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4400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56941.1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3D打印的颗粒柱坍塌试验观测装置及试验方法,装置包括固定框架、可移动式的槽底板、颗粒滑动槽、可升降的挡板和提升组件,所述挡板可升降的插接于所述颗粒滑动槽中;还包括图像采集组件,对所述颗粒滑动槽内颗粒柱及其堆积、流动和坍塌过程进行图像拍摄记录;还包括图像分析设备,接收和显示所述图像采集组件拍摄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本装置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用性,能够用于探究不同自变量对颗粒柱坍塌中颗粒流动及堆积特性的影响,不局限于颗粒柱系统的特征变量,提高了装置的利用率,方便颗粒柱坍塌试验的多方面研究;而且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使用,成本也较低,便于维护与更新。
-
公开(公告)号:CN11228756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1295201.0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探测单分散颗粒体系结晶相前驱体微观结构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剪切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单分散颗粒体系内所有颗粒的位置坐标信息;计算不同时刻每个颗粒的微观结构特征,使用键取向序参数和局部体积分数判断颗粒在某时刻是否处于结晶相;选取颗粒体系内接近处于结晶相的颗粒与等量处于无序向的颗粒并提取其特征组成机器学习数据集;构造机器学习模型,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通过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得到最优参数组合并保存模型;调用机器学习模型,探测单分散颗粒体系结晶相前驱体微观结构;提取无序相、结晶相和机器学习模型探测出的结晶相前驱体颗粒,分析其结构特征的区别和三者的相关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70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34108.7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空间力系分解的拱坝坝肩块体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拱坝坝肩块体所受外荷载,判断块体滑动方向,在块体滑动计算空间力系上分解块体所受外荷载,计算块体滑动力和块体抗滑力,计算块体安全系数,评价块体安全状态。本发明利用空间力系分解,能够精确的将块体滑动力与块体抗滑力分解至块体滑出方向,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得块体滑动力和块体抗滑力的数值大小及作用方向,可以更加准确的评估坝肩块体安全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拱坝坝肩块体安全性评价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3820210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111069696.X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N3/08 , G01N23/046 , G01N29/14 ,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堆石体三轴干湿循环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装置包括旋转式三轴仪、空气循环系统、液体循环系统、声发射系统、CT装置和电脑控制系统。三轴容器底部设置有管道并穿出三轴仪外壳底座,出口经分支后分别连通到空气循环系统和液体循环系统,经循环后分别连通到三轴仪容器顶部。所述压力室设置有压力管并由压力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载杆、压力控制系统、CT装置、声发射系统均连接到电脑控制系统。该试验装置通过CT装置与声发射装置的耦合,可实现自动化对堆石体颗粒进行扫描,利于对经干湿循环后的堆石体颗粒三轴受力状态下的位置的变化及破碎情况进行研究,利于监测干湿循环过程中堆石颗粒材料与水的离子交换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723840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10954885.8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E02B7/06 , G06F30/25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干湿循环后不同尺寸堆石颗粒破碎强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充分考虑干湿循环和颗粒粒径的耦合影响,得到更加符合颗粒真实破损情况的数据。方法包括:步骤1,对不同尺寸的堆石颗粒进行筛分,筛选出多组不同尺寸的堆石颗粒;步骤2,将筛选出的各组堆石颗粒分别放入干湿循环试验机中进行不同次数的干湿循环试验;步骤3,干湿循环试验完成后,对每组堆石颗粒都进行单颗粒破碎试验;步骤4,构建考虑颗粒粒径以及干湿循环次数耦合影响的堆石颗粒特征破碎强度变化模型;将步骤3获得的试验数据带入模型中,得到各拟合系数,进而得到预测模型;步骤5,采用预测模型对待预测的不同干湿循环下、不同尺寸堆石颗粒的破碎强度进行预测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23840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954885.8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E02B7/06 , G06F30/25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干湿循环后不同尺寸堆石颗粒破碎强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充分考虑干湿循环和颗粒粒径的耦合影响,得到更加符合颗粒真实破损情况的数据。方法包括:步骤1,对不同尺寸的堆石颗粒进行筛分,筛选出多组不同尺寸的堆石颗粒;步骤2,将筛选出的各组堆石颗粒分别放入干湿循环试验机中进行不同次数的干湿循环试验;步骤3,干湿循环试验完成后,对每组堆石颗粒都进行单颗粒破碎试验;步骤4,构建考虑颗粒粒径以及干湿循环次数耦合影响的堆石颗粒特征破碎强度变化模型;将步骤3获得的试验数据带入模型中,得到各拟合系数,进而得到预测模型;步骤5,采用预测模型对待预测的不同干湿循环下、不同尺寸堆石颗粒的破碎强度进行预测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20055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43243.6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海拔矿区测绘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包括:通过无人机获取待测量区的地形数据信息;根据地形数据信息,得到数字基本表面模型;对数字基本表面模型进行图像化,得到待测量区的正射影像。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使无人机航摄在高海拔地区的开展测绘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361184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0547077.0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5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颗粒体系宏观应力波动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基于颗粒的微观塑性行为和高斯核函数的粗粒化方法,将颗粒体系的微观塑性变形转换成规则的三维体素矩阵;建立以所述三维体素矩阵为输入、颗粒体系的实际宏观应力波动为输出的深度学习数据集;基于所述深度学习数据集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建立颗粒体系的微观行为与宏观响应的定量关系的跨尺度预测模型。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颗粒体系宏观应力波动预测方法,能够建立颗粒体系从颗粒微观塑性行为到宏观力学响应的定量关系,为颗粒物质的宏观应力波动预测和宏微观跨尺度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且有效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382021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069696.X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N3/08 , G01N23/046 , G01N29/14 ,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堆石体三轴干湿循环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装置包括旋转式三轴仪、空气循环系统、液体循环系统、声发射系统、CT装置和电脑控制系统。三轴容器底部设置有管道并穿出三轴仪外壳底座,出口经分支后分别连通到空气循环系统和液体循环系统,经循环后分别连通到三轴仪容器顶部。所述压力室设置有压力管并由压力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载杆、压力控制系统、CT装置、声发射系统均连接到电脑控制系统。该试验装置通过CT装置与声发射装置的耦合,可实现自动化对堆石体颗粒进行扫描,利于对经干湿循环后的堆石体颗粒三轴受力状态下的位置的变化及破碎情况进行研究,利于监测干湿循环过程中堆石颗粒材料与水的离子交换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2059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89302.8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遥感影像滑坡制图方法及相关装置,本发明采用的识别模型在训练时,构建输入视角一致性损失函数、特征视角一致性损失函数和模型视角一致性损失函数,强制将输入、特征、模型扰动滑坡制图结果与生成的弱数据增强扰动伪标签对齐,实现了多视角扰动的统一,拓宽了扰动空间,从而解决了滑坡制图存在一致性学习视角受限的问题,并有效降低滑坡制图的成本,为满足快速、低成本的抢险救灾和地质灾害调查任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