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接合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83176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80011921.1

    申请日:2020-0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擦接合装置。摩擦接合装置(1)在活塞(10)与摩擦板(51)的轴向(L)之间具备弹性部件(20)。弹性部件具备以能够沿轴向(L)移动的方式与筒状部件(30)的卡合部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以及被活塞(10)的按压面(14)与摩擦板(51)从轴向(L)的两侧夹持的圆环板状部,在圆环板状部的朝向轴向第一侧(L1)的面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凸部和凹部。将形成于按压面(14)的径向槽(14b)与形成于圆环板状部的凸部成为周向的相同位置的相位作为特定相位,以活塞(10)与弹性部件无法以特定相位与筒状部件卡合的方式形成筒状部件的卡合部、活塞的第一被卡合部以及弹性部件的第二被卡合部。

    混合驱动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2359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080007736.5

    申请日:2020-01-08

    Abstract: 在包含旋转电机、变速机以及罩的混合驱动装置中,支承旋转电机的转子的转子支承部件包含与罩的端壁部对置的环状部件,端壁部包含从内周朝向变速机在轴向上突出的第一筒状部、和以包围第一筒状部的方式朝向变速机在轴向上突出的第二筒状部,环状部件包含从内周朝向发动机在轴向上突出的筒状部,在第一传动轴与端壁部的第一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配置内侧径向轴承,在端壁部的第一筒状部的外周面与环状部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在环状部件的筒状部的外周面与端壁部的第二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配置外侧径向轴承。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在径向上支承旋转电机的转子的轴承的耐久性。

    摩擦接合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8317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80011921.1

    申请日:2020-0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擦接合装置。摩擦接合装置(1)在活塞(10)与摩擦板(51)的轴向(L)之间具备弹性部件(20)。弹性部件具备以能够沿轴向(L)移动的方式与筒状部件(30)的卡合部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以及被活塞(10)的按压面(14)与摩擦板(51)从轴向(L)的两侧夹持的圆环板状部,在圆环板状部的朝向轴向第一侧(L1)的面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凸部和凹部。将形成于按压面(14)的径向槽(14b)与形成于圆环板状部的凸部成为周向的相同位置的相位作为特定相位,以活塞(10)与弹性部件无法以特定相位与筒状部件卡合的方式形成筒状部件的卡合部、活塞的第一被卡合部以及弹性部件的第二被卡合部。

    混合驱动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2359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80007736.5

    申请日:2020-01-08

    Abstract: 在包含旋转电机、变速机以及罩的混合驱动装置中,支承旋转电机的转子的转子支承部件包含与罩的端壁部对置的环状部件,端壁部包含从内周朝向变速机在轴向上突出的第一筒状部、和以包围第一筒状部的方式朝向变速机在轴向上突出的第二筒状部,环状部件包含从内周朝向发动机在轴向上突出的筒状部,在第一传动轴与端壁部的第一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配置内侧径向轴承,在端壁部的第一筒状部的外周面与环状部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在环状部件的筒状部的外周面与端壁部的第二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配置外侧径向轴承。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在径向上支承旋转电机的转子的轴承的耐久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