合体部分借助向外过渡部分从内层部分的卷绕中心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引出而构成外层部分,接着,借助向内过渡部分返回内层部分的上述中间位置。

    绕组型线圈部件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4607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54186.9

    申请日:2017-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绕组型线圈部件,其在卷绕有相互绞合的第一以及第二线的共模扼流圈中,为了得到良好的模式转换特性,缩小形成于安装基板与第一线以及第二线各自之间的寄生电容差。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与第二线转换的位置在相邻的匝间在卷芯部的同一周向上错开。由此,能够防止更靠近安装基板的线即形成更大的寄生电容的线偏向第一线和第二线中的任一方。

    线圈部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94919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210301246.7

    申请日:2017-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部件。在作为线圈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共模扼流线圈中,即便为了获得高电感值而增加线材的匝数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模式转换特性。由相互绞合的两根线材构成的线材集合体部分(44)卷绕于卷芯部(45)的周围。线材集合体部分构成如下:内层部分(N),其以卷芯部的第一端部(46)侧为始端而在与卷芯部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卷绕;外层部分(G),其卷绕于内层部分的外周侧;向外过渡部分,其从内层部分向外层部分过渡;以及向内过渡部分,其从外层部分向内层部分过渡。线材集合体部分借助向外过渡部分从内层部分的卷绕中心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引出而构成外层部分,接着,借助向内过渡部分返回内层部分的上述中间位置。

    线圈部件
    4.
    发明公开
    线圈部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7481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1004420.7

    申请日:2017-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部件。在作为线圈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共模扼流线圈中,即便为了获得高电感值而增加线材的匝数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模式转换特性。由相互绞合的两根线材构成的线材集合体部分(44)卷绕于卷芯部(45)的周围。线材集合体部分构成如下:内层部分(N),其以卷芯部的第一端部(46)侧为始端而在与卷芯部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卷绕;外层部分(G),其卷绕于内层部分的外周侧;向外过渡部分,其从内层部分向外层部分过渡;以及向内过渡部分,其从外层部分向内层部分过渡。线材集合体部分借助向外过渡部分从内层部分的卷绕中心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引出而构成外层部分,接着,借助向内过渡部分返回内层部分的上述中间位置。

    线圈部件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70193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910757921.5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特性的线圈部件。线圈部件(1)具备:芯体,其包括具有第1端部(11a)和第2端部(11b)的卷芯部(11);和第1线材(31)及第2线材(32),该第1线材(31)及第2线材(32)在卷芯部上从第1端部朝向第2端部以实质上彼此相同的匝数卷绕为螺旋状。第1线材(31)以构成与卷芯部的周面接触的第1层的状态卷绕,第2线材(32)以至少局部构成第1层外侧的第2层的状态卷绕,由第1线材(31)形成的第1线圈长度(L1a)比由第2线材(32)形成的第2线圈长度(L2a)长。

    绕线型线圈部件以及绕线型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61390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010080676.1

    申请日:2017-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兼顾安装面积减少和固定力提高的绕线型线圈部件以及该绕线型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绕线型线圈部件(1)具备:芯体(50),其具有卷芯部(53)和凸缘部(52);线(57),其卷绕于上述卷芯部(53);以及外部电极(55),其供上述线(57)的端部(57a)电连接,上述凸缘部(52)的表面具有侧面(52a)以及底面(52b),上述外部电极(55)具有:与上述侧面(52a)接触并沿上述侧面延伸的金属薄膜部(55a)、以及与上述底面(52b)接触并由金属复合膜构成的厚膜电极部(55b)。

    线圈部件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9491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01246.7

    申请日:2017-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部件。在作为线圈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共模扼流线圈中,即便为了获得高电感值而增加线材的匝数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模式转换特性。由相互绞合的两根线材构成的线材集合体部分(44)卷绕于卷芯部(45)的周围。线材集合体部分构成如下:内层部分(N),其以卷芯部的第一端部(46)侧为始端而在与卷芯部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卷绕;外层部分(G),其卷绕于内层部分的外周侧;向外过渡部分,其从内层部分向外层部分过渡;以及向内过渡部分,其从外层部分向内层部分过渡。线材集合体部分借助向外过渡部分从内层部分的卷绕中心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引出而构成外层部分,接着,借助向内过渡部分返回内层部分的上述中间位置。

    线圈部件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60568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387998.8

    申请日:2019-05-10

    Abstract: 一种线圈部件(1),第1线材3的第1引出部(3d)与第2线材(4)的第3引出部(4d)互不接触,在第1引出部(3d)和第3引出部(4d)的至少局部,皮膜为第2部位,从第1凸缘部(6)侧观察,在第1线材(3)与第2线材(4)最初接触的相遇点(29)处,皮膜为第1部位。

    绕线型线圈部件以及绕线型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3381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0951701.7

    申请日:2017-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兼顾安装面积减少和固定力提高的绕线型线圈部件以及该绕线型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绕线型线圈部件(1)具备:芯体(50),其具有卷芯部(53)和凸缘部(52);线(57),其卷绕于上述卷芯部(53);以及外部电极(55),其供上述线(57)的端部(57a)电连接,上述凸缘部(52)的表面具有侧面(52a)以及底面(52b),上述外部电极(55)具有:与上述侧面(52a)接触的金属薄膜部(55a)、以及与上述底面(52b)接触并由金属复合膜构成的厚膜电极部(55b)。

    绕组型线圈部件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446073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010254186.9

    申请日:2017-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绕组型线圈部件,其在卷绕有相互绞合的第一以及第二线的共模扼流圈中,为了得到良好的模式转换特性,缩小形成于安装基板与第一线以及第二线各自之间的寄生电容差。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与第二线转换的位置在相邻的匝间在卷芯部的同一周向上错开。由此,能够防止更靠近安装基板的线即形成更大的寄生电容的线偏向第一线和第二线中的任一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