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48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41029.8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 , H01M50/244 , H01M50/24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抗力动力电池包,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包括电池包外壳,所述电池包外壳的顶端通过密封组件连接有安装盖体,所述电池包外壳的内部均匀排列有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电池管理系统和传感器组件,所述电池包外壳的两侧设置有减震组件,本申请通过设置有密封组件,螺纹杆配合螺母,使得安装盖体和电池包外壳对应安装收紧,对接板和密封条卡入密封凹槽的内部,由于凸起部一和凸起部二的阻隔,形成迂回式的密封结构,有效的避免了异物进入,具有较好的防水防尘效果,使得安装盖体拆卸安装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774803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40496.9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2 , H01M50/233 , H01M50/291 , H01M50/267 , H01M10/613 , H01M10/6554 , H01M10/653 , H01M10/6568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电池的电池箱体,属于电池箱体技术领域。包括电池箱体壳,所述电池箱体壳的顶端设置有安装顶板,所述电池箱体壳的四侧和底部皆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电池箱体壳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开设在电池箱体壳内部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均匀的排列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采用铝型材,所述加强梁两侧填充有缓冲垫,本申请通过设置有缓冲组件,电池箱体壳不同现有的实心板体,其通过设置空腔,加强梁加强外部板体的抗击能力,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同时空腔内部形成缓冲容纳空间,能够吸收外部的冲击力,减少传递给内层的板体,从而对电池模组形成有利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762329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24416.6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方法,涉及电池原材料技术领域,S1:将天然成分的生物质原材料,经过预碳化、高温裂解得到硬碳材料;S2:将粘结剂溶于溶剂中,再加入人造石墨、S1所制备的硬碳材料,三者混匀,得到石墨/硬碳材料二次颗粒;S3:将S2得到的二次颗粒于流动的惰性气氛下碳化处理,即得到单层碳化包覆的石墨/硬碳复合材料;所述硬碳材料二次颗粒由热解树脂制备得到,且硬碳材料二次颗粒在负极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数含量为2%~60%;本申请中球形硬碳材料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便于锂离子从各方向嵌入和脱出,从而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1343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846640.X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2 , H01M50/289 , H01M50/238 , H01M50/244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模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储能动力模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固定安装有内壳;顶盖,其设置于所述外壳顶部;限位架,其位于所述外壳内部;通过外壳对电池进行初步保护,通过顶盖对外壳的顶部进行封闭,再通过内壳对电池进行限位,从而对电池进行全方位包裹,当装置受到撞击时,通过外壳与内壳相互配合进行初步缓解,利用外壳与内壳之间的弹簧进一步缓解冲击力,降低电池受到的冲击力,柔性材质的内壳与电池进行接触时,进一步缓解外部力量对电池的冲击,降低电池损耗,从而提高模组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5796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624529.6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25 , H01M50/244 , H01M50/289 , H01M10/613 , H01M10/6563 , H01M5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底板;外壳,其设置于底板上方;底板由板头、末端板与若干中间板组成,外壳由壳头、末端壳与若干中间壳组成,外壳两端等距离开设有透气孔,底板顶端开设有卡槽,外壳内部活动安装有电池主体,卡槽内部呈“T”形状滑动式的连接方式在拆装时更加便捷,代替焊接的连接方式,使得电池主体在外壳的内部更加安全,利用通气孔进行散热,利用散热孔进一步散热,有效的防止外壳内部热量堆积影响电池主体的使用,使得电池主体在使用时更加安全稳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