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7902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67623.7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表面改性涂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仿生耐磨涂层、耐磨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涂层本体和硬质合金颗粒,一部分所述硬质合金颗粒随机分布在涂层本体内部,另一部分裸露在涂层本体的外表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传统涂层制备硬质相颗粒高温烧损耐磨性能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94200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749085.8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多工况的大直径滚筒硬化深度计算方法,包括1)确定摩擦副接触特征;2)确定磨粒磨损失重量与磨损载荷关系比范围;3)确定磨粒磨损失重量与磨损时间关系比范围;4)确定大直径滚筒硬化层深度与磨损时间的关系;5)确定持续施工失效最低时长T1及大直径滚筒标准硬化层深度h1;6)确定大直径滚筒轮面与施工介质接触模型为轮‑面接触模型;7)确定硬化层设计深度;8)根据设计的硬化深度,参考建立的激光硬化温度‑速度‑硬度‑深度的工艺手册,设置合适的加工工艺参数进行表面硬化加工。本发明有效的避免了通过大量的试验去摸索大直径滚筒硬化深度,实现了提前进行计算确定深度,为激光硬化参数选择做出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622267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0777303.4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叶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叶片基体和若干耐磨体,所述叶片基体呈半圆设计,耐磨体呈线状设计,所述叶片基体上设置堆焊(熔覆)区域,线状耐磨体呈螺旋分布或组合呈“Z”字形分布;本申请的制备方法采用配比不低于60HRC硬质合金粉末及堆焊(熔覆)制备方法,将硬质合金粉末按照设定好的运动轨迹,堆焊(熔覆)形成致密性好、硬度高、耐磨性好的耐磨体结构。本发明可以通过改变物料与叶片的相对运动轨迹,降低作用在叶片边缘处的摩擦力,提升螺旋叶片耐磨性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堆焊(熔覆)过程中的热输入量防止基体开裂,降低粉末消耗及提升堆焊(熔覆)效率,创造了新型高耐磨复合形式的摊铺机螺旋叶片。
-
公开(公告)号:CN1179022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43302.8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磨螺旋分料叶片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叶片本体,开设在叶片本体边缘和中心之间的多道减磨凹槽;多道减磨凹槽的宽度和深度从叶片本体边缘向中心递减;其中,靠近叶片本体边缘的减磨凹槽用于存储大尺寸的磨损颗粒,靠近叶片本体中心的减磨凹槽用于存储小颗粒的物料;靠近叶片本体边缘的减磨凹槽与相邻减磨凹槽之间设置的间隔大于靠近叶片本体中心的减磨凹槽与相邻减磨凹槽之间的间隔,用于对应不同物料颗粒产生的磨损应力,减小叶片表面应力不均匀程度。本发明通过凹槽结构存储物料,实现物料与物料的磨损形式,从而提升其耐磨性,解决传统需要额外增加工序提升耐磨性带来效率、成本、风险的问题,以及均衡叶片表面应力,提高叶片传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9420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49085.8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多工况的大直径滚筒硬化深度计算方法,包括1)确定摩擦副接触特征;2)确定磨粒磨损失重量与磨损载荷关系比范围;3)确定磨粒磨损失重量与磨损时间关系比范围;4)确定大直径滚筒硬化层深度与磨损时间的关系;5)确定持续施工失效最低时长T1及大直径滚筒标准硬化层深度h1;6)确定大直径滚筒轮面与施工介质接触模型为轮‑面接触模型;7)确定硬化层设计深度;8)根据设计的硬化深度,参考建立的激光硬化温度‑速度‑硬度‑深度的工艺手册,设置合适的加工工艺参数进行表面硬化加工。本发明有效的避免了通过大量的试验去摸索大直径滚筒硬化深度,实现了提前进行计算确定深度,为激光硬化参数选择做出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622267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777303.4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叶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叶片基体和若干耐磨体,所述叶片基体呈半圆设计,耐磨体呈线状设计,所述叶片基体上设置堆焊(熔覆)区域,线状耐磨体呈螺旋分布或组合呈“Z”字形分布;本申请的制备方法采用配比不低于60HRC硬质合金粉末及堆焊(熔覆)制备方法,将硬质合金粉末按照设定好的运动轨迹,堆焊(熔覆)形成致密性好、硬度高、耐磨性好的耐磨体结构。本发明可以通过改变物料与叶片的相对运动轨迹,降低作用在叶片边缘处的摩擦力,提升螺旋叶片耐磨性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堆焊(熔覆)过程中的热输入量防止基体开裂,降低粉末消耗及提升堆焊(熔覆)效率,创造了新型高耐磨复合形式的摊铺机螺旋叶片。
-
公开(公告)号:CN11506968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672424.7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挖钻高效脱附粘土方法和装置,基于分离式电渗减粘脱附技术,采用高表面积电极,负极磁吸接触模块,红外限位机构及低压直流电源结合,解决旋挖钻地下施工时高粘性土壤在筒钻内壁的粘附问题,且无需改变筒钻内壁结构,有效解决现有通过改变筒钻内壁结构导致装配复杂,及因筒壁内部增加凸起结构导致地下施工钻土与卸土时阻力增加,施工效率降低的问题,以及采用刮土装置对封闭式空间内土壤脱附时,由于刮土装置结构限制,使得筒钻内土壤无法全部清除以及后期仍需驱动机械抖动筒钻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并提高施工效率,有效降低设备正反转循环抖动土壤时对设备的损害与噪声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518915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945797.7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徐州徐工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IPC: H01R11/11 , E01C23/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渗减粘系统正极模组、电渗减粘系统以及工程机械,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用以减少物料黏贴附着。电渗减粘系统正极模组包括绝缘部、正电极以及传导部。绝缘部包括通孔;正电极安装于通孔,且正电极的一端伸出通孔;传导部与正电极的另一端电连接;传导部的至少部分位于通孔的外侧。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正极模组与设备已有的可导电的罩体配合,形成电回路,以在容易出现介质黏贴的罩体表面形成水膜,以降低介质黏贴于罩体的可能性。并且,电渗减粘系统正极模组是在设备工作过程中自动完成的,不需要再单独设置去除黏贴物的步骤和工艺,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97337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111402.3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土壤粘附力测试装置及方法。测试装置包括土壤容器、电渗装置、运动机构和力检测装置。测试方法包括:设置试验参数;提供土壤试样,将正电极的第一端和负电极的第一端埋设于土壤试样中;使正电极与负电极均断电,使负电极的第一端向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距离,获取除与正电极与负电极通电相关的参数外的试验参数下,负电极移动的过程中土壤试样对负电极的阻力的第一变化曲线,根据第一变化曲线获取通电前的土壤粘附力;使正电极和负电极通电,使负电极的第一端向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距离,获取试验参数下,负电极移动的过程中土壤试样对负电极的阻力的第二变化曲线,根据第二变化曲线获取通电后的土壤粘附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75886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49480.7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1N19/0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土壤粘附力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其中,测试装置包括:安装基座(1);容纳件(13),固定在安装基座(1)上,容纳件(13)具有用于容纳土壤的容纳腔(131),容纳腔(131)沿第一方向(z)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132)和第二开口(133),容纳腔(131)内设有传力板(14),沿第一方向(z)可移动地设在容纳腔(131)内;和施力部件,沿第一方向(z)可移动地设在安装基座(1)上,施力部件用于从容纳件(13)外侧穿过第二开口(133)驱动传力板(14)沿第一方向(z)移动,以使土壤朝向第一开口(132)移动;施力部件中设有力检测部件(8),用于检测施力部件移动过程中施加的外力,以得出土壤相对于容纳腔(131)侧壁的粘附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