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39307B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893492.X
申请日:2018-08-0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 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H01M10/48 , H01M10/613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功率密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单体散热模块和散热底座,所述单体散热模块包括动力电池和冷却套,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冷却套内,所述冷却套内设有螺旋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底部设有进口和出口;若干所述单体散热模块规则排布在散热底座上;所述散热底座内设有若干进水流道和若干出水流道;任一所述进水流道与至少1个所述冷却流道的进口连通,任一所述出水流道与至少1个所述冷却流道的出口连通。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动力电池更充分地均匀冷却,控制电池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41184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910061259.X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 江苏大学 , 南京蔚岚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H01M10/6569 , B60L58/26 , B60L5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与加热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方法,包括:用于调节配置有动力电池包的车辆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温度,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加热器;蒸馏器;第一冷却液存储器,第二冷却液存储器,液体泵;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第三三通阀;第一冷却液流通单元,第二冷却液流通单元,第三冷却液流通单元,以及第四冷却液流通单元。本发明的动力电池包冷却与加热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方法用以调节动力电池包的温度使得动力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较为合适的温度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9411849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61259.X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 江苏大学 , 南京蔚岚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H01M10/6569 , B60L58/26 , B60L5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与加热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方法,包括:用于调节配置有动力电池包的车辆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温度,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加热器;蒸馏器;第一冷却液存储器,第二冷却液存储器,液体泵;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第三三通阀;第一冷却液流通单元,第二冷却液流通单元,第三冷却液流通单元,以及第四冷却液流通单元。本发明的动力电池包冷却与加热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方法用以调节动力电池包的温度使得动力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较为合适的温度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8539307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893492.X
申请日:2018-08-0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 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H01M10/48 , H01M10/613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功率密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单体散热模块和散热底座,所述单体散热模块包括动力电池和冷却套,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冷却套内,所述冷却套内设有螺旋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底部设有进口和出口;若干所述单体散热模块规则排布在散热底座上;所述散热底座内设有若干进水流道和若干出水流道;任一所述进水流道与至少1个所述冷却流道的进口连通,任一所述出水流道与至少1个所述冷却流道的出口连通。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动力电池更充分地均匀冷却,控制电池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364782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526077.5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9 , H01M1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冷却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冷却总成和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依次将压缩机、冷凝器和冷却总成串联成闭式的冷却循环系统,所述冷却循环系统中充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却总成包括底部的底壳和壳体,所述底壳和壳体形成密闭的型腔,电池单体位于型腔内部;所述电池单体的外表面包裹有芯吸材料层;所述吸热垫料层延伸至底壳内。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芯吸材料包裹电池,使芯吸材料吸收相变介质并附着在电池表面,使得在电池温度升高时相变介质能够及时吸收电池热量;通过压力调节阀控制冷却介质的沸点,能够满足电池不同运行工况下的不同冷却需求;通过设置压缩机与冷凝器,使相变介质能够循环运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