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线阳极并行布置的扫描式电沉积加工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4793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1910158272.7

    申请日:2019-03-04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多线阳极并行布置的扫描式电沉积加工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板、搅拌桨、直线状阳极、阴极基底和电沉积电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有横梁和侧梁的搅拌桨安装架和触碰装置。两根侧梁分别位于横梁的两端且都与横梁垂直,侧梁设有前导向槽和后导向槽。3~5个片状的搅拌桨等间隔地且相互平行地安设在搅拌桨安装架上。基于该装置,先调整极间距和所有直线状阳极的极限运动位置,然后通入电解液后接通电沉积电源,进行匀速直线往复扫描式电沉积加工,直到沉积层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停止电沉积。本发明在保持极好厚度分布均匀性的基础上能大幅度地提高沉积速度和生产效率,边缘效应更小,边缘处偏厚现象基本消除,且易于实施。

    一种金属三维增材制造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0354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094493.X

    申请日:2017-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三维增材制造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内设有导电体的射流喷头、与高分子供聚合物应源连通的成膜喷头、与热气源连通的喷气喷头、与去离子水源连通的清洗喷头、阴极基底、电沉积电源、电解液循环过滤系统。基于该装置,伴随喷头的扫描运动,成膜喷头在阴极基底上堆积出两列膜层,喷气喷头和清洗喷头对膜层表面进行快速清洗和干燥,射流喷头将电解液喷射至阴极基底表面的两列膜层中间区域,定域电沉积出金属层。通过提升喷头的高度,不断叠加堆积膜层和金属层,实现三维金属构件的增材制造。本发明结构简单,效率高,能实现致密性好、精度高的三维金属构件成型。

    一种金属三维增材制造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03541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711094493.X

    申请日:2017-11-09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三维增材制造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内设有导电体的射流喷头、与高分子供聚合物应源连通的成膜喷头、与热气源连通的喷气喷头、与去离子水源连通的清洗喷头、阴极基底、电沉积电源、电解液循环过滤系统。基于该装置,伴随喷头的扫描运动,成膜喷头在阴极基底上堆积出两列膜层,喷气喷头和清洗喷头对膜层表面进行快速清洗和干燥,射流喷头将电解液喷射至阴极基底表面的两列膜层中间区域,定域电沉积出金属层。通过提升喷头的高度,不断叠加堆积膜层和金属层,实现三维金属构件的增材制造。本发明结构简单,效率高,能实现致密性好、精度高的三维金属构件成型。

    一种可溶性阳极机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78290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254824.4

    申请日:2019-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溶性阳极机构,属于电沉积领域。该机构包括呈薄壁圆筒状的搅拌桨、同中心轴线地置于搅拌桨内部的棒状阳极、对称地安设于搅拌桨两端的端头、阳极套、设有内环的端套、设有中心通孔的支撑轴、导电柱、固定架、蜗轮和蜗杆;所述的支撑轴可转动地置于端头的内部且二者的旋转中心线重合;所述的端套螺纹配合联接地套接在端头上,且外凸台凸入内环的内部;所述的棒状阳极与所述的支撑轴的两端头固定对接在一起;所述的导电柱置于中心通孔内且与棒状阳极紧密接触。本发明提高了加工效率,极大地改善了沉积层厚度的均匀性和可控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一种薄壁圆网的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79917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10856890.X

    申请日:2017-09-21

    Abstract: 一种薄壁圆网的成形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a)将薄壁不锈钢管制作成管壁含有阵列孔的芯管;(b)将芯管一端管口封闭,从芯管的另一端管口向芯管内注入加热至熔融的高分子聚合物后,装入挤压杆;(c)推动挤压杆向内进给以缓慢挤压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因受压力作用从阵列孔中挤出,并形成柱状体,然后迅速将柱状体冷却至凝固体;(d)取出挤压杆后,将芯管与电铸电源负极相连,电铸阳极与电铸电源正极相连,在芯管上电沉积金属层;(e)待达到沉积金属层厚度要求后,关闭电铸电源,取出芯管,去除高分子聚合物,然后使电沉积金属层与芯管分离,从而形成金属薄壁圆网。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成本低、适用性和实用性强。

    一种可溶性阳极机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78290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910254824.4

