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的动态全息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6248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011473555.X

    申请日:2020-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的动态全息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该可变的动态全息防伪标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微结构层、基材层、金属反射层和背胶层,所述微结构层包括全息防伪区域和微透镜阵列区域;与所述微透镜阵列区域对应的所述金属反射层的区域,通过激光烧结的方式去除局部反射层,形成镂空的微图文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的透镜光心组成的平面与所述金属反射层间的距离为所述微透镜阵列的焦距,使得所述微透镜阵列与所述微图文阵列共同呈现动态图文效果。本发明将全息光学防伪技术与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动态防伪技术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既实现了整体美观的效果,也实现了多重防伪技术。

    一种IMR膜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01538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210392722.0

    申请日:2022-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MR膜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IMR技术领域,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基材层、离型层、UV保护层、底涂层、UV拉丝层、金属层和粘接层,其中金属层的厚度为 该金属层的材料为铟、锡或铟锡合金中的其中一种,并且该金属层采用连续蒸镀工艺成型。本申请中IMR膜片在粘贴在结构件表面后,具有较好的附着力,拉丝效果明显,具有强烈的金属质感、表层硬度较高,并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能,耐候性和耐刮擦性能。

    一种IMR膜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0153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92722.0

    申请日:2022-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MR膜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IMR技术领域,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基材层、离型层、UV保护层、底涂层、UV拉丝层、金属层和粘接层,其中金属层的厚度为该金属层的材料为铟、锡或铟锡合金中的其中一种,并且该金属层采用连续蒸镀工艺成型。本申请中IMR膜片在粘贴在结构件表面后,具有较好的附着力,拉丝效果明显,具有强烈的金属质感、表层硬度较高,并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能,耐候性和耐刮擦性能。

    一种光变防伪二维码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81531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0589670.7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变防伪二维码标识,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光变信息层、金属反射层、离型层和可变信息层,所述离型层位于金属反射层和可变信息层之间,以便于光变信息层与可变信息层进行剥离;所述金属反射层包括镂空区域和非镂空区域;所述可变信息层包括第一可变信息区域和第二可变信息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可变信息区域与所述金属反射层的镂空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二可变信息区域与所述金属反射层的非镂空区域相对应。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目前的二维码功能单一,验证码使用复杂的情况,通过将二维码、验证码与光变防伪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一种可以同时提供光变防伪和验证防伪以及二维码信息的光变防伪二维码标识。

    一种双色动态防伪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15602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509828.2

    申请日:2019-06-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色动态防伪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防伪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一种双色动态防伪膜,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微透镜阵列层、基材层、第一微图文层、第二微图文层、背胶层,微透镜阵列层包括交错排列具有不同的焦距的第一微透镜阵列、第二微透镜阵列,第一微图文层包括第一色基层、内嵌于第一色基层的第一微沟槽、填充于第一微沟槽的第一有色油墨,所第二色基层、内嵌与第二色基层的第二微沟槽、填充于第二微沟槽的第二有色油墨,第一微沟槽、第二微沟槽错位排列。第一微图文层、第二微图文层作为显色层,第一微图文层、第二微图文层的莫尔效果和透镜放大作用,在视觉上会呈现出动态防伪的效果,有两种颜色的动态效果。

    一种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1737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210440769.X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其为逐层叠加的多层状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PET层和UV层;PET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拉丝纹理沟槽,拉丝纹理沟槽为在PET层的下表面朝PET层的方向凹进的沟槽,拉丝纹理沟槽的槽内表面处设置有呈发散状的深纹拉丝纹理;UV层能够充分填充并嵌入若干个拉丝纹理沟槽。本发明设计了PET层的深纹拉丝纹理沟槽的结构,使充分填充其间的已固化的UV胶层形成了无数嵌入PET层沟槽的“触手”,从而增加了固化的UV胶层与PET层之间的作用力,使固化的UV胶层能更好地“咬合”附着在PET层的膜面上,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分离PET层与下方涂层时必须借助的离型层的设置,从而简化了膜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

    一种3D防伪膜、3D防伪膜的制造方法及3D防伪标签

    公开(公告)号:CN114708787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247874.1

    申请日:2022-0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D防伪膜、3D防伪膜的制造方法及3D防伪标签,其中3D防伪膜包括胶层、第一防伪复合层和第二防伪复合层,第一防伪复合层包括依次层叠的微透镜阵列层、第一PET层和第一微图文层,第一微图文层表面形成有第一微图文沟槽,第一微图文沟槽内填充有第一有色颜料形成第一微图文;第二防伪复合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PET层和第二微图文层,第二微图文层表面形成有第二微图文沟槽,第二微图文沟槽内填充有第二有色颜料形成第二微图文;第一微图文层和第二微图文层通过胶层连接;微透镜阵列层的透镜焦点位于第一微图文和第二微图文之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色动态防伪膜因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诸多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