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及热泵空调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3371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89362.5

    申请日:2023-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相配合,能够切换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第五支路以及第六支路的通断以及连接状态。本发明的热泵空调系统,利用电机水泵和空调水泵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减少了水泵数量,降低了系统能耗,节约了运行成本;当车辆运行时,且只有动力电池包需要加热时,电机电控和电源产生的热量可利用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直接导入第四支路中,为动力电池包加热,充分回收余热,节约能源。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含上述的热泵空调系统,热泵空调系统能够适用于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提高了热泵空调系统的适应性。

    一种集成快慢充及指示的车载充电插座及其充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130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72472.X

    申请日:2021-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快慢充及指示的车载充电插座及其充电方法,其中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照明状态:在开启充电口盖且未充电之前,光源为白色,且常亮显示;步骤二:充电准备:充电枪插入后但尚未开始充电时,光源为绿色,且常亮显示;步骤三:充电/放电中:光源为绿色,且常亮显示;步骤四:充电完成:在充电完成时点亮5分钟或者拔出充电枪后30秒,光源为白色,且常亮显示;步骤五:故障状态:充电过程异常,在异常中断、激活整车报警阈值时,光源为红色,且常亮显示。本发明将快充口与慢充口集成,减少安装部件,节省成本,照明与功能指示集成,根据颜色区分,简化灯光控制逻辑,减少线束固定点。

    一种电流自动切换模式二智能充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21714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011493195.X

    申请日:2020-12-17

    Abstract: 本发明电流自动切换模式二智能充电方法,步骤如下:模式二控制盒通过检测与整车通信的电平信号电压值的变化自动判断当前需要工作的模式,车主充电时通过改变插枪顺序来调节模式二的检测电平;当车主插枪顺序与当前充电环境不符时控制盒上报故障提醒车主改变插枪顺序;当先连接充电枪时R3电阻被检测到,此时控制盒通电后,检测点电压直接为9V,此时,控制盒将电流输出调整为8A输出;当先给控制盒供电时,检测点的电压为12V,此时连接充电枪,R3电阻被检测到,检测点的电压由12V降低为9V,控制盒检测到电平变化将电流输出调整为16A输出;当家用电插座未接地线时,车主若使用16A充电插枪顺序,则控制盒上报故障,提醒此时插座未接地,须降低电流充电。

    一种集成V2家功能的模式三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5296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76640.2

    申请日:2021-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V2家功能的模式三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其中集成V2家功能的模式三充电系统包括交流充电桩、与交流充电桩相电性连接的电网220V电压、与交流充电桩相电性连接的家庭220V电压以及与交流充电桩相电性连接的车辆慢充口,交流充电桩中包括有火线L和零线N,火线L上连接有第一充电桩充电继电器JD1和第三充电桩充电继电器JD3,零线N上连接有第二充电桩充电继电器JD2和第四充电桩充电继电器JD4,第三充电桩充电继电器JD3包括a脚、a1脚、30脚、第一控制脚以及第二控制脚,第四充电桩继电器JD4包括b脚、b1脚、31脚,第三控制角以及第四控制角,第三充电桩充电继电器JD3和第四充电桩继电器JD4均与开关S3相电性连接,开关S3包括C脚和C1脚。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泵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0101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007824.0

    申请日:2023-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热泵装置,涉及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汽车三电供热模块、汽车前端供热模块、汽车空调供热模块、热传导模块、电池包、空调箱和水加热PTC模块;汽车三电供热模块、汽车前端供热模块、汽车空调供热模块、电池包、空调箱和水加热PTC模块,均与热传导模块连通;热传导模块用于:将汽车三电供热模块产生的热能传递至电池包和/或空调箱;将水加热PTC模块产生的热能传递至电池包;将汽车前端供热模块吸收的热能分别传递至电池包和/或空调箱;将汽车空调供热模块吸收的热能分别传递至电池包和/或空调箱。本发明兼容纯电车型热泵系统和混动车型空调箱,满足汽车热需求。

    一种车载集成交流充放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2167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16121.3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集成交流充放电方法,将模式二和模式三的控制盒安装在整车上,从整车接出车载充电线带转接头,所述车载充电线带转接头根据需要连接32A充电插头带转接头、32A转16A插头或者放电插排带转换头,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车载充电线带转接头和32A充电插头带转接头相连接实现6.6kw充电;步骤二:将车载充电线带转接头、32A充电插头带转接头和32A转16A插头相连接实现3.3kw充电;步骤三:通过车载充电线带转接头和放电插排带转换头连接实现车外放电功能。本发明将交流输入控制与输入检测集成在整车上,取消模式二的缆上控制盒和模式三的交流充电桩的控制盒,同时通过中间转换头实现3.3kw、6.6kw以及车外放电功能。

    一种高度集成式充放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41518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18729.0

    申请日:2019-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度集成式充放电装置,动力电池通过动力电池高压线束到达集成电源三合一即集成式充放电装置,经电源三合一高压配电功能后直接到达电机控制器、分别经过40A保险配电给压缩机、PTC及车载充电机、通过快充继电器到达快充口用于与直流充电桩连接,车载充电机外部连接交流充电座和220V放电设备、通过低压正极线束连接低压电池。本发明能够提高充电机的放电功率,达到6.6Kw双向等功率逆变;根据电网用电状态,进行充放电,避开用电高峰期,减少客户使用成本;通过DCDC的智能控制减少电耗提高整车续航能力;该集成式充电机充分挖掘了充电机的功能;高度集成解决了空间限制问题;大大降低了整车制造成本。

    一种空调系统、制冷和制热方法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973456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59515.4

    申请日:2024-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系统、制冷和制热方法及汽车,属于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领域,空调系统包括循环介质、制热器、制冷空调、散热器以及泵体,所述制热器用于对所述循环介质进行制热;所述制冷空调用于对所述循环介质进行制冷;所述散热器内流通有所述循环介质;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循环介质在所述制热器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或者,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循环介质在所述制冷空调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本发明利用制冷或制热后的循环介质流经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向外界散发冷量或热量,实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不需要在驾驶室内设置蒸发器,从而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整车成本,并杜绝冷媒泄漏造成的驾驶室内环境污染和驾乘人员健康风险。

    车辆电机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66515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73067.X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电机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车辆,涉及智能汽车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电机冷却系统中各个发热部件的部件温度;基于所述部件温度评估所述车辆电机冷却系统的发热程度;确定与所述发热程度相匹配的水泵运行策略;基于所述水泵运行策略对所述车辆电机冷却系统中相互串联的至少两个水泵进行控制,以对车辆电机冷却系统的控制中相互串联的至少两个驱动电机进行散热。

    一种高压继电器粘连监测的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9703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72488.0

    申请日:2021-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继电器粘连监测的电路及其工作方法,其中电路包括主正继电器J1、主负继电器J2、检测开关J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以及电阻R5,电阻R1位于主正继电器J1后端,电阻R2位于主正继电器J1前端,电阻R3位于主负继电器J2后端,电阻R4位于主负继电器J2前端,主正继电器J1接入电源正极,主负继电器J2接入电源负极,电阻R4的一端接地A点,经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以及电阻R4后的电压测得值为B点电压,A点和B点之间的电压差值经过电阻R5后通过Vout输出。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快充正、负继电器的粘粘监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