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杆钻车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59198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1910613061.8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锚杆钻车,涉及采掘机械化装备技术领域,该锚杆钻车包括行走机构、钻进机构、伸缩臂、临时支护机构和升降平台,升降平台活动设置在行走机构上并能够相对行走机构上下运动,伸缩臂的一端铰接在升降平台的前端并能够相对升降平台转动,伸缩臂的另一端与钻进机构连接,用于带动钻进机构靠近或者远离升降平台,临时支护机构设置在升降平台的上部并向上支出。适用于多种工况下的巷道,通过钻进机构能够实现帮锚杆和顶锚杆的施工,同时由于临时支护机构的支护作用,在进行顶锚杆作业时能够保证安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锚杆钻车,操作简单,适用性较强,能够进行帮锚杆和顶锚杆作业的锚杆钻车。

    适用于拱形巷道的锚杆转载机组、组合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29368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1415621.7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适用于拱形巷道的锚杆转载机组、组合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机体组件、行走部、转载组件、顶锚组件、帮锚组件、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所述转载组件包括收料斗和运输机,所述收料斗设置于机体组件前侧,所述运输机设置于所述机体组件的底盘下方;所述顶锚组件包括呈错位施工的第一顶锚部和第二顶锚部,所述第一顶锚部和第二顶锚部之间的距离为1m‑1.5m;所述帮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的机体组件尾部两侧的第一帮锚部和第二帮锚部,所述帮锚组件设置于所述行走部的后侧,本发明技术效果如下:本发明的第一顶锚部和第二顶锚部之间的距离为1m‑1.5m,通过第一顶锚部和第二顶锚部的错位施工,使得锚杆效率大幅提升。

    煤矿用锚杆转载机组及巷道锚护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129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524381.2

    申请日:2023-05-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煤矿用锚杆转载机组及巷道锚护施工方法,属于巷道锚杆支护技术领域,包括车身本体部、接料部、输送部、钻锚部和轨道梁举升部;所述接料部设置于所述车身本体部的前端;所述钻锚部设置于所述车身本体部的前端上方;输送部接收接料部的物料并于车身本体中部通过;轨道梁举升部设置于车身本体部的中部上方,有益效果:通过在车身本体部的顶部直接设置轨道梁举升部,实现通过转载机组同步地实现打锚杆和安装单轨吊轨道梁的作用,避免了两者的干涉,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劳动强度大幅下降;通过转载机组进行安装轨道梁,实现连续化掘进、锚护及安装轨道梁,提高了巷道作业的连续化及集约化,提高了掘进效率。

    一种锚杆钻车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59198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613061.8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锚杆钻车,涉及采掘机械化装备技术领域,该锚杆钻车包括行走机构、钻进机构、伸缩臂、临时支护机构和升降平台,升降平台活动设置在行走机构上并能够相对行走机构上下运动,伸缩臂的一端铰接在升降平台的前端并能够相对升降平台转动,伸缩臂的另一端与钻进机构连接,用于带动钻进机构靠近或者远离升降平台,临时支护机构设置在升降平台的上部并向上支出。适用于多种工况下的巷道,通过钻进机构能够实现帮锚杆和顶锚杆的施工,同时由于临时支护机构的支护作用,在进行顶锚杆作业时能够保证安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锚杆钻车,操作简单,适用性较强,能够进行帮锚杆和顶锚杆作业的锚杆钻车。

    巷道锚杆转载机组及锚护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26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80635.7

    申请日:2022-11-2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巷道锚杆转载机组及锚护施工方法,包括机体组件、行走部、转载组件、顶锚组件、帮锚组件、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所述转载组件包括可伸缩收料斗,所述可伸缩收料斗的伸缩长度为1m‑1.5m;所述顶锚组件包括呈错位布置的第一顶锚部和第二顶锚部,所述第二顶锚部通过滑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体组件,所述第一顶锚部和第二顶锚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m‑1.5m,所述第一顶锚部和第二顶锚部之间的最大距离为2m‑3m;所述帮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的机体组件尾部两侧的第一帮锚部和第二帮锚部,技术效果如下:本发明的第一顶锚部和第二顶锚部之间的距离通过滑轨组件调整,最大距离为2m‑3m,转载机组具有了最大两个锚杆排距的冗余量,锚杆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一种帮锚杆钻车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01856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190859.2

