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74973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010604959.8
申请日:2010-12-25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在铜合金薄膜表面生成纳米铜颗粒的方法,采用如下步骤:一、先在聚酰亚胺PI基体上沉积Cu-Zr合金膜,形成Cu-Zr/PI膜基体系;二、然后对所制备的膜基体系,在真空度优于1*10-3条件下,温度100-400℃,退火5-10分钟,使得聚酰亚胺基体薄膜表面上,形成纳米或亚微米尺度的纯Cu颗粒;或通过对所制备的铜颗粒进行氧化,以实现氧化铜颗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方法简单,成本低,易于在薄膜表面制备大面积、高密度、尺度可控的纳米级纯Cu颗粒或氧化物颗粒;制备的纯Cu颗粒或氧化物颗粒,可用于制备柔性电子器件及光电显示器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也可为制备性质相近的其他金属颗粒提供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02270695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010604958.3
申请日:2010-12-25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V形槽绒面的制备方法,采用在单晶硅上,外延生长V形铜硅化合物,然后通过湿法腐蚀去除外延生长的V形铜硅化合物,在单晶硅表面获得低反射率的V形槽绒面结构,步骤:一、在单晶硅Si上,依次沉积Cu-Zr和Cu膜,形成单晶硅Si复合膜基体系;二、对复合膜基体系退火,温度100-800℃,真空度优于1*10-3,时间5-10分钟;三、将退火后的复合膜放入混合液中,超声振荡>5分钟;四、振荡后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吹干,制得产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获得的V形槽形态规则、制绒效率更高;表明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光的反射;制备成本降低10-15%,质量提高,产率提高30%。
-
公开(公告)号:CN102270695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010604958.3
申请日:2010-12-25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V形槽绒面的制备方法,采用在单晶硅上,外延生长V形铜硅化合物,然后通过湿法腐蚀去除外延生长的V形铜硅化合物,在单晶硅表面获得低反射率的V形槽绒面结构,步骤:一、在单晶硅Si上,依次沉积Cu-Zr和Cu膜,形成单晶硅Si复合膜基体系;二、对复合膜基体系退火,温度100-800℃,真空度优于1*10-3,时间5-10分钟;三、将退火后的复合膜放入混合液中,超声振荡>5分钟;四、振荡后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吹干,制得产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获得的V形槽形态规则、制绒效率更高;表明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光的反射;制备成本降低10-15%,质量提高,产率提高30%。
-
-