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48102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080007746.9
申请日:2020-01-08
IPC: B60K6/40 , B60K6/36 , B60K6/38 , B60K6/48 , B60K6/54 , B60K17/02 , B60K17/04 , B60K17/12 , B60L50/16 , F16D25/0638 , H02K7/108
Abstract: 混合驱动装置包含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结的第一传动轴、和与旋转电机的转子、变速机连结的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在发动机侧的第一端部与变速机侧的第二端部的轴向之间被罩经由第一径向轴承在径向上支承,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部插入到形成为筒状的第二传动轴的发动机侧的端部内,在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部的外周面与第二传动轴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配置在径向上支承第二传动轴的第二径向轴承,第二传动轴在比端部靠变速机侧的位置被设置于罩的轴支承部经由第三径向轴承在径向上支承。由此,能够抑制连结旋转电机的转子与变速机的传动轴的轴振摆,并且缩短混合驱动装置的轴长。
-
公开(公告)号:CN113383176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80011921.1
申请日:2020-0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擦接合装置。摩擦接合装置(1)在活塞(10)与摩擦板(51)的轴向(L)之间具备弹性部件(20)。弹性部件具备以能够沿轴向(L)移动的方式与筒状部件(30)的卡合部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以及被活塞(10)的按压面(14)与摩擦板(51)从轴向(L)的两侧夹持的圆环板状部,在圆环板状部的朝向轴向第一侧(L1)的面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凸部和凹部。将形成于按压面(14)的径向槽(14b)与形成于圆环板状部的凸部成为周向的相同位置的相位作为特定相位,以活塞(10)与弹性部件无法以特定相位与筒状部件卡合的方式形成筒状部件的卡合部、活塞的第一被卡合部以及弹性部件的第二被卡合部。
-
公开(公告)号:CN11342359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080007736.5
申请日:2020-01-08
IPC: B60K6/405 , B60K6/36 , B60K6/38 , B60K6/40 , B60K6/48 , B60K6/54 , B60K6/547 , B60K17/04 , B60K17/12 , B60L50/16
Abstract: 在包含旋转电机、变速机以及罩的混合驱动装置中,支承旋转电机的转子的转子支承部件包含与罩的端壁部对置的环状部件,端壁部包含从内周朝向变速机在轴向上突出的第一筒状部、和以包围第一筒状部的方式朝向变速机在轴向上突出的第二筒状部,环状部件包含从内周朝向发动机在轴向上突出的筒状部,在第一传动轴与端壁部的第一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配置内侧径向轴承,在端壁部的第一筒状部的外周面与环状部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在环状部件的筒状部的外周面与端壁部的第二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配置外侧径向轴承。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在径向上支承旋转电机的转子的轴承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8317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80011921.1
申请日:2020-0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擦接合装置。摩擦接合装置(1)在活塞(10)与摩擦板(51)的轴向(L)之间具备弹性部件(20)。弹性部件具备以能够沿轴向(L)移动的方式与筒状部件(30)的卡合部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以及被活塞(10)的按压面(14)与摩擦板(51)从轴向(L)的两侧夹持的圆环板状部,在圆环板状部的朝向轴向第一侧(L1)的面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凸部和凹部。将形成于按压面(14)的径向槽(14b)与形成于圆环板状部的凸部成为周向的相同位置的相位作为特定相位,以活塞(10)与弹性部件无法以特定相位与筒状部件卡合的方式形成筒状部件的卡合部、活塞的第一被卡合部以及弹性部件的第二被卡合部。
-
公开(公告)号:CN11334810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80007746.9
申请日:2020-01-08
IPC: B60K6/40 , B60K6/36 , B60K6/38 , B60K6/48 , B60K6/54 , B60K17/02 , B60K17/04 , B60K17/12 , B60L50/16 , F16D25/0638 , H02K7/108
Abstract: 混合驱动装置包含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结的第一传动轴、和与旋转电机的转子、变速机连结的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在发动机侧的第一端部与变速机侧的第二端部的轴向之间被罩经由第一径向轴承在径向上支承,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部插入到形成为筒状的第二传动轴的发动机侧的端部内,在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部的外周面与第二传动轴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配置在径向上支承第二传动轴的第二径向轴承,第二传动轴在比端部靠变速机侧的位置被设置于罩的轴支承部经由第三径向轴承在径向上支承。由此,能够抑制连结旋转电机的转子与变速机的传动轴的轴振摆,并且缩短混合驱动装置的轴长。
-