    申请日:2019-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溶性阳极机构,属于电沉积领域。该机构包括呈薄壁圆筒状的搅拌桨、同中心轴线地置于搅拌桨内部的棒状阳极、对称地安设于搅拌桨两端的端头、阳极套、设有内环的端套、设有中心通孔的支撑轴、导电柱、固定架、蜗轮和蜗杆;所述的支撑轴可转动地置于端头的内部且二者的旋转中心线重合;所述的端套螺纹配合联接地套接在端头上,且外凸台凸入内环的内部;所述的棒状阳极与所述的支撑轴的两端头固定对接在一起;所述的导电柱置于中心通孔内且与棒状阳极紧密接触。本发明提高了加工效率,极大地改善了沉积层厚度的均匀性和可控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一种多线阳极并行布置的扫描式电沉积加工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47935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10158272.7

    申请日:2019-03-04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多阳极并行布置的扫描式电沉积加工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板、搅拌桨、直线状阳极、阴极基底和电沉积电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有横梁和侧梁的搅拌桨安装架和触碰装置。两根侧梁分别位于横梁的两端且都与横梁垂直,侧梁设有前导向槽和后导向槽。3~5个片状的搅拌桨等间隔地且相互平行地安设在搅拌桨安装架上。基于该装置,先调整极间距和所有直线状阳极的极限运动位置,然后通入电解液后接通电沉积电源,进行匀速直线往复扫描式电沉积加工,直到沉积层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停止电沉积。本发明在保持极好厚度分布均匀性的基础上能大幅度地提高沉积速度和生产效率,边缘效应更小,边缘处偏厚现象基本消除,且易于实施。

    一种正多边形柱体阳极及电沉积制备大面积金属微结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9377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822448.X

    申请日:2018-07-25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正多边形柱体阳极及电沉积制备大面积金属微结构的方法,正多边形柱体阳极由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柱体阳极和带镂空图案阵列的电绝缘掩膜构成。采用正多边形柱体阳极在槽液中电沉积制备大面积金属微结构的方法包括,先将正多边形柱体阳极紧密贴合导电基底上方,使电解液液面仅能浸没正多边形柱体阳极最下方的掩膜镂空图案阵列;然后,电沉积电源正极接正多边形柱体阳极,负极接导电基底,在电化学作用下,导电基底上电沉积出复制于掩膜镂空图案阵列的微结构阵列;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正多边形柱体阳极,在不同位置获得多列复制于不同掩膜表面的微结构阵列,从而实现对大面积金属微结构的模块化成型。

    一种薄壁圆网的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79917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10856890.X

    申请日:2017-09-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D1/08 C25D1/10

    Abstract: 一种薄壁圆网的成形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a)将薄壁不锈钢管制作成管壁含有阵列孔的芯管;(b)将芯管一端管口封闭,从芯管的另一端管口向芯管内注入加热至熔融的高分子聚合物后,装入挤压杆;(c)推动挤压杆向内进给以缓慢挤压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因受压力作用从阵列孔中挤出,并形成柱状体,然后迅速将柱状体冷却至凝固体;(d)取出挤压杆后,将芯管与电铸电源负极相连,电铸阳极与电铸电源正极相连,在芯管上电沉积金属层;(e)待达到沉积金属层厚度要求后,关闭电铸电源,取出芯管,去除高分子聚合物,然后使电沉积金属层与芯管分离,从而形成金属薄壁圆网。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成本低、适用性和实用性强。

    一种电解磨削加工用磨头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24988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94839.1

    申请日:2016-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H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磨削加工用磨头,包括内含空腔状圆柱体状的磨头体、磨削条、顶销、左端盖、右端盖和装夹柄;所述的磨头体的圆柱面上设有卡槽和出液孔;所述的卡槽为呈螺旋型走向的方型凹槽,等间隔地设置于磨头体的圆柱面上;所述的磨削条与卡槽配合安装,为可拆卸式;所述的出液孔等间隔地设置于两卡槽之间。磨头体工作时,通过磨头体内部直接向加工间隙提供电解液,供液充分及时,产物不易积累,减少了供液不畅或产物排离不及时而导致的短路烧伤现象。由于此装置采用的磨削条可更换,适应性更好,应用成本更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