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15908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80018741.5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带端子电线以及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能够提高端子的设计自由度、电磁压接部位相对于导体的接触压力。带端子电线(10)具有:电线(12),通过绝缘包皮(20)包覆由多个线材构成的导体(18)而形成;筒状的中继部件(14);以及端子(16),端子(16)在一端侧具有与对象端子连接的连接部(22),在另一端侧具有与中继部件(14)连结的筒状的连结部(30),中继部件(14)在一端侧具有外插于在电线(12)的末端露出的导体(18)并且与该导体(18)电磁压接的第1电磁压接部(36),在另一端侧具有外插于端子(16)的连结部(30)并且与该连结部(30)电磁压接的第2电磁压接部(38),电线12的导体(18)与中继部件(14)由相同种类金属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263857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1980057146.0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B23K26/323 , B23K26/21 , B23K26/322 , B23K26/324 , C22C21/00 , C23C28/02 , C22C9/00
Abstract: 一种金属部件的焊接结构,具有Cu部件、Al部件以及焊接部,在焊接部中,Cu部件的构成材料和Al部件的构成材料熔融并固化,其中Cu部件具有包含Cu作为主要成分的Cu基材,Al部件具有包含Al作为主要成分的Al基材以及覆盖Al基材的与Cu部件相对的表面侧的镀层,焊接部具有位于Cu部件的表面附近的海‑岛结构,海‑岛结构具有多个各自包含纯Al的岛部,以及位于岛部之间的海部,并且海部具有由Cu‑Al金属间化合物制成的相和由纯Al制成的相的共晶组织。
-
公开(公告)号:CN11442430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80065623.0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B13/012
Abstract: 一种分支线束(1)的制造方法,包括:连接工序,将具备芯线(11)的多条电线(10)的芯线(11)捆束并连接;止水件装配工序,在多条电线(10)装配弹簧状止水件(20),弹簧状止水件(20)由通过加热而软化或者熔融的材料构成;包覆工序,用止水包覆部(14)将装配有弹簧状止水件(20)的多条电线(10)包覆;以及加热工序,通过加热使弹簧状止水件(20)软化或者熔融,将止水包覆部(14)与电线(10)之间的间隙、或者相邻的电线(10)彼此之间的间隙填埋。
-
公开(公告)号:CN108075241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711071157.3
申请日:2017-11-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Abstract: 抑制电线安装部件对电线的保持力的下降。一种安装于电线(21)的电线安装部件(30),电线(21)具有芯线(23)和将芯线(23)包围的绝缘包覆部(24),电线安装部件(30)具备:第1保持部(34),其与绝缘包覆部(24)的外周面接触并对电线(21)进行保持;第2保持部(35),其经由第1狭缝(33)设置于沿电线(21)的轴向的方向位于与第1保持部(34)不同的位置,与绝缘包覆部(24)的外周面接触并对电线(21)进行保持;以及能够挠曲变形的第1连结部(37),其设置于第1保持部(34)与第2保持部(35)之间的、没有第1狭缝(33)的部分,将第1保持部(34)和第2保持部(35)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08886204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780002400.8
申请日:2017-02-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带端子的电线,所述电线在芯线的外周具备外部护套,设置在端子的一对筒片被压接到所述外部护套,其中,所述一对筒片被卷绕至所述外部护套且被卷绕成在所述外部护套的圆周方向上具有多个角部的多角筒状,且所述一对筒片的各前端缘夹着所述多个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相互配置在相反侧。
-
公开(公告)号:CN10700501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67569.2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R43/048 , H01R4/18 , H01R4/62
Abstract: 一种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带端子电线包括具有由多根裸线(15)构成的芯线(13)的电线(11)以及具有压接于芯线(13)的周围的线筒(19)的母端子(12),其中,带端子电线(10)的制造方法包括对芯线(13)施加超声波振动的第一工序以及在芯线(13)的被施加超声波振动的区域压接线筒(19)的第二工序,第一工序留下基于第二工序的压接的压缩余量而对芯线(13)施加超声波振动,以使得在第二工序后进一步压缩了带端子电线(10)的芯线(13)的情况下,直至带端子电线(10)的裸线(15)断线之前电线(11)与母端子(12)之间的电阻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4170168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80013914.5
申请日:2013-03-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33 , H01R4/185 , H01R4/20 , H01R4/206 , H01R4/62
Abstract: 带端子的电线(10)具备包括末端露出的芯线(11)的电线(13)以及压接于芯线(11)末端且能够与对方侧连接的端子(20)。端子(20)具有前方端子部(21)和后方端子部(22)。后方端子部(22)具有:底板部(26),放置芯线(11);一对线筒部(27),从底板部(26)延伸并压接于芯线(11);易断裂部(28),从底板部(26)沿轴向延伸设置且在解体时断裂;以及固定部(29),从易断裂部(28)沿轴向延伸设置。前方端子部(21)具有:辅助压接部(25),以夹着底板部(26)和芯线(22)之间的方式放置在底板部(26)上,与线筒部(27)一起压接于芯线(22),并将芯线(22)局部地高度压缩;固定部(24),固定于固定部(29);以及连接部(23),从固定部(24)沿轴向延伸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849323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880114615.X
申请日:2008-10-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646 , H01R4/185 , H01R11/12 , H01R13/213 , H01R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通过简单的作业就能固定于接地部件且可降低制造成本的接地端子金属零件(1)及具备该接地端子金属零件(1)的接地装置。接地端子金属零件(1)包括围住贯穿孔(9)的端子主体部(3)、具有从该端子主体部(3)的外周缘(3a)竖起的竖起部(15)和从该竖起部(15)起沿端子主体部(3)向内侧延伸的前端部(16)的夹持片(11)、以及在圆周方向上与该夹持片(11)邻接的被夹持片(13)。夹持片(11)当与其他接地端子金属零件(1)叠合时,夹住该其他接地端子金属零件的被夹持部以防止接地端子金属零件(1)之间的相对移位。前端部(16)抵接于穿过贯穿孔(9)的接地部件,以防止接地端子金属零件(1)相对于接地部件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1804407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80013858.9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端子,是构成为通过螺栓与安装对象连接的端子,具备第一面、贯通孔和凹凸部。端子的材质为铝或铝合金,端子的维氏硬度为80HV以上。在通过所述螺栓的紧固而将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安装对象连接的状态下,第一面积S1与第二面积S2之比S1/S2为0.8以下,所述第一面积S1是在25MPa以上的压力下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安装对象接触的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二面积S2是圆环区域的面积,所述圆环区域以基于所述贯通孔的内径D1确定的所述螺栓的公称直径D2为内径,以所述螺栓的座面直径D3为外径,所述第一面积S1为5m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07499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1980030287.3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线束(1)具备:单条或者多条第1电线(10A),具备第1芯线露出部(11AE);单条或者多条第2电线(10B),具备第2芯线露出部(11BE);以及接合部(20),焊接有第1芯线露出部(11AE)和第2芯线露出部(11BE)。第2芯线(11B)的总截面积(A2)为第1芯线(11A)及第2芯线(11B)的总截面积的合计(A1+A2)的三分之一以下。并且,接合部(20)具有沿着第1电线(10A)及第2电线(10B)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相互对置的两对外表面,并且两对外表面中构成一对的外表面(上表面(Up)、下表面(Ud))间的距离(H)比构成另一对的外表面(右侧面(R)、左侧面(L))间的距离(W)长,在接合部(20),第2芯线露出部(11BE)与上表面(Up)邻接地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