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39307B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893492.X
申请日:2018-08-0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 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H01M10/48 , H01M10/613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功率密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单体散热模块和散热底座,所述单体散热模块包括动力电池和冷却套,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冷却套内,所述冷却套内设有螺旋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底部设有进口和出口;若干所述单体散热模块规则排布在散热底座上;所述散热底座内设有若干进水流道和若干出水流道;任一所述进水流道与至少1个所述冷却流道的进口连通,任一所述出水流道与至少1个所述冷却流道的出口连通。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动力电池更充分地均匀冷却,控制电池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411849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61259.X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 江苏大学 , 南京蔚岚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H01M10/6569 , B60L58/26 , B60L5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与加热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方法,包括:用于调节配置有动力电池包的车辆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温度,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加热器;蒸馏器;第一冷却液存储器,第二冷却液存储器,液体泵;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第三三通阀;第一冷却液流通单元,第二冷却液流通单元,第三冷却液流通单元,以及第四冷却液流通单元。本发明的动力电池包冷却与加热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方法用以调节动力电池包的温度使得动力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较为合适的温度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8539307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893492.X
申请日:2018-08-0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 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H01M10/48 , H01M10/613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功率密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单体散热模块和散热底座,所述单体散热模块包括动力电池和冷却套,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冷却套内,所述冷却套内设有螺旋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底部设有进口和出口;若干所述单体散热模块规则排布在散热底座上;所述散热底座内设有若干进水流道和若干出水流道;任一所述进水流道与至少1个所述冷却流道的进口连通,任一所述出水流道与至少1个所述冷却流道的出口连通。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动力电池更充分地均匀冷却,控制电池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41184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910061259.X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 江苏大学 , 南京蔚岚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H01M10/6569 , B60L58/26 , B60L5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与加热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方法,包括:用于调节配置有动力电池包的车辆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温度,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加热器;蒸馏器;第一冷却液存储器,第二冷却液存储器,液体泵;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第三三通阀;第一冷却液流通单元,第二冷却液流通单元,第三冷却液流通单元,以及第四冷却液流通单元。本发明的动力电池包冷却与加热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方法用以调节动力电池包的温度使得动力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较为合适的温度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980315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20517.5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的流动沸腾双向循环流动强化换热装置,包括沸腾加热装置、正反循环系统、可视化实验段和监测系统;所述沸腾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可视化实验段内工质至沸腾状态;所述可视化实验段内设有颗粒,且所述可视化实验段进出口设有防止颗粒出逃的过滤装置;所述可视化实验段外设有观察装置,用于观测实验段内沸腾过程的汽‑液‑颗粒三相流动行为;所述正反循环系统与可视化实验段连通,使工质带动颗粒在可视化实验段定向流道;所述监测系统根据沸腾加热装置与可视化实验段接触的表面的温度变化。本发明能够用于随时添加和排出毫米级颗粒的流动沸腾装置,并且在可视化窗口中能够观测到大颗粒与气泡动力学的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776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311291754.2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IBM‑VOSET‑DEM的三相流动传热耦合仿真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计算域和划分计算域的网格;初始化参数;重构液‑液界面:确定第n+1时刻流体体积分数:确定边界网格,确定第n时刻网格单元的符号距离函数;确定界面的网格单元的界面曲率:光顺界面突变物理量;确定界面的表面张力;确定流体中间速度:得出计算域中所有网格单元的流体体积分率和中间速度;确定颗粒速度:确定第n+1时刻第p固体颗粒位移和第n+1时刻的网格单元的固体体积分数:确定计算域在第n+1时刻的最终速度;求解温度和界面热流密度。本发明采用DEM软球模型计算固体碰撞力,能够精确获得并追踪固体颗粒的运动微观信息;采用界面热流密度模型考虑了界面的共轭传热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49761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1518686.X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H01M8/0202 , H01M8/02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态水自去除型燃料电池双极板,所述双极板表面的进料口与双极板表面的出料口之间设有若干相互连通流道;每个所述流道表面内设有第一亲水区域,且所述第一亲水区域的分布宽度沿介质流动方向逐渐变大;垂直与所述第一亲水区域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渐缩的第二亲水区域。本发明通过在燃料电池双极板流道表面多个复合三角形的亲水区域,能使得燃料电池反应产生的液态水移动到流道中间,并沿流道流动方向排出,而仅需小功率空压机或不需要吹扫,使得液滴流出燃料电池,达到自排水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58621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440712.4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 扬州五环龙电动车有限公司
IPC: B05B7/04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旋转切换的双级射流器,包括壳体、转动阀和喷嘴,所述壳体内设有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内安装喷嘴,所述喷嘴进口处安装转动阀,所述喷嘴内设有2个独立的射流通道,所述转动阀上设有第二进气口,通过转动阀的转动,使第二进气口与第一射流通道或者与2条射流通道连通;所述喷嘴包括一级喷嘴和二级喷嘴,所述二级喷嘴安装在一级喷嘴一端,且所述二级喷嘴一端插入一级喷嘴内部空腔内并伸入混合腔内,用于防止避免喷嘴出口产生涡旋。
-
公开(公告)号:CN115539673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083682.8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F16K11/074 , F16K27/04 , F16K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切换阀,包括壳体、转子、驱动单元和弹性调节装置,壳体内部设有空腔,转子位于空腔内,且转子一端面与空腔壁面接触形成密封面;转子另一端面上设有压槽,若干弹性调节装置安装在壳体上,且弹性调节装置一端与压槽接触,通过弹性调节装置提供预压力,使转子一端面在转动过程中与空腔壁面接触;转子的转轴支撑在壳体上,转轴与驱动单元连接;壳体上设有至少2个流道,与空腔壁面接触的转子一端面至少设有1个连接通道,通过转子转动,使2个流道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或阻断;本发明利用弹性调节装置一端与压槽接触,可以使转子下端面沿轴向挤压着下壳体的接触面,这样可以保证接触面的密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76171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17593.8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斯混合和隐马尔可夫的个性化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各个驾驶人在跟驰工况下的车辆状态数据,并输入数据库中,建立底层GMM‑PDF模型数据库和顶层GMM‑HMM模型数据库;建立底层GMM‑PDF模型,获得期望跟驰车头间距特征参数;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具有差异性的个性化驾驶人跟驰行为特征参数,建立顶层GMM‑HMM模型。本发明用数据驱动的双层跟驰模型能有效描述驾驶人跟车行为的个体差异,满足对智能驾驶的个性化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