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08958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33499.6
申请日:2012-11-02
Applicant: 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IPC: B01J10/00 , C07C31/08 , C07C29/149
Abstract: 一种由液相醋酸和氢气混合气化的方法,是将醋酸与含氢气的气体在蒸发器中混合气化,混合前氢气温度为100-300℃,醋酸温度为30-160℃,醋酸与氢气压力均为1.0-20.0MPa。通过控制蒸发器顶部混合气体温度,得到H2/醋酸的摩尔比为1-250压力为1.0-20.0MPa的混合气体。本发明可以在低于操作压力下醋酸沸点的温度下将醋酸气化,解决了液相醋酸高温腐蚀问题,且可以很好的控制混合气体中H2/醋酸摩尔比。另外,在液相醋酸和含氢气的气体混合气化过程中,通过外部热源对醋酸加热以提供醋酸的气化潜热,可以降低对外供热源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908958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210433499.6
申请日:2012-11-02
Applicant: 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IPC: B01J10/00 , C07C31/08 , C07C29/149
Abstract: 一种由液相醋酸和氢气混合气化的方法,是将醋酸与含氢气的气体在蒸发器中混合气化,混合前氢气温度为100-300℃,醋酸温度为30-160℃,醋酸与氢气压力均为1.0-20.0MPa。通过控制蒸发器顶部混合气体温度,得到H2/醋酸的摩尔比为1-250压力为1.0-20.0MPa的混合气体。本发明可以在低于操作压力下醋酸沸点的温度下将醋酸气化,解决了液相醋酸高温腐蚀问题,且可以很好的控制混合气体中H2/醋酸摩尔比。另外,在液相醋酸和含氢气的气体混合气化过程中,通过外部热源对醋酸加热以提供醋酸的气化潜热,可以降低对外供热源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03212503U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20068681.6
申请日:2013-02-06
Applicant: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 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乙酸气相加氢制乙醇的提纯装置,解决了现有乙醇提纯装置流程较为复杂,蒸汽消耗量大,导致提纯的操作费用与投资均较高的问题。技术方案包括脱酸塔,所述脱酸塔的气相出口依次与过热器、膜分离器、脱轻组分塔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蒸汽消耗量低、操作费用和投资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22982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74817.6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尿素氨碳不平衡的低碳排放合成氨系统,包括:天然气二段式转化子系统、转化气净化子系统、新鲜气干燥子系统和氨合成及冷冻子系统;天热气原料经天然气二段式转化子系统和转化气净化子系统后生成新鲜气和二氧化碳,新鲜气被送入新鲜气干燥子系统通过分子筛脱除水分,同时根据二氧化碳的产量,将部分干燥后的新鲜气用于分子筛再生气后送回天然气二段式转化子系统中作为燃料气补气,其余新鲜气通过氨合成及冷冻子系统生产液氨产品。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了新鲜气干燥工序,将一部分新鲜气用于分子筛再生后,继续作为燃料气,在联产尿素时可以实现氨碳平衡。不仅解决了常规天然气制合成氨尿素装置中尿素装置无法完全消耗合成氨装置生产的氨产品的问题,而且降低了一段炉烟道气中的CO2的含量,实现了低碳排放,还可以减少合成氨产品中水含量,提高了合成氨产品的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0383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66360.0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压液氨提纯及氨合成方法,氨合成塔底部出口的粗高压氨反应气经换热、冷却后形成粗高压液氨,粗高压液氨和不凝气经高压液氨提纯气提塔气提,不凝气和气提气形成循环混合气,气提后合格的高压液氨直接送至下游尿素装置。高压液氨采用高压氮气气提获得高纯度的高压液氨,直接送至下游尿素装置,一方面可以有效回收高压液氨的能量,降低或者取消了下游尿素装置液氨加压所消耗的能量以及高压液氨泵的投资,节约了生产成本;采用了高压液氨提纯气提塔后,取消了中压及低压闪蒸系统,充分利用了合成回路的压力能,大大降低了合成装置的投资;无需设置中、低压闪蒸系统,避免了中、低压闪蒸气再加压的压缩功耗,节约了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72859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165049.8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IPC: C10L3/10 , C10L3/08 , B01D3/14 , B01D3/38 , B01D3/32 , C07C29/151 , C07C29/152 , C07C29/80 , C07C31/04 , C01B3/34 , F22B3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节水型天然气制甲醇系统,包括:天然气组合式转化系统、甲醇合成精馏系统和工艺冷凝液汽提系统。