公开(公告)号:CN11326118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080008091.7
申请日:2020-01-08
IPC: H02K7/108 , F16D25/0638 , B60K17/02 , B60K17/04 , B60K17/12 , B60K6/36 , B60K6/38 , B60K6/40 , B60K6/48 , B60K6/54 , B60L5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驱动装置。车用驱动装置具备:配置于转子支承部件(60)与壳体(4)的径向(R)之间,限制转子支承部件(60)相对于壳体(4)向轴向第一侧(L1)的移动的第一轴承(B1);以及配置于连结轴(30)与壳体(4)的轴向(L)之间,限制连结轴(30)相对于壳体(4)向轴向第二侧(L2)的移动的第二轴承(B2)。流体传动装置相对于连结轴(30)配置于轴向第一侧(L1)。转子支承部件(60)具备形成为沿轴向(L)延伸的筒状并与连结轴(30)的外周面嵌合的筒状部(71)。连结轴(30)相对于筒状部(71)向轴向第一侧(L1)的移动被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42359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80007736.5
申请日:2020-01-08
IPC: B60K6/405 , B60K6/36 , B60K6/38 , B60K6/40 , B60K6/48 , B60K6/54 , B60K6/547 , B60K17/04 , B60K17/12 , B60L50/16
Abstract: 在包含旋转电机、变速机以及罩的混合驱动装置中,支承旋转电机的转子的转子支承部件包含与罩的端壁部对置的环状部件,端壁部包含从内周朝向变速机在轴向上突出的第一筒状部、和以包围第一筒状部的方式朝向变速机在轴向上突出的第二筒状部,环状部件包含从内周朝向发动机在轴向上突出的筒状部,在第一传动轴与端壁部的第一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配置内侧径向轴承,在端壁部的第一筒状部的外周面与环状部件的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在环状部件的筒状部的外周面与端壁部的第二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配置外侧径向轴承。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在径向上支承旋转电机的转子的轴承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6118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080008091.7
申请日:2020-01-08
IPC: H02K7/108 , F16D25/0638 , B60K17/02 , B60K17/04 , B60K17/12 , B60K6/36 , B60K6/38 , B60K6/40 , B60K6/48 , B60K6/54 , B60L5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驱动装置。车用驱动装置具备:配置于转子支承部件(60)与壳体(4)的径向(R)之间,限制转子支承部件(60)相对于壳体(4)向轴向第一侧(L1)的移动的第一轴承(B1);以及配置于连结轴(30)与壳体(4)的轴向(L)之间,限制连结轴(30)相对于壳体(4)向轴向第二侧(L2)的移动的第二轴承(B2)。流体传动装置相对于连结轴(30)配置于轴向第一侧(L1)。转子支承部件(60)具备形成为沿轴向(L)延伸的筒状并与连结轴(30)的外周面嵌合的筒状部(71)。连结轴(30)相对于筒状部(71)向轴向第一侧(L1)的移动被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536248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80037947.2
申请日:2015-07-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387 , B60K6/36 , B60K6/365 , B60K6/40 , B60K6/405 , B60K6/547 , B60K2006/4825 , B60Y2200/92 , B60Y2400/406 , B60Y2400/4244 , B60Y2400/426 , F16D13/52 , F16D13/72 , F16D13/74 , F16D25/0638 , F16H45/02 , Y02T10/6252 , Y10S903/909 , Y10S903/91 , Y10S903/914 , Y10S903/919 , Y10S903/952
Abstract: 在不使用旋转电机的驱动力而通过内燃机的驱动力驱动车辆那样的情况下,即使不设置能够不使旋转电机共同旋转的机构,也能够抑制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在轴向上变长。第二接合装置(C2)使转子支承部件(3)与第二输入部件(2)连结或者分离。在比转子支承部件(3)的支承筒状部(31)更靠径向内侧配置有第一接合装置(C1)以及第二接合装置(C2)。第二输入部件(2)具有配置于外壳突起部(52)的径向外侧的筒状的输入筒状部(22),输入筒状部(22)对第一接合装置(C1)的第一油室形成部件以及第二接合装置(C2)的第二油室形成部件进行支承。
-
公开(公告)号:CN103764422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280042325.5
申请日:2012-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7/06 , B60K6/26 , B60K6/36 , B60K6/40 , B60K6/405 , B60K6/48 , B60K6/54 , B60W10/026 , F16H41/24 , F16H2045/021 , F16H2045/0284 , Y02T10/6221 , Y10S903/902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容易实现装置整体小型化以及能量效率提高的双方。壳体(3)具备:在轴向(L)上的旋转电机(MG)与液力联轴器之间沿径向(R)延伸的支承壁部(31),第一轴承(75)和第二轴承(76)配置在径向R的不同位置,上述第一轴承(75)将转子部件(21)沿径向(R)支承为相对于支承壁部(31)能够旋转的状态,第二轴承(76)是与第一轴承(75)不同的轴承、将联轴器输入部件(2)沿径向(R)支承为相对于支承壁部(31)能够旋转的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