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0282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0749826.0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比姆泰客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 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Q10/0635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BIM的钢结构工程实时监测预警方法,系统包括BIM模型处理子系统、结构分析及服务中心子系统、通讯网络子系统和数据采集设备终端。基于BIM数据模型基础的建筑结构有限元模型,和数据网络提供的实时传感器数据,对结构进行准确模拟分析,判断任何存在或潜在的结构问题,发出预警信息,在BIM模型中通过不同的色彩明确标识问题构件;同时采集设备终端传来的结构变形数据、外部环境数据等自动添加至BIM信息化模型,模型根据结构变形同步调节变化;本发明实现高精度的钢结构工程健康监测,通过BIM模型的连续自我调节,提高结构监测的真实性和风险分析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66712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1910700922.6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比姆泰客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833 , G06K17/00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构件智能物流定位和BIM模型可视化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模型插件的构件智能物流定位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利用BIM模型插件对上传的模型进行数据提取及模型转换,并将信息存储至云数据库。其中BIM模型用于构件的可视化物流追溯的展示,提取的构件数据信息用于构件物流定位追溯。第二步,通过多种方式采集构件物流状态信息,包括多终端、多设备。第三步,对构件采集的物流状态信息判定,根据传递的构件信息集合判定采集方式,并利用构件智能移位算法进行位移操作,存储最终数据。第四步,将采集到的构件定位信息在BIM模型中实时渲染展示。
-
公开(公告)号:CN111263301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910749069.7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比姆泰客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和被动式RFID的室内定位方法,用于在建筑物出现紧急情况时,对进入其中处理危险的人员进行精准的实时定位,并对其行为进行统一协调,以到达最高的效率和安全性。比如当建筑物出现火灾,进入建筑物进行营救及灭火工作的消防员,经常由于对建筑内部不熟悉,无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安全的方式到达施救现场,而现场指挥中心又缺乏消防员所处的位置及环境条件而无法进行有效的统一行动协调,导致行动效率低下,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双亡和财产损失。该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精准室内定位技术,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有效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472486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0325401.X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比姆泰客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与幕墙智能监测维护系统,涉及建筑信息化仿真技术领域,包括应力应变监测系统、视觉监测系统、数据处理模块、计算分析模块、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模型优化系统。通过安装应力应变监测系统和视觉监测系统,整合两套监测体系对主体结构进行实时监测,根据两套数据的平均值确定监测点的实际变形。计算分析模块通过主体钢结构的变形数据,进一步计算模拟分析钢龙骨的变形,从而得到幕墙玻璃的受力状态,并通过不同色彩在BIM模型中表达玻璃的安全状态,危险源同步通知给工程技术人员。本发明实现幕墙玻璃的实时安全监测,通过两套监测数据同步分析提高结构变形监测的准确性,实现实时智能预警,提前消除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479079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421470.X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绿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钢管束‑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构造及组装方法,楼板包括位于底部的薄壁钢管束,所述薄壁钢管束的上方连接有混凝土预制板,所述薄壁钢管束和所述混凝土预制板之间连接有抗剪键,所述混凝土预制板的上层设置有现浇层。薄壁钢管束位于楼板底部,由若干卷边薄壁C型钢和薄壁矩形管通过卡扣结构连接而成。混凝土预制板位于楼板厚度方向中部,在工厂预制而成。抗剪键通过卡扣与下部钢管束相连。现浇层位于叠合楼板上部,待下部构造装配完成后浇筑,其主要作用为将混凝土预制板、抗剪键、钢筋、薄壁钢管束连接为整体。本发明楼板构造简单,自重轻,湿作业量少,绿色环保,施工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451076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098140.1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旋转提升施工的数值仿真方法,基于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工具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首先通过反分析法确定结构的拼装姿态,有效避免了脱胎阶段的刚体位移;然后通过迭代算法对旋转施工进行全过程分析,准确获得旋转提升过程任意时刻的索力和结构位形用于指导现场施工。本发明的使用可以提高对旋转提升施工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充分保证结构施工阶段的安全性和服役阶段的整体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83328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282628.1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绿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IPC: E04G2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柱现场对接定位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管卡和可调节螺杆,管卡采用可拆卸结构,管卡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耳板,可调节螺杆包括两端设置的与连接耳板配合固定的卡扣,卡扣的内端固定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与之螺纹配合的连接套筒。本发明定位装置构造简单,可根据钢管柱的形状及大小批量制作成成套装置重复利用,相对于传统的对接工艺,无须使用时临时制作,节约钢材和工期。本发明施工方法,安装简便,装配式施工,不存在焊接作业、切割作业和打磨作业,橡胶垫也可对已涂装钢柱油漆的有效保护,避免了传统耳板处需补涂油漆的问题,减少了焊接、切割打磨和涂刷的人工投入,降低了施工成本,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0805134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163932.7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做导光管的撑杆结构连接节点及其安装方法,包括撑杆结构、弦杆结构、关节轴承节点;所述撑杆结构在弦杆结构下表面处断开分成上半部分撑杆和下半部分撑杆,其中上半部分撑杆从弦杆结构中部穿过,并与弦杆结构焊接成一体;下半部分撑杆与弦杆结构通过两个关节轴承节点连接成一体,撑杆通过关节轴承节点实现沿索长度方向的转动,同时实现撑杆结构在竖直方向的内部中空无遮挡。本发明为克服现有导光管和张弦结构撑杆一体化设计的不足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0513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911163932.7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做导光管的撑杆结构连接节点及其安装方法,包括撑杆结构、弦杆结构、关节轴承节点;所述撑杆结构在弦杆结构下表面处断开分成上半部分撑杆和下半部分撑杆,其中上半部分撑杆从弦杆结构中部穿过,并与弦杆结构焊接成一体;下半部分撑杆与弦杆结构通过两个关节轴承节点连接成一体,撑杆通过关节轴承节点实现沿索长度方向的转动,同时实现撑杆结构在竖直方向的内部中空无遮挡。本发明为克服现有导光管和张弦结构撑杆一体化设计的不足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8270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38415.X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Q10/10 , G06Q50/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钢结构复杂施工工艺带应力可视化分析方法,涉及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领域,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钢结构的复杂施工工艺进行各阶段的模拟分析,得到各阶段结构变形与杆件应力;将数据导入BIM系统形成数据库;将杆件应力进行分级,根据应力级别创建模型配色方案;根据杆件应力级别匹配配色方案,以带应力可视化的界面显示。本发明分析方法实现钢结构复杂施工工艺施工各阶段实时监测,将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整合到系统数据库,现场施工人员便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时、直观的监测施工各阶段结构的姿态、变形和应力等重要内容。将大大提高现场施工技术水平和安装质量,对于打造智能化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