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042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61127.2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南京苏农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实收获用采摘回收手爪,其包括回收管道与爪手机构;爪手机构包括爪手座、爪部、滑套以及驱动机构;滑套能够驱动所有爪部开合;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丝杠以及丝杠螺母;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在电机的中轴上的第一传动件以及固定在爪手座上的第二传动件,且爪手座能够相对于回收管道转动;电机的座体固定在滑座上,丝杠螺母相对于回收管道固定;丝杠与丝杠螺母两者能够建立第一传动关系,且两者能够相互脱开;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两者能够建立第二传动关系,且两者能够相互脱开。本发明中,实现了一个电机驱动所有爪部先闭合再转动旋拧果实的连续过程,不仅节约成本,降低控制难度,而且整个采摘动作一气呵成,采摘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92405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06902.4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南京苏农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肥一体机流量校正及故障预警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霍尔流量计采集的流量数据;获取液位传感器采集的液位数据;根据液位传感器采集的液位数据测算实际施肥体积,并基于实际施肥体积对霍尔流量计的流量脉冲参数进行校正;根据单一肥桶的实际施肥体积与对应于该肥桶的理论施肥量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两者差值是否超过设定阈值,是则给出施肥精度低故障预警;对比多种肥桶的实际施肥体积,据此判断多种肥料施用量比例是否均衡,否则给出施用量不均衡预警。本发明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能够对霍尔式流量计流量脉冲参数进行校正。另外本发明能够对单肥桶的施肥量精准度进行故障预警,还能对多肥桶的施肥均衡性进行故障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98638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853768.3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南京苏农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V40/20 , G06V10/25 , G06Q10/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蔬运输车及跟随转运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果蔬运输车的自主跟随转运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进行手势识别训练;构建地图;在检测到第一目标手势后,运输车跟随采摘工作人员在第N‑1个工作空间;在采摘过程中,检测到采摘工作人员做出第二目标手势,果蔬运输车退出第N‑1个工作空间,返回卸货分装地,完成卸货后,检测得第三目标手势后返回筐满返回点;或者,果蔬运输车运动到第N‑1个工作空间的作业终点位置,果蔬运输车返回卸货分装点位置;位于卸货分装点位置的果蔬运输车识别到第三目标手势后,回到第N个工作空间的作业起点位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满足连栋玻璃温室内果蔬的智能化采收运输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49812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861132.3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南京苏农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室轨道式吊蔓作物打叶机器人,其包括行走底盘、机器臂以及打叶机构;所述机器臂安装在所述行走底盘上,所述打叶机构安装在所述机器臂的执行末端;所述打叶机构包括机构架体与割刀,所述割刀能够被驱动机构驱动实施剪切作业;所述机构架体具有三个分叉部,分别为第一分叉部、第二分叉部以及第三分叉部;三个所述分叉部之间形成相互垂直、且构成T字形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为双边贯穿通道;所述第一分叉部与所述第二分叉部两者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侧,且两者分置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两侧;所述割刀与所述驱动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构架体上;所述第一分叉部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分叉部上安装有喷药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1805804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82427.9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南京苏农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肥一体机的施肥诊断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储肥桶,储肥桶内用于储存肥液;施肥桶,施肥桶与储肥桶通过第一连接管道连通,以将储肥桶和施肥桶构造成连通器结构,施肥桶的半径小于储肥桶的半径,施肥桶的靠近底部位置连接有第二连接管道,以用于对外部施肥;液位感应开关传感器,液位感应开关传感器设在施肥桶的外壁面上,且液位感应开关传感器沿施肥桶的外壁可活动,以检测施肥桶内的肥液;活动组件,活动组件与液位感应开关传感器连接,以带动液位感应开关传感器沿施肥桶在垂直方向上活动;控制箱,控制箱内设有控制单元,液位感应开关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09746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534785.X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南京苏农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CAN总线通信的变密钥加密系统以及方法,用于CAN总线通信的变密钥加密系统包括:主机和从机,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分别包含CAN总线通信模块;其中,所述主机和所述从机共同约定初始密钥,在密钥生命周期内,所述从机周期性发送一帧随机数据,并按3DES加密算法和相应密钥进行加密结果计算,得到第一加密结果;所述主机收到所述从机传来的所述随机数据后,按同样的加密算法和密钥进行加密结果计算,得到第二加密结果,并将所述第二加密结果和控制指令数据按预定格式整合后发送给所述从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CAN总线通信的变密钥加密方法能够实现提高关键数据传输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2685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26740.8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南京苏农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栋温室路轨两用机器人自主导航作业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标注了关键位置标签的二维格栅环境地图,规划总体路径并基于总体路径控制机器人运行并实施任务。具体为:机器人在路面上通过导航规划模块自主导航至轨道入口标签处,触发有限状态机切换并关闭导航规划模块,使机器人沿轨道前进;到达轨道尽头标签时触发状态切换,使机器人沿轨道后退;机器人在轨道上按预设步距间歇启停运动,通过第二视觉单元采集作物图像并执行作业;到达轨道入口标签后,开启导航规划模块设定下一个目标位置。本发明基于关键位置标签导航,灵活性高、故障率低、维护成本低,并通过间歇启停降低作业难度,提高采摘、打叶等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67765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0011758.X
申请日:2022-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载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的逐日装置,包括天空光光强采集结构、角度调驱结构、系统控制电路板和传感器搭载台,天空光光强采集结构通过光电传感器测得不同方位太阳光辐射信息,通过结合运动控制算法精确判断太阳位置,由系统控制处理器控制角度调驱结构追逐太阳,使阳光垂直照射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消除太阳高度角变化带来的影响,提高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监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25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110919880.2
申请日:2021-08-11
Inventor: 刘乃森 , 张文宇 , 刘福霞 , 曹静 , 吉书雯 , 吴茜 , 朱星月 , 张伟欣 , 李文清 , 孙传亮 , 张美娜 , 葛道阔 , 曹宏鑫 , 唐普传 , 李百明 , 吴金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保持自平衡的作物生长信息传感器,包括壳体,架设在壳体外的平衡装置;安装在壳体内的与壳体同轴的数据处理电路板,以数据处理电路板为对称面对称设置的电池,以及各重心均位于壳体的轴线上且上下依次设置的入射光检测机构、入射光信号检测电路板、反射光信号检测电路板和反射光检测机构;入射光检测机构中的接收器与入射光信号检测电路板的数据接收端口电性连接,反射光检测机构中的接收器与反射光信号检测电路板的数据接收端口电性连接,入射光信号检测电路板和反射光信号检测电路板的数据输出端口分别与数据处理电路板的数据接收端口电性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数据接收处理电路板的正负极端口电性连接形成回路。
-
公开(公告)号:CN109116373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1810780806.5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IPC: G01S17/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激光雷达扫描传感器的雾滴漂移检测系统,包括二维激光雷达扫描传感器、PC机、以太网电缆、蓄电池、天气防护罩、云台、支架与移动平台,所述PC机通过所述以太网电缆与所述二维激光雷达扫描传感器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二维激光雷达扫描传感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二维激光雷达扫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天气防护罩连接,所述二维激光雷达扫描传感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云台连接,所述通过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有效记录与检测漂移雾滴的动态变化,为植保机械的参数设置、质量评估与作业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