    申请日:2019-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帮锚杆钻车,涉及采掘机械化装备技术领域,该帮锚杆钻车包括行走底盘、升降机构、回转机构和两个钻进部,升降机构设置在行走底盘上,回转机构转动设置在升降机构的顶部,两个钻进部分别安装在回转机构的两端,并能够跟随回转机构相对升降机构转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帮锚杆钻车,将回转机构转动设置在升降机构的顶部,使得两个钻进部能够跟随回转机构相对升降机构转动,从而调节两个钻进部的位置,使得两个钻进部能够由左右设置转为前后设置,减小了整车宽度,便于整车调运,同时两个钻进部在工作时能够分别向两侧伸展开,大大提升了巷道宽度适应性,并能够快速找孔定位,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用于煤矿井下狭小空间的锚杆钻臂及多功能钻车

    公开(公告)号:CN11585356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1630521.6

    申请日:2022-12-19

    Abstract: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狭小空间的锚杆钻臂及多功能钻车,锚杆钻臂设置于行走底盘的前端,锚杆钻臂包括纵移机构、第一横移机构、第二横移机构、第一竖直升降机构和回转机构;所述纵移机构包括纵移油缸和纵移滑箱,所述纵移油缸以所述行走底盘为支点驱动所述纵移滑箱沿着滑轨纵向移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钻臂具有纵向、横向、垂直方向和旋转等多角度的自由度,尤其是通过两级横向移动使钻臂能适应巷道帮部的顶部及两帮打锚杆或钻孔,通过垂直方向升降使钻臂作业范围增加,通过纵向移动使钻臂调整纵向位置,在停车位置不准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调整钻臂位置,也能提高一次停车时的作业范围,避免频繁移车,提高打锚杆或钻孔效率。

    煤矿巷道支护梁抓举车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4692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1501806.X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煤矿巷道支护梁抓举车,包括行走底盘、抓举臂调整组件和抓举臂,所述抓举臂调整组件调整所述抓举臂的位置;所述抓举臂调整组件包括底座、长臂安装座、俯仰油缸、长臂、支撑梁及连接座;所述长臂安装座设置于底座,所述俯仰油缸以所述长臂安装座为支点驱动所述长臂俯仰,所述支撑梁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长臂安装座,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长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长臂安装座,所述长臂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座,本发明技术效果如下:抓举车具有纵向、横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补偿功能,抓举臂通过转动油缸、第一摆动油缸和第二摆动油缸,使抓举臂具有多方向自由度,灵活地抓举支护梁、井下管路和单轨吊轨道。

    煤矿用锚杆转载机组及巷道锚护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1297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524381.2

    申请日:2023-05-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煤矿用锚杆转载机组及巷道锚护施工方法,属于巷道锚杆支护技术领域,包括车身本体部、接料部、输送部、钻锚部和轨道梁举升部;所述接料部设置于所述车身本体部的前端;所述钻锚部设置于所述车身本体部的前端上方;输送部接收接料部的物料并于车身本体部中部通过;轨道梁举升部设置于车身本体部的中部上方,有益效果:通过在车身本体部的顶部直接设置轨道梁举升部,实现通过转载机组同步地实现打锚杆和安装单轨吊轨道梁的作用,避免了两者的干涉,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劳动强度大幅下降;通过转载机组进行安装轨道梁,实现连续化掘进、锚护及安装轨道梁,提高了巷道作业的连续化及集约化,提高了掘进效率。

    适用于拱形巷道的锚杆转载机组、组合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2936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15621.7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适用于拱形巷道的锚杆转载机组、组合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机体组件、行走部、转载组件、顶锚组件、帮锚组件、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所述转载组件包括收料斗和运输机,所述收料斗设置于机体组件前侧,所述运输机设置于所述机体组件的底盘下方;所述顶锚组件包括呈错位施工的第一顶锚部和第二顶锚部,所述第一顶锚部和第二顶锚部之间的距离为1m‑1.5m;所述帮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的机体组件尾部两侧的第一帮锚部和第二帮锚部,所述帮锚组件设置于所述行走部的后侧,本发明技术效果如下:本发明的第一顶锚部和第二顶锚部之间的距离为1m‑1.5m,通过第一顶锚部和第二顶锚部的错位施工,使得锚杆效率大幅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