本发明在相同产品规模,相同水碳比及操作条件下与传统组合式转化(蒸汽转化(SMR)+ATR转化)相比,通过设置预转化+蒸汽转化(SMR)大旁路或蒸汽转化(SMR)小旁路可灵活调节甲醇合成新鲜气所需要的化学计量比((H2‑CO2)/(CO+CO2)),不需要额外补入氢气,即不需要设置氢回收单元,通过设置旁路可以有效降低蒸汽转化炉热负荷,从而减少蒸汽转化炉的尺寸。同时因为降低了热效率较低的蒸汽转化负荷,使得整体装置热效率提高,并减少副产高压蒸汽量,从而减少了蒸汽过热所需负荷,进一步减少了蒸汽转化炉过热盘管的尺寸和高压蒸汽管道系统的大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68046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562603.0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合成氨工艺,原料气经预热升温后进入控温氨合成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后气体经出口废锅回收热能、再经多级降温后进入氨分离罐,底部得到液氨产品,顶部不凝气经循环压缩机增压后返回控温氨合成塔的入口;在控温氨合成塔中,所述原料气经原料气进口进入塔内,沿径向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分布板、催化剂床层I段、分布板和催化剂床层I I段,边换热边反应,反应气在中心汇合后由底部的反应气出口引出。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控制、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低、节能降耗、反应效率高、反应条件宽松、高荷负下床层不易飞温或失温,原料气流量的0~120%波动下仍能保持系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50486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59305.8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7C29/151 , C07C29/152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CO2加氢制甲醇的工艺方法,富氢尾气经过净化提纯获得净化的氢气;对锅炉尾气中的CO2气体进行捕集、净化获得净化的CO2气体,将净化的CO2气体分为n股;将净化的氢气和第一股净化的CO2气体分别进入第一甲醇合成单元中进行反应得到粗甲醇,经第一甲醇合成单元反应后的气体产物与第二股净化的CO2气体分别进入第二甲醇合成单元中进行反应得到粗甲醇,依次类推,粗甲醇进入下游的甲醇精制单元。全流程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反应条件温和,CO2单程转化率高,不需设置循环气压缩机,综合能耗低,既可以提高工业尾气的附加值,又降低了碳排放,并显著降低甲醇生产成本,尤其适用于百万吨级以上的甲醇生产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50486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159305.8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7C29/151 , C07C29/152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CO2加氢制甲醇的工艺方法,富氢尾气经过净化提纯获得净化的氢气;对锅炉尾气中的CO2气体进行捕集、净化获得净化的CO2气体,将净化的CO2气体分为n股;将净化的氢气和第一股净化的CO2气体分别进入第一甲醇合成单元中进行反应得到粗甲醇,经第一甲醇合成单元反应后的气体产物与第二股净化的CO2气体分别进入第二甲醇合成单元中进行反应得到粗甲醇,依次类推,粗甲醇进入下游的甲醇精制单元。全流程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反应条件温和,CO2单程转化率高,不需设置循环气压缩机,综合能耗低,既可以提高工业尾气的附加值,又降低了碳排放,并显著降低甲醇生产成本,尤其适用于百万吨级以上的甲醇生产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22446401U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20109689.0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IPC: B01J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辐射管系结构及包括其的天然气转化炉,包括:入口集气总管、输气总管和数组并联辐射管排列;其中每组并联辐射管排列包括入口分布管、出口集合管以及多路并联辐射管;每路并联辐射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入口猪尾管、转化管和出口连接管,两路并联辐射管对称分布在入口分布管两侧,入口猪尾管水平的与入口分布管轴线垂直相连,并联辐射管出口的出口连接管连接出口集合管,形成一组联辐射管排列。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运行时整体管系的高温膨胀热应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