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0660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418903.5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蓝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IPC: B23K20/12 , B23K20/24 , B23K10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采用搅拌摩擦法制备高熵合金增强铝基梯度复合材料的方法,S1、通过堆焊的方式获得铝合金基体;S2、采用角磨机和砂纸结合清洗剂打磨清洗铝合金基体表面的焊渣杂质,清洗后烘干使表面粗糙化至所需要的程度;S3、丝材导入装置连接在搅拌摩擦焊接设备上,将丝状增强体从入丝行进路线带入;S4、启动搅拌摩擦焊接设备,搅拌头在轴向力作用下,压着丝状增强体,沿着铝合金基体的表面进行旋转摩擦前进,使得丝状增强体在摩擦热和剧烈塑性变形作用下软化焊接到基板上;S5、在步骤四得到材料基础上,再进行堆焊,获得堆焊层,重复S2至S4,直至制备出所需层数厚度的梯度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10660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18903.5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蓝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IPC: B23K20/12 , B23K20/24 , B23K10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采用搅拌摩擦法制备高熵合金增强铝基梯度复合材料的方法,S1、通过堆焊的方式获得铝合金基体;S2、采用角磨机和砂纸结合清洗剂打磨清洗铝合金基体表面的焊渣杂质,清洗后烘干使表面粗糙化至所需要的程度;S3、丝材导入装置连接在搅拌摩擦焊接设备上,将丝状增强体从入丝行进路线带入;S4、启动搅拌摩擦焊接设备,搅拌头在轴向力作用下,压着丝状增强体,沿着铝合金基体的表面进行旋转摩擦前进,使得丝状增强体在摩擦热和剧烈塑性变形作用下软化焊接到基板上;S5、在步骤四得到材料基础上,再进行堆焊,获得堆焊层,重复S2至S4,直至制备出所需层数厚度的梯度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16262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99558.X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蓝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IPC: B22F9/04 , C22C30/00 , B22F1/16 , B22F10/12 , B22F10/14 , B22F10/64 , B22F10/66 , C22C1/05 , C22C21/00 , C22C32/00 , B33Y70/10 , B33Y10/00 , B33Y4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三级构型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是以铝合金为基体,以SiC包覆高熵合金二级构型为增强相,高熵合金与铝合金的质量比1:4~5,制备方法是称取近等摩尔比的Al、Fe、Ni、Co、Cr、Ti金属粉末通过低能球磨的方法制备微米级AlFeNiCoCrTi高熵合金粉末,在高熵合金中沿晶界会形成纳米析出物,获得具备网状纳米析出相的高熵合金的一级构型;按照SiC与高熵合金质量比为1:10的比例通过低能球磨的方法制备纳米级SiC包裹微米级HEA颗粒,形成SiC包裹HEA颗粒胞状组织的二级构型;通过铝合金层与复合层不同的变形能力获得铝合金包裹HEA‑Al的网状结构,形成铝合金包裹HEA‑Al胞状组织的三级构型。
-
公开(公告)号:CN11995616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99274.6
申请日:2025-02-24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蓝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空间网状结构高熵合金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是以铝合金为基体,以AlFeCoCrNi高熵合金为增强体,高熵合金与铝合金的质量比1:10,制备方法通过V型混粉机获得10%AlFeCoCrNi/5086Al的混合粉末,在真空手套箱中将粉末按照10%AlFeCoCrNi/5086Al:纯Al粉=2:1交叉铺粉在直径20mm的圆柱形橡胶管中,形成层状粉末。经过冷等静压预成型层状结构,再通过等径角挤压模具在460℃下挤压成型层状结构的复合材料棒材。通过线切割切成2mm的薄片,经过抛光打磨表面加工痕迹,超声波清洗。最后,将两层错开,通过冷轧成型获得2mm的具有立体空间网状结构的复合材料,轧制比为2:1。
-
公开(公告)号:CN11816262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599558.X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蓝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IPC: B22F9/04 , C22C30/00 , B22F1/16 , B22F10/12 , B22F10/14 , B22F10/64 , B22F10/66 , C22C1/05 , C22C21/00 , C22C32/00 , B33Y70/10 , B33Y10/00 , B33Y4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三级构型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是以铝合金为基体,以SiC包覆高熵合金二级构型为增强相,高熵合金与铝合金的质量比1:4~5,制备方法是称取近等摩尔比的Al、Fe、Ni、Co、Cr、Ti金属粉末通过低能球磨的方法制备微米级AlFeNiCoCrTi高熵合金粉末,在高熵合金中沿晶界会形成纳米析出物,获得具备网状纳米析出相的高熵合金的一级构型;按照SiC与高熵合金质量比为1:10的比例通过低能球磨的方法制备纳米级SiC包裹微米级HEA颗粒,形成SiC包裹HEA颗粒胞状组织的二级构型;通过铝合金层与复合层不同的变形能力获得铝合金包裹HEA‑Al的网状结构,形成铝合金包裹HEA‑Al胞状组织的三级构型。
-
公开(公告)号:CN11838560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91096.X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蓝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选择性激光烧结高熵合金棒材及其制备方法,称取近等摩尔比的Al、Fe、Co、Cr、Ni金属粉末通过低能球磨的方法制备AlFeCoCrNi高熵合金粉末;再通过UG构建棒料的三维模型,使用切片软件进行切片处理,选择最大截面和支撑最少的面为基面的原则,使用Inspire软件进行理论模拟实验,最后确定选择棒材的轴向端面为基准面;最后采用性激光烧结的方法制备高熵合金棒材。本发明制得的高熵合金为AlFeNiCoCrNi高熵合金,有着良好的硬度、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满足船舶、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的应用。本发明的高熵合金棒材:硬度为450~500HV,抗拉强度为1350~1450MPa,屈服强度为1150~1250MPa,伸长率为12%~16%。
-
公开(公告)号:CN11657174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412208.3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铝梯度合金海底电缆焊接接头的制备方法,使用机械搅拌的方式制备不同混合比例的铜‑铝合金粉末,采用冷等静压成型技术对按梯度排布的粉末坯体进行振荡致密、挤压,通过冷等静压制备出铜‑铝梯度坯体后,采用等径角挤压、热处理制备出铜‑铝梯度材料;本发明所采用的冷等静压成型和等径角挤压工艺,通过预先机械混合实现‑铜铝比例的可控;等径角挤压的搭建且变形在不改变材料横截面积和形状的条件,经过数次变形所产生的剪切获得良好的冶金结合、成分和性能的过渡以及良好的晶粒细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558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11424.8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铬铸铁梯度复合材料,包括高铬铸铁基体,其上设有梯度层,所述梯度层包括n层堆焊层,所述梯度层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数为:C 5‑8%,Mn 0‑1%,Si 1‑3%,Cr 22‑30%,Ti 0‑15%,Ni 0.1‑0.5%,Fe余量;并且公开了高铬铸铁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合理的药芯成分和焊接参数以及后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提成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77907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56380.0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G16C60/00 , G06T17/00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金属基变形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本方法获得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更多的形变信息,用以揭示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其相变、位错的产生与滑移、断裂等现象。本发明与其他传统方法相比,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建模过程中的力场关系、势函数的设置,颗粒增强层与基体层之间的力场关系,并且在等温等压的情况下进行均匀变形提高模拟状态下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对探究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过程及变形机理的研究以及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具有深远的材料仿真和理论指导意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